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一石激起千层浪 海螺中国建材“第二次握手”

中国水泥网特约记者 谢功平 · 2012-12-11 10:28

  2012年12月6日下午,中国水泥行业最著名企业——海螺集团网站首页头条忽然登出了“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顷刻间,几大行业媒体网站迅速全文转载,业界人士奔走相告,或短信,或电话,对这一消息反响十分热烈,大家认真揣摩消息中的文字内容及图片信息,试图解读消息中的内涵与外延,大家各抒己见,褒贬不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笔者力求公正公平,也对此事客观分析探讨一下,以飨读者!

  笔者认为,首先这次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面上看似乎有点偶然其实不如说必然性更甚,当然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关键不是谁和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是战略协议的内容有无实质性进展。因为实事求是讲,这几年,国内企业间、中外企业相互间、国内企业与地方政府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好戏连台,而本文的主角中国建材集团,这几年是整合市场的高峰期,签署的合作协议更是不胜枚举。

  可以明显看出,在当今中国社会背景下,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各个组织相互间签个战略合作协议什么的,还不是小菜一碟,笔者说这一次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其“必然性”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那么这次中国建材集团与海螺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什么特别备受关注呢?其实笔者不说,相信业界大多数人也会心知肚明,“还不是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这两家企业的特殊关系使然!”

  这次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在芜湖海螺集团总部签字,许多人均会自然而然联想起他们在2006年徐州已经签过的那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徐州公司交接签字仪式,并且那次签字仪式绝对称得上声势浩大、高朋满座、嘉宾云集、战略协议内容突出:2006年7月1日下午,安徽海螺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在江苏省徐州市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战略合作暨徐州海螺公司交接签字仪式。出席会议的特邀领导就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高级顾问 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徐州市委书记徐鸣等重量级嘉宾,中国建材报、中国水泥网等多家媒体参加并进行了详细专题报道。

海螺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战略合作暨徐州海螺公司交接签字仪式

  如果将2006年那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徐州公司交接签字仪式比喻为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双方的“第一次握手”,那这次芜湖握手言欢应是双方的“第二次”了,相比之下签字仪式处理低调、不讲排场、人员单纯: 12月4日,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在芜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和安徽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就共同促进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双方在现有基础上,就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达成一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和安徽海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纪勤应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光照宇,中国建材副总裁、中联水泥董事长崔星太,中国建材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常张利,中国建材副总裁、南方水泥总裁肖家祥,西南水泥常务副总裁白彦;海螺集团公司领导郭景彬、何承发、章明静、吴斌、万涌、周波、杨开发等参加了会见和签约仪式。

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在芜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这次签字仪式与2006年的那次相比有天壤之别,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一是没有像上次国务院国资委及地方政府官员参加,二是没有建材联合会及水泥协会行业领导在场,三是没有行业及地方媒体的记者参与报道,参加人员只是两家企业的内部人员,签字仪式相对简约,就像一位朋友到另一位朋友处串门顺便谈妥了一份生意并签了合同一样,笔者分析原因,一方面应是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文风会风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是双方企业高管面对当前及今后水泥行业严峻形势,面对企业利润指标与2011年相比均大幅度下降,求同存异并讲究企业发展与宣传策略的作法,“欲擒故纵”,以期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中国水泥行业在经历2011年丰收年(全行业水泥产量突破20多亿吨,整体利润达千亿元,也是多年来的昙花一现!)后,2012年全行业利润再度急剧下滑,大家从中国建材、海螺集团去年2011年年报及今年2012年半年报、三季报的数据对比中,可以一见端倪。面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虽不时传来中国经济已经避免了“硬着陆”、2013年经济形势会比2012年全面向好的积极声音,但身在其中更会有切身感受的广大企业们,尤其是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中国水泥行业跑马圈地、联合重组、驰骋多年的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恐怕更有不同的理解。6年前虽然双方以交接徐州海螺公司为契机,建立了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6年来的事实却看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名存实亡,反而双方关系愈来愈变得微妙起来,有时各唱各的调,各擦各的枪,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两家企业的隶属背景、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管理理念、盈利能力、企业文化不同甚至掌门人风格魅力差异,业界人士有目共睹。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笔者认为6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双方的“磕磕碰碰”也好,“战略战术”也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属正常,无论过往的谁是谁非,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计前嫌、正确面对现在与未来,如今中国水泥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基层员工待遇普遍低下、中国水泥技术还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中国水泥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应该也是不争的事实,新形势下,中国水泥行业的两大领军企业终于又齐聚一堂,运筹帷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应是一件好事。如果2006年徐州那次签字仪式,多多少少有点政府、行业协会“包办婚姻”的味道在里面,那这次2012年芜湖握手则更像“自由恋爱、私定终身”的翻版!

  无论中国建材集团及海螺集团的决策层真实心态如何,我们都期望中国建材集团及海螺集团为中国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打造真正的世界性企业以及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5-22 2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