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厂举步维艰 借款换来新明天

2006/01/13 00:00 来源:

......

  2002年6月,加盟和平村工业园的陕西华业外加剂公司有喜有忧。喜的是公司年初投产以来,产品受到用户认可,销路不愁,第一仗打赢了。愁的是对市场这一潭水的深浅摸不准,产品卖出去了,货款收不回来,流动资金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看产品订单挺多,但购买产品原料的钱在哪里?公司总经理郑建文心急如焚。

  银行去了几次,无果。向朋友借吧,实在开不了口。2001年建厂的时候,一部分资金就是向朋友们借的,如今旧债没还,如何是好?一转念,想到了白世峰,郑建文不免有些犹豫。厂子的营盘扎在和平村,村上就是东家,凡事要看东家脸色才是,哪有向东家借钱的道理?再说了,在村里落户的厂子有130多个,就算只有一半企业借钱,加到一起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和平村借得过来么?向村上借钱,万一弄得不好……

  投资环境四个字,在一般人看来是“三通一平”,是软件建设。在办厂做生意的厂长经理眼里,是血,是泪,是事业成败的沉重砝码。郑建文的朋友当中,有两个分别在我市两个村办厂,他们的不幸遭遇让他记忆犹新。一个,与某村签订了建厂合同,只因为盖厂房时没有雇用村里的施工队,惹恼了东家,厂房盖了一半被撵走。另一个,在某村开了一个建材市场,头几年还不错。前年赶上村委会换届,新班子上来后不认原先的合同,执意抬高地价,生生把朋友气走了。从直觉看,郑建文认为白世峰不是一般人,热心,和气,办事麻利,处处为外来企业着想,为郑建文的厂子解决了不少难题,可那都是生产上的事,如果今后扯上经济关系,好了,交个朋友;但是如果生出枝蔓,厂子的前景怕就不很乐观了。

  思前想后,无数次捋过所有的关系,郑建文却发现除了向白世峰开口,别无救星。憋到某天下午,郑建文牙一咬,去村委会找到白世峰,讲了许多困难,说出借钱的意思。白世峰略一沉吟,问,借多少?20万元。白世峰说,走,咱到你们厂看看去。

  两人来到厂里,白世峰到生产车间转了一遭,又看了订货单子,对郑建文说,我回去跟其他人商量一下,过一个礼拜你到村委会来一趟。

  郑建文一看有门,心里着实吃了一惊。怕有闪失,他第二天就去了兰州,想再把几张订单落实一下,好对即将到手的款项有个好交代。恰巧到了一个礼拜期限,手机响了,白世峰在电话里说,今天下午你到村委会来办借款手续,把会计带上。郑建文激动得连声说谢谢,在对白世峰做了一番解释后,立即给厂里打电话,安排办理借款手续事宜。

  2005年12月,记者见到郑建文的时候,他已经按照与村上的约定,于两年前还清了借款。“20万元,一下子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说,心情仍然很激动。“其实我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想不到,想不到。不是白世峰,哪有我的厂子、哪有和平工业园的今天?”郑建文不大清楚的是,10多年来,白世峰、村委会先后为驻村的30多个企业借款上千万元,帮助他们渡过了道道难关。

  那天离2006年新年不远,郑建文的厂子经过几年的磨合,产品更精,销路更好,他的手里又攥了一把产品订单。要扩大生产规模,资金再次出现短缺。记者笑问,这次你还向白书记借钱不?借多少?郑建文说如果借,可能要比上次多;但是借不借,我还没考虑好,我再想一想。说到这儿,他也笑了。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5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