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亟待求解

2013/03/28 14:5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梁文艳

近1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也给水泥行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期。一项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2000年水泥产能5.97亿吨,而到了2012年水泥产能则高达21.84亿吨。当前,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深化调结构、转方式时期,如何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经济放缓之际,又一个因产能严重过剩而被拖入泥潭的是我国水泥行业。

  当前,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深化调结构、转方式时期,如何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水泥3月份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同比下降13.69%。业绩下降的原因,福建水泥的解释是商品(水泥、商品熟料)综合售价同比大幅下滑。

  在业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十年前一吨水泥能买两吨煤炭,十年后一吨煤炭买两吨水泥。”这或许是当前水泥亏损的一个其中的原因,但也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水泥亏损只是全行业的一个缩影。另据媒体报道,被业内称之为水泥市场新圣地的新疆地区也未能幸免,甚至比全国降幅水平还要厉害。

  在业界分析人士眼中,水泥亏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建材行业研究员陈章立说,一方面,去年我国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导致水泥行业国内需求萎缩;一方面,去年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双双困扰着全球经济,国内水泥产业出口量锐减;一方面,水泥行业上游供给面产能增长,由此导致了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最终挤压了水泥产业的盈利空间。

  虽然水泥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中不断探索创新,但是行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中心建材行业研究员吴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产能过剩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水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1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也给水泥行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期。一项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2000年水泥产能5.97亿吨,而到了2012年水泥产能则高达21.84亿吨。

  有利则有弊,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折射出例如水泥行业所浮现出的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也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事实上,关于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期间,政府为了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5年中共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总计7.75亿吨。

  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累计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570条,设计熟料产能15.33亿吨,实际熟料产能达到了17亿吨以上。目前,仍有150余条的在建生产线,预计熟料产能超过2亿吨,预计最终熟料产能将达到19亿吨,折合水泥产能大约超过26亿吨。

  陈章立告诉记者,在国家大力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原先落后的立窑大部分被淘汰,留下的基本都是较为先进的新型干法窑,进一步淘汰的难度较大。而随着生产线的调试和技改,大部分生产线的产能已经远高于原有设定。

  陈章立认为,原本被淘汰下来的部分资本也转而进入了新型干法窑领域,加剧了水泥产业供给过剩的局面。

  吴越则认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仅过50%,离发达国家的80%-90%相距甚远,如果按照每年1%-1.5%的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来算,我国将还有20-30年的城镇化发展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城镇化一方面将助推我国水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水泥行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水泥行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编辑:刘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5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5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5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5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5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5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5

重庆

¥ 331.21
2024-05-15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5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5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5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5

河南省

¥ 324.60
2024-05-15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5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5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5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5

浙江省

¥ 328.4
2024-05-15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5

上海

¥ 317.73
2024-05-15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5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5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5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5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5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5

天津

¥ 368.21
2024-05-15

北京

¥ 339.43
2024-05-16 15: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