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原创]崔星太:2017年行业利润有望超800亿 去产能是长期工作

2017/04/10 09:19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曾家明

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触底反弹,行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利润的取得与需求端的带动并无直接关系,国内水泥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未能改善。......

  崔星太,现任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16年9月被选举为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

  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触底反弹,行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利润的取得与需求端的带动并无直接关系,国内水泥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未能改善。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水泥产量24.1亿吨,按照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35亿吨左右水泥产能计算,产能过剩率仍然高达30%以上。

  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2017年行情将会走向何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回答。近日,新任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崔星太到访中国水泥网,会谈间就上述业内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2017年水泥行业利润有望超800亿

  崔星太表示,2016年水泥行业在年初行情局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超过500亿的行业利润实属不易,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2016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加之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措施越来越得力,错峰生产在全行业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执行,减少了供给量,使得行业价值得以理性回归;另一方面,在行业各级协会的引领下以及大企业的带动下,行业自律意识得到更多企业认同。基于这些因素,在产量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依然实现了远超前年的经营效益。

  如今2017年已经进入步入3月下旬,国内水泥市场陆续开启。基于去年底水泥行情的上扬势头,为今年初水泥行情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基础。根据中国水泥网的统计,今年初国内水泥均价较去年高出70元/吨以上。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水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此,崔星太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环保政策的落实为水泥行业形势回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目前的行情保持下去,全年行业利润有望达到800-900亿规模,甚至超过这一水平。”

  需求方面。根据中联水泥从客户市场调查结果,2017年国内水泥需求量基本与2016年持平,预计还在24亿吨左右,上半年同比降低,下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在构成水泥需求的三大板块中,基建方面由于国内铁路、公路以及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预计需求将有所增长,占据全年水泥需求量的27-28%,高于2016年的25%左右;房地产投资方面,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按目前形势,如果出台更为强力的楼市调控政策,水泥需求量可能会有所下滑;最后,县乡市场方面2017年水泥需求量预计占总消费的40%,接近去年持平。

  价格方面,崔星太认为,2017年全年水泥均价将比去年高出30元/吨左右。原因在于,一方面,年初水泥价格普遍较高,目前行情有望延续这一态势;另一方面,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水泥行情也具有一定的稳定基础。

  成本方面。由于煤炭价格上涨,2017年水泥生产成本预计将比2016年高出15元/吨左右。崔星太分析指出,2017年煤炭市场价格预计较2016年平均高180-200元/吨,将增加20-25元/吨的熟料成本,水泥生产成本上升15元/吨左右。

  崔星太算了这样一笔账,2017年全年水泥价格有望高出2016年约30元/吨,生产成本增加约15元/吨,平均吨水泥毛利有望提高约15元/吨,按照24亿吨水泥产量计算将增加行业利润360亿元。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2017年全年行业利润将有望达到800-900亿元,甚至更高。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其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该新区的设立也将激发中国北方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活力。就此,业内专业指出,雄安新区的设立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京津冀地区水泥市场的未来需求。

  另外,根据中国水泥研究院的测算,从浦东新区及深圳特区发展经验来看,水泥需求达到峰值时的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一般在16到22吨之间,据此计算,雄安新区的水泥消费将在累积消费量为1.44-1.98亿吨时达到峰值。按照雄安新区的建设周期来看,未来20年平均每年的水泥需求量达到在700万吨-1000万吨,随后稳定在900-1000万吨上下。

  雄安新区的设立,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对京津冀水泥需求的有效拉动,但是基于其特区地位以及较长的建设周期,未来对周边水泥市场需求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华北区域水泥行情值得看好。

[Page]

 去产能是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目前行业盈利形势有望全面回转,但不容置疑的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崔星太:“国内水泥生产线,实际生产能力大都超过设计能力,以5000t/d生产线为例,日产基本上在5800吨左右,超产15%,运转率方面,设计的是85%,实际上做好了都能达到90%以上,日产量的提高和运转率的提升造成18.2亿吨的熟料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在22亿吨左右。”

  然而,去年国内水泥熟料产量仅13.65亿吨,按照设计产能计算过剩33%,但按实际达到的产能计算,国内水泥熟料过剩率甚至超过了60%,即使考虑到需求的季节性影响等因素,给予15-20%的正常富余量,也还过剩40%以上。

  如何让行业摆脱产能过剩困境无疑已经成为近年来业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崔星太认为:“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两年时间就能完成,目前缓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还是去产量和行业自律。”在此基础上,水泥业可以实现价值回归,避免由于市场恶性竞争造成企业倒闭,资产流失,银行坏账以及人员安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依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可以说去产量为去产能提供了时间空间。

