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07年江苏省混凝土行业调查结果分析

2008/03/06 00:00 来源:程祥平

......

一、统计调查范围:

  江苏省建筑领域38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

二、总体概况:

  1、至2007年底,全省已经注册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共385家,比上年增加了87家;

  2、全省预拌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69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3.58%;

  3、全省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10366.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5.73%;

  4、全省预拌混凝土销售产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6%;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03%,比上年增加0.36个百分点;

  5、全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6、全行业劳动生产率90.1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68%;

  7、全年全行业利税总额30.26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0.65%;其中,上交国家税收17.7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6.25%,比上年增加4.1亿元;全行业形成利润12.5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亿元;平均利润率为3.52%,比上年下降0.98个百分点;

  8、至2007年底,全行业年末从业人员31514人,比上年增加17.52%;其中,技术、经济管理人员7753人,比上年增长27.1%,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4.6%,比上年增加1.85个百分点;

  9、全年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投资23.65亿元,比上年增加8.15亿元;全行业技术装备率28.2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89% 。

  10、混凝土企业的水泥仓储能力累计达112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6.35%。

[Page]

  11、磨细矿渣、复合掺合料等新材料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比例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行业累计使用磨细矿渣232万吨,复合掺合料0.26万吨,分别比上年度增长了116.7%和62.5%。

三、市场分布与分析

  江苏现有13个地级市、 28个县级市和30个县。其中苏中、苏北有8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和25个县;苏南有5个地级市、13个县级市和5个县。根据2006年3月省经贸委和省建设厅苏经贸环资﹝2006)135号文公布的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县(市、区)级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名单,2006年已有6个县(市、区)实现“禁现”目标;2007年应有16个县(市、区)全面“禁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将分别有11个、4个和2个县(市、区)全面“禁现”。由于省政府把“发散”、“禁现”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求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计划或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所以大部分市、县(市、区)已在2007年出台有关法规性文件,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到2007年底,除了宿迁市的宿豫县尚没有搅拌站和淮安市的旴眙县正在建设尚未投产以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均已建有混凝土搅拌站并投入生产。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省385家混凝土企业,苏南地区有218家,占全省56.6%;苏中地区有68家,占全省17.66%;苏北地区有99家,占25.71%。混凝土生产和供应能力已基本覆盖全省城乡,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和苏南、苏中、苏北均衡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整个江苏的建设速度逐年加快。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 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28美元,5年增长了91.5%。由于江苏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格局,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整个混凝土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至2007年底,全省预拌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69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33.58%;全年实现混凝土销售10366.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35.73%,近5年的平均增幅达52.78%。

  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由于大型建设项目及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较多,混凝土行业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2007年,苏南地区混凝土供应量达到8095.17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8.1%。其中,苏州城区和5个县级市共销售混凝土2964.38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8.59%,实现销售产值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8%,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苏州的昆山市以659.5万立方米继续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南京市和所属2个县共完成混凝土产量1865.2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其中南京城区以1812.29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17.48%,位居各市城区之首。无锡和常州两大板块,从2006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2007年尤为突出,无锡城区和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2007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166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6.02%;常州城区和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共完成混凝土供应1392.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533.87万立方米,增幅达62.18%。

  苏中地区(南通、泰州、扬州3市),2007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1218.9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461.48万方,增幅达60.92%;占全省总量的11.76%,比上年增加1.85个百分点。其中泰州市(含4个县级市)成绩尤为突出,07年共完成混凝土供应3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06.6%。

[Page]

  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含5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21个县,面积大,区域广,企业较为分散。在建设主管部门、“散办”和各市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禁现”工作效果尤为明显。2007年,该地区完成混凝土供应105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38.94万立方米,增幅为71.56%,占全省总方量的10.15%,比上年增加2.12个百分点。

  从总体看, 2007年,苏南的混凝土市场发展势头不减,作为江苏的强势板块主导江苏市场的格局在近三、五年仍不会改变。但苏中、苏北两大区域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基本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到位,已成为拉动江苏混凝土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苏中、苏北两大板块共完成混凝土方量2271.25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增加了900.42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91%,与苏南的差距缩小了4.01个百分点。

  规模经营成为我省混凝土界有识之士的发展共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07年,混凝土供应量列全省前10位的企业是:苏州永盛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杭氏集团、苏州建华混凝土有限公司、国产实业集团公司、江苏巨凝集团、江阴市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常州建筑工程材料供应有限公司、无锡富安水泥集团、江苏双龙混凝土总公司、南京兰叶混凝土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扩容,年设计生产能力都在250万立方米以上,10家企业共完成混凝土方量2195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21.17%。这10家企业混凝土年供应量都突破了150万立方米,其中, 苏州永盛混凝土有限公司以334.2万立方米位居全省各企业之首。

