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四度上调准备金率

2008-05-13 00:00

  央行选择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措施,传递出货币政策以数量工具进行反通胀的信息。商业银行方面人士称,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看成是宏观调控以“温水煮青蛙”方式收缩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建立起明确的紧缩预期,主动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做出调整。

  5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5月20日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四次上调至16.5%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前,业内人士及经济学家预测,商业银行可承受的存款准备金率及2008年预期达到的水平在18%。而昨日多位行业研究人士已经将预期调至19%。

  据国泰君安银行业业分析师伍永刚测算,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将紧缩流动性2100亿元。但相比3月份银行存贷差较2月末增加7300亿元,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有限。如此看来,政策实施的效果或是真实目的,或者更多的落点于建立紧缩预期,以及促使商业银行自觉进行信贷结构调整。

  另外,对于地震将会造成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晓辉说:“现在对于具体损失还未知,但很有可能会像一季度雪灾一样,导致物资在局部趋于出现短缺,对于政府控制物价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他还表示,地震会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局部物资短缺将传导全国导致通胀预期加大。如果判断成立,后期或会引发央行采取更多的紧缩性措施,对于资本市场将极为不利。

  “当然,”王晓辉认为,“出于灾后重建的需要,像水泥,建材,运输等个别板块可能还会出现利好。”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02 23: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