  事实上,产能过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基于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化解产能过剩基本在十年左右。以日本为例,上世纪经济经历“失落的十年”水泥产量从8000万吨左右下滑到4000万吨左右,最终经过市场的整合,形成了三大水泥企业分割市场份额的局面,产能过剩问题才得到有效解决。

  崔星太进一步指出,从实际效果看,去产量甚至可以说就是去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比如,从现在开始每年都去产量,坚持若干年,你会发现就是去产能。去产量坚持下来就是去产能,效果是一样的。”崔星太告诉中国水泥网记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再去产能,去产量只是权宜之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去产能。”崔星太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业内关于取消P.C32.5水泥的争论一直未能平息。支持方认为这是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反对方认为,水泥产能过剩根本上是熟料的过剩,取消P.C32.5水泥不能达到去产能的目的。

  就此,崔星太指出,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应该是缓解产能过剩的一种有效尝试,但单纯将政策停留在水泥标准方面起到的作用有限,需要建筑标准等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对化解产能过剩产生促进作用。

  崔星太分析称:“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的最主要作用是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在我国平均一吨熟料生产1.7吨水泥,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更有部分无良企业,一吨熟料甚至可以生产3-4吨复合水泥,质量差、成本低,低价冲击市场,把行业秩序搞乱了,所以拿掉是应该的。”

  当然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仅仅是一项措施,水泥行业要实现真正的去产能还需要更有效的途径和办法,需要集合全行业的智慧寻找解决之道。

  以落后产能淘汰为例,崔星太认为,落后产能是相对概念,要根据需要和现实研究制定标准,既要考虑到能耗和环保指标也要考虑到地方环境因素。“例如,平原和山区在市场大小以及运输半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可能只适合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线;还有的地区可能全是较大的生产线,但确实过剩太多,你可能也要考虑压减。”

  崔星太告诉中国水泥网记者,去产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推行错峰生产,提升行业效益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符合国内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有效办法和政策,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崔星太与中国水泥网媒体、研究院部分成员合影

  崔星太最后还表示,此行作为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到访中国水泥网,也是受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以及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等委托,希望中国水泥网作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为国内水泥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高登榜:大刀阔斧去产能、旗帜鲜明稳预期

错峰生产已经推行六七年,但各个企业的产能仍在扩张,新建生产线不断上马,所以造成今天的现状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中国水泥协会在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会长会议

中国水泥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2024年会长会议。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贵州: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相关政策

近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

十大关键词!带你回顾水泥行业的2023年

难关未过,未来已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水泥行业热点事件,总结过往,戮力前行。

化解水泥行业“顽瘴痼疾”的关键在于去产能

水泥行业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行业的“顽瘴痼疾”!

高登榜赴闽、粤两省就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调研

2023年12月5日至7日,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高登榜专程赴福建省和广东省就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调研。

弱需求限制增长空间 水泥业须以“智”取胜

水泥企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亦对外部市场环境颇为关注。

市场低迷谁之“祸”?

当前水泥行业利润下滑严重、市场态势低迷的情形,很大程度上是诸多市场参与者共同酿成的。

安徽、云南上调水泥价格;高登榜:目前水泥行业的严峻形势是企业“打”出来的;杭州21家混凝土企业因垄断被罚款1.74亿元

安徽、云南上调水泥价格;高登榜:目前水泥行业的严峻形势是企业“打”出来的;杭州21家混凝土企业因垄断被罚款1.74亿元;达州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要退出;广东查出8款水泥产品不合格。

高登榜:目前水泥行业的严峻形势是企业“打”出来的

高登榜表示,产能过剩是长期存在的,水泥行业要冷静、理智、理性地看待当前形势。产能不去永无宁日,应通过超低排放、单位碳排放等各种指标,用市场行为先去产量,再实现去产能。

需求疲软 近九成水泥企业前三季净利同比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水泥需求和价格双双下滑,导致多家水泥企业盈利下降。为应对压力,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四季度和明年水泥行业需求和价格将逐步改善,行业底部已明晰。

“乒”搏而上、共克时艰!第七届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友谊联赛开赛!

10月28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友谊联赛准时拉开战幕!

一片火热!第七届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友谊联赛签到开始

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赛战火重燃,广大水泥行业高手又将有什么样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共同期待参赛选手们在明天的赛场上一展风采!

水泥行业产能越去越大!​根源在哪?

未来,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更加突出,一场行业洗牌或在所难免。

以球会友、再续战火!第七届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友谊联赛即将开战

中国水泥网将于10月28-29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第七届中国水泥行业乒乓球友谊联赛。

如何保持水泥行业平稳运行?工信部邢涛提出三点建议!

他建议水泥行业一是要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不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二是坚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营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水泥冷暖大家谈”:走出行业困境要重视人为因素

想要水泥行业走出困境,就必须要重视市场以外的人为因素的作用,创新性的理论和政策非常重要。不仅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各级协会在去产能等工作的推进上也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视频]多地明确淘汰!2500t/d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走到头了?

