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一季度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分析

2007/04/29 00:00 来源:

......

  一季度,煤炭市场基本延续节前偏紧的市场走势,较节前显现宽松苗头,主要原因是铁运运力西移,造成东部地区的铁运南下直达紧张,相反,由于海港和内河港口存煤增加,使沿江、沿海等水运畅通地区供需关系缓和。

  一、当前煤炭市场现状

  (一)从华东地区看,煤炭市场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落,市场保持平稳格局,部分地区受铁路运力制约,出现偏紧,厂家库存开始下降,市场趋于好转。

  节后煤炭市场相对宽松,尤其是沿江沿海地区的煤炭供应比较充足,特别是动力煤用户库存普遍较满,电力系统的存煤一般都维持在15天左右的水平。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春节放假,工厂出现了开工不足,电力负荷下降,影响了煤耗;二是暖冬因素制约了民用电消耗量,今年冬季民用电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左右;三是由于2006年煤炭市场交易火爆,煤炭企业节前就充分准备了港口存煤,海运、内河运输货源充足,加之,船只不紧张,运费普遍下调5-10元,刺激了船运市场。但是从华东内陆地区分析,市场仍然不仅保持旺盛的需求,而且呈适度偏紧态势,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降水偏少,水电出力较弱,火电负荷相对较大;

  二是政策上山西省小煤矿治理力度加强,又逢春节和两会召开,加上“一金两费”的收取,试点开征资源税等等制约了小煤矿的发展,多数自动关闭,而大矿的产能尚未开足,影响了全省的产能,有运力但资源跟不上;

  三是华东地区铁路运力日排空量较大,不能满足本地区资源调配,煤矿吃不饱,用户干着急,主要流通环节出现脱节。

  (二)从西南地区看,煤炭市场运行较旺,市场普遍反应偏紧,短期内很难组织有效煤炭资源。西南地区资源季节性紧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西南地区以小煤矿具多,规模小且分散,目前重庆、四川地区的煤炭安全整治工作全面铺开,直接导致煤矿开工面不足,最早要等到四月下旬验收合格的矿井才能陆续复工;

  二是华东地区煤炭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总体煤炭价格上升到高位,相对的,西南地区地方经济不发达,山区较多,产煤成本较低,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

  三是东部地区以大矿为主,管理逐步规范,在价格上几近与市场接轨,且大多实现了终端销售,产需直接见面。中间经营者的利润空间狭小;而西南地区的煤炭普遍价格较低,且顺江而下,船运费便宜,组织到东部地区进行贸易更为有利。

  (三)从全国煤炭市场看,原煤产量增速加快,铁路运量开始回升,港口发运煤炭提速,海运能力逐步提高,海 上运价全面下调,全国范围内动力煤价格出现上扬,2007年跨省区产运需衔接结束,所有煤炭品种、供应方式的煤炭价格出现上涨,国电直供系统日均电煤消耗水平提升,国内煤炭出口量开始下降,首度出现净进口现象。目前,由于华东、华南地区气温转暖,空调用电量减少,耗煤量大幅下降,一些电厂日耗煤量比最高时下降一半多,市场煤运量也随之减少,煤炭运输已进入淡季。

  1.产量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统计(调度数),1-2月份,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0696万吨,同比增加782万吨,上升2.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完成17628万吨,同比增加637上万吨,上升3.7%,原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完成13068万吨,同比增加12923万吨,增长1.1%,原乡镇煤炭完成8534万吨,同比增加72万吨,增长0.9%。

  2.运量

  1-2月份,全国铁路运量完成19919.2万吨,同比增加2623.6万吨,增加了15.2%。

  3.港口

  1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煤炭发运3994.5万吨,同比增加796.3万吨,增加了24.9%,内贸煤炭完成3491.6万吨,同比增加819.7万吨,增长了30.7%,秦皇岛港目前存煤596万吨,其中内贸煤炭达543万吨,港口进车数量也因需求下降原因有所降低,3月1-7日,秦港煤码头日均进车仅为5825车,较上月日均进车低800辆。

