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降温”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碳价与气煤电力价格走势趋同,但当前却出现了少有的“脱钩”现象,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避险情绪加强。...

万年青水泥:部分房企资金问题不会对公司货款造成重大影响

万年青在投资平台表示,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问题不会对公司货款造成重大的影响。...

房地产收并购“僵局”:市场预期不振 买家持币观望

近期,面对楼市持续低温的态势,全国多个城市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那么,楼市从“政策松”到“市场稳”需多久?...

中国奥园:前两个月销售额35亿元,同比下降80.59%

截至2022年前两个月,中国奥园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约35亿元,同比下降约80.59%。 ...

大宗商品故事多 避险工具慎选择

受地缘事件冲击,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

2022-03-14 PMI 碳排放
[两会]彭寿代表持之以恒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两会是彭寿代表履职的第10年,他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转型升级、一流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出1件议案和3件建议,为国家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预拌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开局平稳

2021年的业绩报告显示,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取得了“十四五”的平稳开局。...

[调研]衢州:水泥行情逐步复苏 2022年发展信心足

面对需求下滑,成本上涨,疫情反复等压力,如何更自如地应对市场变化,如何更快速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成为了当下这个时期最值得思考和落实的重要课题。...

从八个大数据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稳中求进

近日,202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出炉,从一个个鲜活的数据中,我们既能看到挑战和压力,更能看到机遇和信心。 ...

两会定调房地产,透露了这些信息

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的简短表述,为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定下基调。 ...

江苏无锡将投入28亿元开展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减排工作

太湖治理14年以后,2022年2月,江苏省无锡市宣布:投资超100亿元治理太湖。2022年,无锡将投入28亿元开展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垃圾焚烧行业和VOCs重点企业的深度减排工作。...

困境房企望穿秋水,市场回暖曙光乍现

近日,房企1-2月销售数据集中发布。新城控股的销售,不出意外的也下探了。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地产成交量将在3月份见底,行业基本面有望在二季度后回暖。...

房企集中信披 重建市场信心

近期,随着政策端频繁发出积极信号,房地产企业也开始主动发声稳预期。...

2022-03-08 房地产
王诚:“十四五”期间 海螺集团将实现能耗标杆企业全覆盖

近年来,海螺集团对标“3060双碳”目标,启动了“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新型燃烧技术、清洁能源、能效提升改造、全流程智能工厂和碳捕集等技术领域,在源头控制、末端治理上寻求突破,积极占领技术制高点。...

[两会] 彭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提交了《关于完善政策体系加速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议案》《关于加快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议案和建议。...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全面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

关于废除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的提案,周世虹已经连续提了4年。今年,周世虹准备再次提交这一提案,希望能推动相关政策的早日出台。...

2022-03-04 房地产 两会
涉房金融调控“稳中有度” 房地产步入“精耕细作”时代

整体来看,涉房金融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叠加房企积极自救,部分一、二线城市楼市已有暖意,未来“小阳春”行情可期。...

“虎”力全开打好开局仗 福建水泥切实提质增效

2月7日,福建水泥开工产销工作会上,总经理何友栋率先吹响二月份各项工作的冲锋号。全司上下迅速进入冲刺“开门红”状态。...

[调研]民用市场基本恢复 衢州粉磨企业满负荷生产

在当地水泥需求尚可的大前提下,口碑深受老百姓认可,加上企业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发展要求,政府强制退出的可能性才会减小。...

引入央企资本,河南省级“大建工”呼之欲出

河南国资改革迎来央企资本加持!...

保利发展、华发、龙湖、碧桂园等房企债券发行人主动披露经营性信息

保利发展对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表达了信心。...

福建顺昌炼石水泥:节能技改改出1.5亿利润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之下,福建顺昌炼石水泥有限公司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其上级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投资7.1亿元,拆旧换新,技改建设一条国内行业领先的生产线,投产第一年,就交出单线利润超1.5亿元的“成绩单”。...