四、全行业经济运营状况分析

  1、销量和产值大幅度增加,平均利润率下滑。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水泥生产、砂石料开采等行业的企业纷纷投资混凝土行业,整个投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机制和价格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2007年,全省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10366.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5.73%;混凝土销售产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6%;实现增加值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除苏州市以外,其它12个省辖市混凝土销售量和年产值均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6%以上。尤其是苏中、苏北地区混凝土销量平均增幅达65.68%,销售产值平均增幅达59.25%。2007年1—8月份,原材料、燃油价格相对比较平稳,全省混凝土平均价格为265元/立方米左右,其中,苏中、苏北地区的平均价格为283.17元/立方米,苏南平均价格为256元/立方米左右。下半年第四季度,由于混凝土用砂和柴油大幅度涨价,拉动了混凝土价格的提升,各地的提价幅度在15~30元/立方米不等,全省实际平均增幅为21元/立方米左右。全行业全年混凝土平均价格274元/立方米。综合各地区原材料价差等因素,南京、常州、苏州的城区价格偏低,造成利润率下降。如常州市平均利润率从2006年的3.14%下降到2007年的2.85%。由于这三个城市的产出比重非常大,销量占全省43.49%,由此拉动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下滑。全行业全年实现利润12.5亿元,平均利润率为3.52%,比上年下降0.98个百分点。而苏南的部分县级市和苏中、苏北的大部分地区价格比较平稳,平均利润率基本控制在4~5%之间。

[Page]

  2、企业应收帐款和负债均大幅度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行业应收混凝土材料款达128.92亿元,占全年销售产值的45.39%,比2006年增加29.57亿元,增幅达29.76%。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垫资销售和年未国家金融放贷收紧,开发商和建筑施工企业支付能力锐减所至。2007年,全行业负债已达9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5.7亿元,增幅高达88.82%。主要原因:【1】企业应付砂、石和混凝土外加剂等材料款有增无减;【2】混凝土主要生产设备的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普遍降低销售政策,降低付款条件,大量的分期付款和历年累积的银行按揭贷款等,造成企业负债的大幅度攀升;【3】企业负担不断加重。原材料、能源涨价与混凝土销售价格实际上升幅度不成比例,职工增加工资及社保基金不断增长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伴随着企业应收帐款的急剧增多,支付能力必然下降。到12月底,有不少企业资金状况不佳,流动资金不畅,有些企业已陷入经营困境。

五、设备运营效率分析

  1、混凝土机械设备的投资创历史纪录。

  到2007年底,全省已注册并投产的混凝土企业共385家;已建线但尚未投产或正在建线的混凝土企业还有25家。从385家企业统计到的机械设备投资为23.65亿元,其中混凝土搅拌机比上年增加184台;拖泵(含车载泵)比上年增加95台;汽车泵新增309台;搅拌车新增1853辆。若再加上另25家企业,总投资达26.5亿元左右,比上年度增加11亿元以上。到2007年底,这385家混凝土企业的设备资产总额达88.96亿元,比2006年增加36.21%。全行业技术装备率达28.2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89% 。其装备水平和设备拥有量在全国处于领先。

  2、搅拌机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变。

  2007年,385家混凝土企业的搅拌站拥有搅拌机846台,其中3方站、4方站近50%,设计生产能力达26996万立方米,全行业全年实际产出10366.42万立方米,全省单机平均搅拌量为12.25万立方米/年,搅拌机的达产率为38.4%,比2006年的37.79%增加了0.61个百分点。苏州永盛混凝土有限公司和常州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单机最高搅拌量分别以50万立方米/年和48万立方米/年居全省前二位。

  总体看,全省混凝土搅拌站的投资建设速度有所减缓,但搅拌机产能大大过剩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变,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而且,全省13个地区搅拌站的达产率均低于50%,苏州和南京最高,分别也仅为49.24%和46.54%;徐州、连云港、宿迁最低,分别只有17.47%、12.7%和12.54%。有效控制建站,充分发挥现有搅拌站资源,已成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混凝土企业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营效率有所下降。

  2007年,全省新增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853辆,扣除已淘汰的车辆,累计拥有7553辆。全年租赁混凝土运输量累计699.88万立方米,全行业平均单车运营量为1.28万立方米/年,比2006年平均单车运营量1.34万立方米/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虽然我省已有100多家混凝土企业通过安装使用GPS、GPRS车辆调度与管理系统等手段,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运营效率,但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老企业搬迁、搅拌站远离城市、运距加长、道路拥堵等现象的加剧,以及一大批车辆进入淘汰期等因素,造成车辆运营效率下降。

[Page]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苏州、南京是全省安装使用GPS、GPRS车辆调度与管理系统最多的区域(占全省67.2%),平均单车运营量分别以1.54万立方米/年、1.48万立方米/年和1.45万立方米/年居全省前三位。常州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以单车最高运营量3.2万立方米/年位居全省之首。由此可以看出,各企业应加快普及GPS、GPRS车载设备和调度管理系统,条件成熟的地区,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区域间的企业设备资源共享、车辆相互调剂使用,以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并降低对车辆的投入。

