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硅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与特性

2006/12/18 00:00 来源:

......

   (1)作用机理:当把硅粉掺入混凝土中后,硅粉和水接触,部分小颗粒迅速解,溶液中富Si02贫Ca的凝胶在硅粉粒子表面形成附着层,经过一定时间后,富Si02和贫Ca凝胶附着层开始溶解和水泥水化产生的 Ca(OH):反应生成C—S—H凝胶。 

    (2)掺入硅粉可以改变混凝土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能指标,硅粉颗粒可以填充相对较大的水泥颗粒的孔隙,减少孔隙的体积,但硅粉比表面积很大对和易性的影响更大。因此,一般用水量要随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为了保持流动度不变,在掺入硅粉的同时,一般都要加入高效减水剂或超塑化剂。改善和易性在水泥用量<300 kg/rn’情况下,加入硅粉可以改善它的粘聚性,减少泌水量。因为硅粉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在新鲜混凝土中的许多自由水都被硅粉粒子所约束,可以大大减少泌水量。从而减少界面水分的积聚,改善界面粘结性能。

    (3)当坍落度较大,振捣时间比较长的时候,硅粉混凝土也不易离析。硅粉混凝土增加了塑性收缩开裂的危险性,特别在蒸发速度较高时。塑性收缩开裂可出现在浇筑抹面之后直至混凝土开始凝固,大多发生在混凝土接近初凝的时候。为了防止塑性开裂,混凝土必须覆盖以防止快速蒸发,表面可用麻袋或塑料膜或养护剂覆盖,或者用喷雾的方法来减少蒸发,一些能延缓蒸发的特种外加剂,也曾用来减少塑性开裂的危险。

    (4)在没有减水剂和超塑化剂的情况下也会延迟凝结时间,特别是在硅粉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当外掺硅粉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时,视所用外加剂的品种不同,对凝结时间影响也不同,有的缩短1~2 h,有的没有明显增加,有的延缓1~2 h。降低空气含量:由于硅粉比表面积较高,同样剂量 引气剂情况下其含气量要减少,尽管使用超塑化剂也是如此。用硅粉取代水泥,可以减少水化热温升。

    (5)硅粉水泥的热峰值出现略早于不掺硅粉的混凝土,但总放热量都低于不掺硅粉的混凝土。由于硅粉的加入,产生了火山灰反应和微填料作用,使水泥浆与骨料界面过渡区改善,并使孔结构细化都引起强度增加。但由于用水量增加,要抵消一部分强度增长。掺入硅粉后,对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程度可用效率指数来衡量。所谓效率指数是指当用硅粉取代水泥时,1份硅粉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可能相当于2~ 5倍水泥所能产生的强度,这个倍数称为硅粉的效率指数。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其效率指数逐渐降低,当硅粉掺量>20%时,其效率指数显著降低,>30%时,混凝土的强度甚至反而下降.因此,掺量通常<20%。当硅粉掺量过高时,新拌混凝土将变得非常粘稠而增加施工浇捣的难度。同时,硅粉的价格高于水泥,在满足设计对混凝土强度或其他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以少掺为宜,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掺量一般介于5% ~15%之间。

    硅粉混凝土干缩和自生收缩随着水灰比减少而增加。一般硅粉混凝土表现为早期干缩增大而后期减少。为了减少硅粉混凝土早期干缩,可采用延长潮湿养护时间,把硅粉配成浆剂或掺入适当的膨胀剂等。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未来水泥发展仍然是“质量为先导,成本为效益根源”

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市场态势,水泥企业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应对呢?

财政支持!水泥行业设备更新正当时!

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水泥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在升级改造方面遇到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资金紧张。所以水泥企业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

建材行业5项节能降碳技术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4月30日,工信部公示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5个水泥企业项目列入陕西碳达峰试点项目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发布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

[视频]河南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拟建5条熟料生产线

4月8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河南省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的公示。 公告中显示,截止于2023年12月31日,河南省内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共有10条生产线拟技改重建成5条生产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17: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