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最发达省份,上海的城市建设已基本饱和,人均水泥消费量超过2.5吨,需求空间逐渐缩水下的上海水泥行业面临着新困境。同时,国家严控产能,严抓污染物排放等措施,也挑战着上海水泥企业的生存极限。作为社会经济、行业发展急先锋,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上海水泥行业的发展和应对将成为未来新形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近日,中国水泥网记者采访了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
...
...
水泥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在应对全球变暖挑战上理应亮出自己的决心与计划:早在哥本哈根大会开始之前,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下属的水泥可持续性发展倡议组织(CSI)就与国际能源署(IEA)联合发布了全球水泥行业减排路线图。作为全球首个行业性减排路线图,它设定了2050年之前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宏伟目标。该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加对水泥技术——特别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呼吁政府制定明确的政策框架。本刊特选全球水泥行业减排路线图部分内容,希冀国内水泥行业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碳减排方面的责任,并拿出更多实际行动,为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
...
...
...
...
同为标准化后的重复,亚东水泥和成长于大陆本土的水泥大佬海螺风格又迥然不同,如果说海螺是高尔基笔下翻飞的海燕,无惧、狂暴、搏击风雨,勇于争斗和进取,具有明显的风险偏好,也能常常获得开拓性成就。那么亚东就是杜牧诗中拦江的铁索,厚重、大气、看似亘古不变,却善于在风险和收益、长期和短期之间固守中庸。...
中国建材联合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孙向远在“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第二阶段闭幕仪式上致辞。...
...
...
2009年,中国水泥行业在经济危机中反其道而行,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供需总量和利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遭遇了产能过剩的威胁,国家及时多次发文限制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水泥行业开始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在世界经济遭遇重创之际为何中国水泥市场可以继续取得良好的成绩?2010年中国水泥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
...
...
12月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落幕,虽然最终没能达成实质性协议,但是也让国人前所未有地关注到了气候变暖和减排问题。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了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低碳发展已经从高端概念变成了现实的需求和挑战...
...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引致需求的拉动,近几年来,贵州水泥工业发展迅速,水泥市场从2004年以来以平均每年14.6%的需求增速递增,水泥消费量从2004年的1554万吨快速增长到增涨到2008年的2680万吨。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国家的宏观经济的刺激政策,不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而且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贵州省一系列投资计划就不断给当地水泥行业发出利好的消息,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因素,促使贵州省水泥产销两旺,行业发展处在品质全面提升的良好时期。...
...
近几年来,重庆、四川、陕西、河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水泥需求旺盛。就在本土企业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线的热情十分高涨之际,中西部地区却掀起了一股水泥集团强势扩张的狂潮,仅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12家中就有9家争先恐后进入中、西部地区投巨资建大线、收大厂,打破了本地水泥市场平衡,至使本地水泥产能叠加增长,市场消化不良呼声大起,水泥产能过剩,为何水泥集团还要强势扩张?...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