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国家交通运输部 · 2025-07-03 17:01

新华社南京7月2日电 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杨绍功

万里长江,丰沛的水量哺育了沿岸儿女,宽阔的水道却阻隔了两岸人民。为了互联互通,勤劳的中华儿女架起了一条条“长龙”。正在建设中的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其中的佼佼者。

夏日,走进大桥施工现场,林立的塔吊、轰鸣的机械、忙碌的工人,展现着南锚碇区浇筑作业的如火如荼。如今,这座超级工程“游龙过江”的态势已初具雏形。

“从这座大桥的名字中就能看出,它连接的是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负责大桥设计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大桥总设计师王仁贵说,这座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全长约29.85公里,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022年6月28日,这座由中交公规院主持设计,中交二航局、中交一公局、中交二公局、中交路建等单位参建的超级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同年10月,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时至今日,历经三年建设的大桥总体进展顺利,南北主塔拔节“生长”。

超级工程,自然有其“超级”之处。

“主跨2300米的悬索桥此前没有人建过,我们光论证就花了3年时间。”走在大桥的钢栈桥上,王仁贵颇为感慨。

这项设计方案蕴含6项“世界之最”:最大跨度悬索桥、最高悬索桥索塔、最长高强度主缆、最大地连墙锚碇基础、最大连续长度钢箱梁、最大位移量伸缩装置。

“大胆创新,小心论证。”王仁贵带领设计团队提出了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结构体系、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超大规模刚性接头地连墙锚碇基础、热轧L肋隔板连续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系统、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可更换主缆锚固体系和全桥一体化智能防腐体系等6个“世界首创”技术,确保张靖皋长江大桥在建设和运营期安全耐久。

“世界首创”的技术效果如何?大桥设计副负责人魏乐永举了一个例子:通过应用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体系这项技术,全桥节省混凝土15.7万立方米、钢筋12560吨。“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以上。”他说。

大桥建成通车后,安全运营是一项重要任务。大桥JK1标监控中心现场负责人耍荆荆介绍,通过布设在大桥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可实时采集风速、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以及主缆索力、索塔倾斜等结构响应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能够为大桥的运营管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耍荆荆说。

除此之外,工程师们还研发了“数字大桥”的技术。

“数字大桥是在实体桥梁的基础上,通过构筑全生命期数字底座、生成数字孪生体,融合智能仿真算法,实现对物理桥梁性态的全面感知,进而支撑和推动桥梁的智慧运维。”中交公规院土木检测维护分公司部门经理李书韬表示,数字大桥未来将融合更多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算法,让实体桥梁“会说话、能对话”,为桥梁的安全和耐久提供数字化支撑。

大桥跨越两岸,连接的却不仅仅是两岸。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大桥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李洪涛表示,建设队伍将致力于把大桥打造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工程、世界特大跨悬索桥建设里程碑工程。

一座超级工程,从设计图纸到巍然屹立,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是建设者辛勤的成果。待到建成时,这颗“长江上的明珠”必将成为助力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书写路桥建设新篇章。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04 1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