  4.进出口

  1月份,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海关总署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煤炭进口激增81.0%,至470万吨。1月份煤炭出口下降20.4%,至329万吨。由此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数据显示,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煤炭增速最快。1月份,中国自印尼进口煤炭116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近六倍。煤炭进口主要在中国东南部。业内人士说,进口的一般是品质好的煤炭,虽说在总数上不多,但占领的都是高端客户市场。

  三、煤炭供求总体分析预测

  2007年,煤炭行业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归纳起来,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主要有:

  1.宏观政策 

  2006年出台的一些有关煤炭行业政策,将对2007年煤炭市场产生的影响。

  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变化:

  表现在,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对煤炭、焦炭、原油等能源类产品以暂定税率形式加征5%出口关税,同时对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的进口税率由3%至6%降低为0至3%。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将影响煤炭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内销量增大,对国内煤炭价格有冲击。

  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

  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对煤炭生产企业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三项基金。煤炭企业约增加成本40元/吨至50元/吨。再加上已经出台的煤炭资源税、安全生产专项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2007年煤炭企业政策性成本将增加70元以上,可能推动煤价上扬。 

   煤矿整顿关闭政策:

  2006年9月,明确了全国煤矿整顿关闭的目标和任务,到2008年16类煤矿一律关闭。去年以来,全国已取缔非法采煤矿点1万余处(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5900多处。2007年一季度全国已经关闭了小煤矿2393处。山西省在已经关闭矿井1156处的基础上,到2007年6月将再关闭矿井500处至600处。煤矿整顿关闭深入,将促进煤炭生产秩序将进一步好转。 

  2、运输因素

  目前来看,2007年铁路运力将大幅增加:大秦线运力比2006年再增加5000万吨;神朔黄线复线改造完工后运能较大;2006年7月份实现全线铺通的黄万铁路为西煤东运开辟了一条新的下海便捷通道,为神朔黄铁路煤炭运量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煤炭需求增幅明显回落,铁路运力增幅有可能超出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由此造成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能力加速。

  今年,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在节能减排和防治污染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还将缓慢增加,对煤炭来说,由于我国存在弹性较大的电力需求以及高耗电行业的发展需要,短期内仍将保持较大增长,5000大卡以上的优质煤供不应求,4000大卡以下的低质煤将出现滞销,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将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状况,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格局。

  1.从煤炭供给看 

  影响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煤炭产能、产量扩张的动力存在,人民币升值增加了煤炭进口的预期;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煤炭供应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产能集中释放期来临,今年将新增产能8000万吨左右;二是资源整合导致生产能力提高。至2010年,我国将建成13个煤炭基地,产量达17亿吨;三是小煤矿淘汰一次性降低煤炭供给。2007年将关闭2209处,产能由此下降5000万吨左右;四是安全准入门槛提高,客观上也限制了煤炭产能的增加和释放。

  2.从煤炭需求看

  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对煤炭的需求继续增长,与2006年相比,煤炭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拉动将有所减弱;二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继续改善。重工业投资将由产能扩大向产业升级转变,多数重工企业的低效率、高耗能生产工艺的淘汰步伐加快,将促使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三是,节能降耗抑制煤炭需求将有效抑制煤炭需求的增长。限制类企业节能降耗的压力明显加大。四是,耗煤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体现,煤炭出口数量将趋减。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jjz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6月7日内蒙古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7日,华北水泥价格指数为124.96,环比上升0%,同比下跌7.93%。同时内蒙古P.O 42.5散装水泥报价439-488元/吨。

6月7日河南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7日,中南水泥价格指数为106.34,环比上升1.05%,同比下跌15.68%。同时河南P.O 42.5散装水泥报价402-452元/吨。

6月7日山西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7日,华北水泥价格指数为124.96,环比上升0%,同比下跌7.93%。同时山西P.O 42.5散装水泥报价377-431元/吨。

6月7日陕西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7日,西北水泥价格指数为126.33,环比上升0.49%,同比下跌13.53%。同时陕西P.O 42.5散装水泥报价403-449元/吨。

6月7日吉林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7日,东北水泥价格指数为152.63,环比上升0.28%,同比上涨25.35%。同时吉林P.O 42.5散装水泥报价524-566元/吨。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10 0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