2022-02-24 节能 利润
稳楼市需谨防市场过快上涨

房地产调控措施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谨防过度投机行为。...

稳楼市防市场过快上涨 调控政策应把握好度

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把握好度,既积极又审慎。调控政策重在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分析研判,提升调控的精准度,不仅“一城一策”,甚至可能需要“一区一策”或“一县一策”。...

宋志平:2022年企业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宏观上来讲,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微观上讲,企业要想渡过难关,也是要稳字当头,要稳中求进。...

突发!千亿房企又爆雷了!

继境内债出现利息展期和违约不到20天,千亿“闽系”阳光城规模更大的境外债出现利息违约。 ...

河南锦荣水泥“三大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技术改造工程

河南锦荣水泥有限公司“三大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技术改造工程,进入调试考核阶段。...

水泥基电池,实现建筑可充电

不久前,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提出了世界上首个水泥基电池的概念。 ...

网传河南第一大房企人员优化61%的背后

日前,一张关于建业集团人员“优化61%”的截图在网上流传。...

4万亿的故事能否重现?

2022年央行将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天瑞光山水泥举行2021年度总结表彰暨2022年度目标责任书签订大会

2月9日下午,春意融融,天瑞光山水泥公司在三楼会议室举行2021年度总结表彰暨2022年度目标责任书签订大会。...

房地产回暖预期明晰 多地房贷利率下调放贷周期缩短

2022年开始,无论从银行放贷速度来看,还是从政策的调整来看,“房住不炒”原则在不断落实,房地产行业回暖预期不断清晰。...

碳抵消市场急速升温

随着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争相购买可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抵消额度,导致其严重供不应求,碳抵消市场开始由卖方主导。...

亚泰集团召开节后管理人员会议

2022年2月7日,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亚泰集团公司召开了节后管理人员会议,总结节日期间各企业运营情况,安排部署节后重点工作。...

2022-02-09 亚泰 宋尚龙
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下降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减弱

分区域看,欧洲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亚洲和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略有下降,美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有明显下降。...

2022-02-07 制造业 PMI
融创商票出现逾期,展期谈判尚在进行

蔓延房地产全行业的资金链危机仍在加剧,这次波及的是2021年首次跻身房企销售前三名的季军融创中国(1918.HK)。...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绿色转型 勇挑时代新担当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碳达峰碳中和”,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体现的是党中央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孜孜追求。...

房地产收并购启幕

多个房企及金融从业人士均认为,房地产行业收并购才刚刚开始,2022年规模和范围或将进一步扩大。...

2022中国经济趋势报告— 稳中求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逐渐恢复,以及疫情基数效应的不断减弱,我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运行。...

总量超110万亿元,中国经济底气更足

2021年经济形势比预见的复杂、困难比预料的更多,但中国顶住了压力,防住了风险,经济行稳致远也有了更大底气。...

中国水泥厂百年历史展馆对外开馆

中国水泥厂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浓缩成了一部中国水泥的发展史,成为中国水泥发展的活化石。中国水泥厂百年历史展馆是了解中国水泥厂发展史的最佳载体。...

贵阳碧江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三年以来,自从贵州碧江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企业更加高效发展。...

宋志平:90句话,助你迈向2022

这些演讲被收录在《新机与新局》一书中,本文摘选其中90句,供大家参考。...

丁仲礼:碳中和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我国固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中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

房产项目或现收并购潮 或将有更多房产项目被摆上货架

未来两年,房企收并购仍会持续,买卖双方的僵持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也使得问题房企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具有成长性的价值房企将在此轮行业洗牌中走得更远。...

1元转让子公司背后:房企迎来并购大年,爆雷房企资产大甩卖

广东省政府召集多家房企开会,为央企国企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牵线搭桥”。...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加快推进低碳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后的供需再平衡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先强后弱的态势。基建投资上半年表现相对较弱,主要由于财政后置和政府债增量偏低,令基建资金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