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京举行

经过全中国建材人的不懈努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 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已经从十五年前的宏伟蓝图上结出了今天建材行业的累累硕果。2010年11月5日,初冬的北京阳光和煦,微风拂面。中国建材联合会主办的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大酒店隆重举行。...

《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中国建材产业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会召开

11月5日,《建设以低炭为特征的中国建材产业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张人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姚燕、中材国际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于兴敏等领导参加了开题会。...

中国建材集团2010年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十月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科技工作会议于2010年10月2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建材集团回顾“十一五”科技工作,交流创新工作经验,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企业“十二五”科技任务和工作的重要会议...

中国建材总院建院60周年座谈会召开

金秋十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迎来60华诞,2010年10月26日,中国建材总院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了建院60周年座谈会...

[万里行]万里跋涉三秦关 问道水泥孰与高

8月21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代表团车队从山西境内跨过黄河大桥进入陕西境内,开始了历时长达12天的陕西水泥企业的采风活动。...

[万里行]徐德龙:一直吃第一口螃蟹的人

中国水泥工业快速发展为水泥工艺技术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然而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余热发电等技术普及推广之后,水泥行业技术“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没有必要去提升”、“如何去提升”,成为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确实,目前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想要进一步改造提升困难大、风险高,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吃第一口螃蟹”,“冲锋陷阵”的往往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

[万里行]第二十六站西安建大:助推中国水泥工业化进程

当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车队缓慢驶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伴着淡淡桂花香,万里行队员们还在怀念美好的大学时光时,车子停在了目的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粉体工程研究所门口。此站留给万里行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一整排立于草丛中的荣誉...

对混凝土养护方法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些传统的养护方法现已不能完全适用或部分不能适用。混凝土的开始浇水保湿时间应予提前,应做“尽早及时”,养护保湿持续时间应做到“足够和适可而止”;养护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断面上的温度梯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适宜及具有较小的最高温度和致裂温度,应在混凝土于半流动状态及塑性阶段实施冷却处理,而在最高温度时加以覆盖并开始保温,并于硬化开始至最高温度到达之间注意防止“热震”的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Shah教授:纳米材料在混凝土的应用

6月4日,中国工程院首位外籍院士S.P.Shah教授在三狮集团为杭州的混凝土企业和协会相关人士,进行了一堂生动的混凝土前沿技术讲座。...

中材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月23日,中材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张人为,国务院驻集团监事会主席董树奎,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党委书记于世良,总经理刘志江,集团外部董事杨育中、张来亮、张秋生,副总经理张海、李建伦、于国波,党委常委周育先,党委副书记张江,总会计师徐卫兵,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德忠,中国建材报社社长陈才来,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等出席了会议。...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赴中材集团总部访问

12月4日,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到中材集团总部访问,与中材集团领导举行会谈,对集团在甘肃投资项目的扎实和稳健发展表示赞赏,期望集团进一步加大在甘肃的投入力度,扩大合作领域,实现双赢。...

川润动力5000t/d水泥项目纯低温余热锅炉通过鉴定

2009年11月28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举办的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锅炉产品鉴定暨说明会”在四川峨眉山市举行,自贡市副市长刘国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各大水泥设计院、各大水泥制造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

王燕谋:中国水泥工业致力于减排二氧化碳的现状和展望

10月21-22日,由中材集团和Intercem联合举办的2009’国际水泥大会在香港召开。会议主办方特别邀请中国水泥网总顾问、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做了题为《中国水泥工业致力于减排二氧化碳的现状和展望》的报告,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中国水泥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