  4、混凝土泵送租赁业务增大,企业泵送设备利用率下降。

  2007年,全省385家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拖泵(含车载泵)95台,汽车泵309台,泵车能力比2006年增长了23.2%。但与混凝土供应量增长了35.73%相比,显然不成比例。加上苏南地区固定泵大量闲置,37米及以下规格的泵车利用率持续下降,造成企业泵送设备利用率降低,大量的泵送业务必须由租赁来完成。据统计,2007年,全省混凝土企业输送泵的年平均输送量为4.19万立方米/年,在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5.82%的基础上,又比2006年下降了11.93%。全省混凝土企业年租赁泵送业务量达1948.21万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了36.07%,占混凝土总方量的18.79%。由于租赁成本比企业目前购车自用的综合成本要大,所以市场对长臂架泵车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5、信系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26家企业建立了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系统(ERP),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有116家企业安装使用了GPS、GPRS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用以解决车辆监控、调度和管理,使油耗和车辆安全事故率大大降低,车辆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六、市场预测

  1、混凝土市场仍将持续旺盛。

  从宏观角度看,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根据2008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罗志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我省的奋斗目标是,又好又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2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以前五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的发展速度,混凝土行业每年保持33%以上的增幅(后四年平均增幅36.35%)推测,未来五年,江苏的混凝土行业若能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应维持在30%左右的发展速度。以此推算,到2012年,江苏的混凝土年产量将超过1.5亿立方米,产值超过400亿元。

  从微观角度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仍将成为混凝土行业保持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工程,南京、苏州等地多条地铁工程,跨江工程,城际轨道交通,遍布全省的公共交通循环系统建设,场馆建设,大学城建设,港口码头建设等,以及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促使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建设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混凝土市场持续旺盛的重要保障。

  预拌混凝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随着苏中、苏北“禁现”范围的扩大和“禁现”监管力度的加大,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程将越来越少,为预拌混凝土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各个县级市、县和郊区已开始在建设工程中使用预拌混凝土,而且发展势头正猛,形成混凝土的一个新兴大市场,为全省混凝土行业的持续发展将发挥拉动和支撑作用。

[Page]

  2、对混凝土主要生产机械的总体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由于混凝土搅拌机械产能已严重过剩,中心城市新建搅拌站的速度已明显减缓,除一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因为进一步扩张建设分站,或老站搬迁淘汰旧设备,对混凝土搅拌机仍有少量需求外,全省总体上将逐年减少。苏南的少量县(市、区)和苏中、苏北的部分县(市、区)随着混凝土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混凝土搅拌机械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间。预计2008年全省对混凝土搅拌机械的需求在80~100套之间(不含此次未统计的已建线但尚未投产或正在建线的25家企业),比2007年将减少一半左右。

  混凝土拖泵,苏南已有大量设备闲置,除对车载泵尚有少量需求外,混凝土拖泵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苏中、苏北地区,已投产的企业一般也很少再会增加对拖泵的投入,而新建搅拌站从设备配置和市场确有需求的角度考虑,每个企业会购置1~2台。2008年全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拖泵的总体需求在40~60台之间。

  对混凝土生产机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长臂架泵车两个产品上。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按单车平均营运量1.28万立方米/年计算,2007年尚有546辆的缺口;如果2008年混凝土产量按30%的增幅推算,需增加车辆2429辆;两项合计为2975辆。扣除各种因素形成的租赁运输业务,2008年全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需求将在2000辆以上。从2006年初开始,混凝土长臂架泵车不断输入江苏,使建设施工单位对长臂架泵车备受青睐,逐步将混凝土企业是否配有长臂架泵车作为工程招投标的条件之一,迫使混凝土企业大量购置该种设备。由于50%以上的混凝土企业还没有配备42米以上长臂架泵车,一方面,造成混凝土泵送租赁业务量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在该产品上的投资逐年加大。2008年,这种态势将有增无减,尤其在苏南地区更为突出。预计全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长臂架泵车的需求在400辆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2008年,全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机械的总需求达30多亿元。但由于2007年企业综合效益下降,应收帐款居高不下和企业负债的增加,使总体购买力有所下降。结合以上推测,2008年,全行业对混凝土机械的投资预计在25亿~28亿元之间。

附件1:2007年江苏省各市、县混凝土方量统计汇总表.doc

附件2:2007年江苏省各市混凝土行业主要生产指标.doc

附件3:2007年江苏省各市混凝土行业主要经济指标.doc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5月14日江苏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5月14日,华东水泥价格指数为102.66,环比下降0.11%,同比下跌18.37%。同时江苏P.O 42.5散装水泥报价330-371元/吨。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7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7期

2024-05-10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10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13 行业数据 原创

5月10日江苏水泥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5月10日,华东水泥价格指数为103.22,环比下降1.2%,同比下跌18.44%。同时江苏P.O 42.5散装水泥报价331-366元/吨。

江苏、上海地区水泥价格最新动态

上海及江苏苏中南地区主要厂家下调水泥价格10-20元/吨左右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4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4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4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4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4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4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4

重庆

¥ 331.21
2024-05-14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4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4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4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4

河南省

¥ 324.59
2024-05-14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4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4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4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4

浙江省

¥ 325.87
2024-05-14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4

上海

¥ 317.73
2024-05-14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4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4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4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4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4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4

天津

¥ 368.21
2024-05-14

北京

¥ 339.43
2024-05-15 1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