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提升建材产品质量打造安居乐业环境>

2007-01-08 00:00
   建材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006年,我省各级质监部门紧紧围绕关系人身财产安全、建筑结构工程安全、环保节能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近年来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消费者举报投诉情况、区域性集中制假售假情况,突出重点,开展建材专项整治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质监系统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开展建材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4928人次,对建筑用钢材、水泥、人造板、涂料、胶粘剂、胶水、电线、电缆等建材产品进行检查,共检查建材生产、经销单位、建筑工地3187家,现场处罚案件12起,立案查处案件296起,查获假冒伪劣建材产品货值260万元,罚没款131万元,办结案件236件,较好地整治、规范了全省建材市场。

  我省各级质监部门在开展建材专项整治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材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严格、依法审查我省建材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请,进一步规范受理、实地核查、产品检验等各项工作,保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工作质量。据统计,全省人造板、钢筋混凝土用变形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建筑外窗、建筑幕墙、水泥、建筑防水卷材等建材产品的获证企业数为467家。各级质监部门加强对建材产品获证企业的巡查、回访和定期检验工作,促使建材产品获证企业持续保证必备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质监部门还加大建筑装饰材料和建筑用电器材料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共抽查建材产品1046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2.6%,其中,第三季度抽查结果表明,烧结黏土砖合格率97.6%,防盗门合格率84.6%,胶合板密度合格率76.2%,纤维板合格率72.7%,铝合金建筑型材、带肋钢筋、水泥砖和砌砖、家具、浸渍低层木质地板等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合格率100%。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各地加大了处理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各地在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同时,帮促一批具有合法资格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扶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扩大生产与经营规模。

  各级质监部门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处有关建材产品的违法案件。一是继续打击生产“地条钢”违法行为。落实“彻底断电”、“彻底捣毁生产设备”、“彻底清理厂房”、“彻底没收原材料”、“彻底没收不合格产品”等“五彻底”措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全省共查处“地条钢”案件28件,捣毁“地条钢”窝点3家,取缔“地条钢”企业7家,没收“地条钢”及制品257.4吨,涉案货值51.4万元。二是严肃查处生产假冒伪劣建材的行为,从源头上保证建材产品质量。如福州局与罗源局组成联合检查组查处了福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无证生产加工塑钢窗的案件,该公司涉嫌生产塑钢窗1200平方米,涉案金额19.8万元。三是严厉查处建材销售中的违法行为。各级质监部门认真整顿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的建材市场,堵源截流,端窝挖点,防止假冒伪劣建材流入市场。如平和县质监局开展了针对水泥产品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查获问题水泥32吨;漳浦质监局共检查辖区内的水泥经销企业19家,查处短斤少两的水泥98吨。四是查处建设工地和装饰装修中的违法行为。我省各级质监部门与建设等部门协作配合,把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与建筑市场的整顿规范紧密结合,重点查处建筑工地不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以及使用技术政策已明令淘汰或超出限制范围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的行为。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03 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