福建省三明市鼓励2500t/d新型干法窑“上大压小”,改造为5000t/d及以上。浙江地区2025年底前完成8条2500t/d及以下熟料产线减量置换、兼并重组和原厂址拆建。

多地明确淘汰!2500t/d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走到头了?

未来产线规模扩大及产能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促进良性发展的关键一步

水泥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碳排放成本的增加会使得较落后、高能耗的企业更容易出清或被并购,通过市场竞争,产能过剩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行业资源将进一步优化。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高登榜一行赴贵州省工信厅座谈交流

与会双方就全国水泥运行态势、贵州省水泥行业发展情况、产业转型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九届二次理事会顺利召开!

6月2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协会九届二次理事会顺利召开!

为何出售2条70万吨粉磨线?塔牌集团答复

公司将逐步对盈利能力差、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低效产能、低质企业进行关停处置等。

错峰生产效果为何越来越弱!

更需要思考的是,在错峰生产之外,水泥行业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和方法,毕竟归根到底,超产问题愈演愈烈的背后,错峰生产常态化也是重要推手。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水泥行业碳排放管理仍存在技术问题

在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国家、地区及国内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中,将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并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要将全国水泥行业重点企业均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旺季错峰生产叠加底部形态明显 下半年水泥板块行情或将出现逆转

尽管目前为水泥行业传统需求旺季,但由于下游需求复苏较弱,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库存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只能继续采取错峰生产措施,以缓解供给压力。

蒙古国煤炭反腐风暴:支柱产业如何沦为“高官生意”?

来自世界最大露天焦煤矿的数百万吨煤神秘“消失”,引发蒙古国牵涉范围最广的反腐败大案之一。从去年开始调查的该国最大国有煤炭企业腐败案,已牵涉200多人,包括至少6位现任国家大呼拉尔(国会)议员、多位前总统、现任或前任部长等。

“海螺水泥工业大脑研究与建设”案例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

“海螺水泥工业大脑研究与建设”案例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

多地发布水泥错峰生产通知

近期,四川、河北等地发布新一轮错峰生产通知。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为水泥行业传统需求旺季,但由于下游需求复苏较弱,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库存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只能继续采取错峰生产措施,以缓解供给压力。

加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着力稳定房企预期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出现积极变化,但也存在隐忧。如何建立发展新模式至关重要。

错峰用电 降本增效 葛洲坝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成功

4月1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旗下石门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并网成功,这是该公司首个储能电站。

广东省2023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

4月21日,《广东省2023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

西部水泥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责任报告

4月21日,《西部水泥2022环境、社会责任报告》在公司官网及香港联交所网站发布。

山水水泥鲁西运营区召开一季度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4月22日上午,山水水泥鲁西运营区在运营区三楼会议室召开一季度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丹拜会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州长纳利巴耶夫

4月20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丹一行拜会了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州长纳利巴耶夫,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巩固合作成果进行了深入友好交流。

上峰水泥2023年计划投资约30亿元加码主业

4月19日晚,上峰水泥披露公司2023年度项目投资计划。2023年,上峰水泥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新建、技术改造、扩建等投资方式来持续扩张公司主业规模及发展环保、新能源产业。

资产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如何变更?宁夏建材回应

宁夏建材4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拟由熟料、水泥、商品混凝土及砂石骨料生产及销售变更为ICT产品增值分销、云与数字化服务、智慧物流等。

中国建材:2023年一季度亏损约为5.50亿元

中国建材发布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5.50亿元,而上年同期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经重述)约为人民币18.02亿元。

天瑞海城水泥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近日,天瑞海城水泥通过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获得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和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今起,千亿房企正式复牌!

4月12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复牌指引已满足,申请在4月13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恢复买卖。

央视关注!国务院安委会组织检查组对各地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检查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组织20个综合检查组,对各地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督导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6

陕西省

¥ 322.73
2024-04-1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6

云南省

¥ 331.85
2024-04-16

贵州省

¥ 323.46
2024-04-1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6

重庆

¥ 330.08
2024-04-16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6.64
2024-04-16

广东省

¥ 325.70
2024-04-16

湖南省

¥ 296.53
2024-04-16

湖北省

¥ 319.52
2024-04-16

河南省

¥ 327.33
2024-04-16

山东省

¥ 301.62
2024-04-1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6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6

浙江省

¥ 330.18
2024-04-16

江苏省

¥ 308.02
2024-04-16

上海

¥ 332.73
2024-04-16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6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6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6

山西省

¥ 314.54
2024-04-16

河北省

¥ 346.24
2024-04-16

天津

¥ 338.21
2024-04-16

北京

¥ 349.43
2024-04-17 02: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