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很多绿色建筑只能说是“伪绿色”,大多是开发商的概念营销,作为吸引眼球的一大“卖点”,与真正的绿色建筑差距甚远。...
在刚刚出台的《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地方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由监察机关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位于天津临港经济区内的中建商品混凝土天津有限公司全封闭混凝土生产基地更像一家生产高端装备的现代化工厂。该基地利用自有研发技术,把尾矿、石粉、煤矸石、矿渣粉等废料变为混凝土的重要原料。目前,其生产的“绿色”混凝土,已应用到一批天津滨海新区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中。...
中建商砼天津临港站调度室传来佳讯:截止2013年9月26日下午2点14分,拥有2条180生产线的临港站日产量突破4524方。...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建材行业2013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暨建材行业“调结构、炼内功、增效益”百家优秀企业表彰会,天津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建材行业‘调结构、练内功、增效益’百家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近两日冷轧主导市场坚挺持稳,但二线市场松动逐渐增多,加之市场备货动力不足,终端、商家对后市预期偏空,十一节前恐市场仍将保持窄幅震荡略弱行情。...
天津市环保局消息,从23日起,《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向天津市民征集意见建议。根据《预案》,天津市对重污染天气采取三级预警响应,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将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对污染物排放“大户”采取限产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
今年上半年,混凝土行业主要经济数据均接近或好于上年同期,行业经济延续上年平稳较快运行态势,增长较快回升,盈利水平稳中有升,表现良好。...
西麦斯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制造商之一。自1906年创办以来,西麦斯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混凝土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其业务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快速增长。在中国市场——西麦斯在天津和青岛拥有两大混凝土公司。西麦斯非常看好亚洲市场,也期待在中国扩展其业务。...
今年以来,天津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推进转型发展,经济运行态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西部建设计划2015年混凝土销量4800万方,营收150亿,归母净利润7.6亿,其长期价值具备。预计公司2013-201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5、4.87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76、1.04元。目前股价对应14.7倍2013年EPS和10.9倍2014年EPS,增持评级。...
“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的近500亿平方米建筑的能耗相当于2011年三峡发电量的19倍。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标准煤109亿吨,比三峡电站34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如果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改造现有楼宇,每年将节约6000亿元,可以建设4个三峡大坝。”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中国绿建委委员张津奕告诉记者。...
国家发改委通过对各地区节能形势进行分析,对照各地“十二五”后三年年均节能任务,上半年,海南、云南、新疆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节能形势十分严峻;贵州、青海、宁夏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二级,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由政府组织开展,直接委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和地方相关机构进行评审。...
2013年8月14日,国统股份公布《新疆国统管道股份有限公司2013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合同订单4.23亿元,与上年存量合同共计确认收入1.73亿元。...
2013年8月12日,“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万里行活动的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会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水泥网本着行业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共同发起“遏制水泥新增产能 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万里行(以下简称万里行)活动。...
高温天气制约终端需求,且随部分品种价格回调,市场信心小受冲击,但下周适逢月初,商家资金压力较小,加上钢厂8月上旬产品出厂价以上调为主,商家拿货成本上升,也对市场形成支撑,故预计下周行情以稳为主,各品种钢价上下空间均有限。...
公司以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35200万元用于新建、收购、租赁一批生产站点及实施研发检测中心续建项目,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以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14200万元购置一批运输及泵送设备,以缓解公司目前的产能瓶颈。...
通过“半年报”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地方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不宜出台过度的刺激政策,但要延续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把握好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实施“微刺激”。...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