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一季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生产情况不容乐观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从2012年起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增速放缓;2013年行业经济较2012年反弹,保持平稳、适度、较快的发展。2014年总体上行业经济运行仍处于平稳较快运行区间,但是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面对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及常态化,制造业产能整体过剩,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严峻形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数据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降到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一、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1~3 月份,工业、消费、投资三大数据齐降,“克强指数”中两项下降,实体经济企稳压力加剧。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为近六年最低

  居民消费同比增速降至10.2%的近九年低点

  投资同比增长13.5%,2001 年“入世”以来的14 年新低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增速创五年半新低

  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9.0%

  今年一季度的工业、投资及消费数据均低于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升6.4%,为近六年最低;居民消费同比增速也降至10.2%的近九年低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更是2001 年“入世”以来的14 年新低。

  数据显示,除了出口增速大幅反弹外,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均出现下滑,并创下数年新低,显示经济下行风险仍需警惕,也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宽松的预期。

  今年以来制造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3 月官方制造业PMI 为50.1%,比上月小幅回升0.2 个百分点,虽然小幅回升,但涨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同时本月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小幅回落,国内外市场需求仍显偏弱,制造业存在较强下行压力。

  此外,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运量和全社会用电量表现疲弱。1~3月铁路货运量环比下降0.1%;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增速创五年半新低。显示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市场需求依然乏力的现实。

二、一季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平稳放缓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从2012年起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增速放缓;2013年行业经济较2012年反弹,保持平稳、适度、较快的发展。2014年总体上行业经济运行仍处于平稳较快运行区间,但是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面对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及常态化,制造业产能整体过剩,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严峻形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数据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降到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今年一季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生产、投资继续减缓,整体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一)主要产品生产呈下降趋势

  今年1~3 月,除混凝土预制桩外继续减产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产品生产增速均现放缓(见表1)。

  1、房地产开发投资低速增长常态化,混凝土预制桩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生产继续减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66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增速比1~2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840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增速比1~2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7714万平方米,增长3.7%。房屋新开工面积23724万平方米,下降18.4%,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6791万平方米,下降20.9%。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及住宅新开工面积均延续2014年的下降趋势。

  2014~2015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大幅下滑,混凝土预制桩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从2014年10月份起再度减产。

  从地区看,今年一季度浙江、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河北、辽宁、河南天津混凝土预制桩生产大省(市)均现较大幅减产;而广东、福建省(市)生产保持增长。

  房地产行业的刚性需求已基本接近饱和,未来的发展要靠改善性住房消费市场的支撑,其开发投资增速将保持常态化增长但增速还将继续下降。混凝土预制桩整体产能已经过剩,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成为过去。调研显示,2014 年整个行业的开工率不足50%,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竞争惨烈。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增加科技和自动化装备投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型升级,谋求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一定进展。

  今后混凝土预制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在全行业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行业转型升级压力来自于,一是资金、人才压力;二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日趋严厉;三是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四是其他桩基材料的市场竞争。

  2、基建投资平稳助商品混凝土生产保持适度增长

  今年1~3月,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生产保持适度增长,累计产量3.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同比增速减缓4.7个百分点,比2014年全年增速减缓0.89个百分点。图1 显示出2006年~2015年各月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生产及增长情况。

  从长期趋势看,我国基建投资已经过了高峰期,但在2011年之后,增速又逐步回升,自2014 年一直稳定在20%左右;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额也呈逐渐回升趋势。2014年四季度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审批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铁路、飞机场、深水港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会对稳定国民经济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稳定商品混凝土市场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1~3月,规模以上混凝土电杆累计产量252.2万根,同比增长1.45%,同比增速减缓14.3个百分点,比2014年全年减缓6.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落至历年最低

  2014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投资完成额为2400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今年1~3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投资完成额为327.8亿元,同比增长3.98%,同比增速大幅减缓24.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增速回落11.1个百分点(如图2 所示)

  从行业看,水泥混凝土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193.6亿元,同比降低4.54%(首次出现),同比增速大幅回落20.0%;混凝土结构构件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75.8亿元,同比增长20.7%,同比增速减缓21.3%;石棉水泥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6.05 亿元,同比下降31.6%,同比下降幅度加深26.4%;其他水泥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52.3亿元,同比增加28.3%,同比增速加快4.2%。

  表2 显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十二五”期间,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大力推进,混凝土结构构件制造业投资增长和比重都在增加,同时新产品的出现使得行业投资比重从传统产品分类的行业向新产品聚集的行业(其他水泥制品制造业)转移。

  从行业看,今年1~3月,水泥混凝土制品制造业和石棉水泥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是的全行业投资增长回落主要原因。

  从地区看,今年1~3月,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同比明显降低,是拖累行业投资增速减慢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45.4%,投资增速为-2.8%;中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36.4%,投资增速为29.6%;西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18.2%,投资增速为-14.8%。

  (三)行业盈利大幅反弹,运行质量向好

  2014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仅为9.8%,行业盈利水平在2014年全年呈下降趋势,为历年最低水平。同时,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7%,全行业毛利率为13.4%,同比降低0.5%,是200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今年1~2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盈利大幅反弹,经济运行质量好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长0.7%,全行业毛利率为13.4%,与上年全年水平持平,同比增速上升0.8%。2015年1~2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及财务数据见表3。

[Page]

三、行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1、发展瓶颈

  (1)混凝土制品行业:创新乏力,大而不强

  表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市场多层次和升级换代需求;低质低价,“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扰乱行业生态。

  以混凝土管行业为例,我国混凝土管生产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约有5000余家混凝土管制造企业,约有1000家企业有政府颁发的混凝土压力管生产许可证。近年来,随着我国长距离和区域供水管线的建设,因混凝土管道特别是PCCP 管在大口径、高工压和长距离输水方面的优良的性价比,在近10年内也建成有10家左右的大型混凝土压力管生产企业,如宁夏青龙、新疆国统、山东龙泉、北京韩建河山、山东电力管道、浙江巨龙等,这些企业年产值都在几亿到十几亿元以上,为国家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行业中大部分混凝土管企业固定资产在500 万元以下,年产值500 万元至1000 万元间;有1/3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在几十万到百万元左右,年产值300 万元以下,从规范化管理来看,有规范技术及生产管理的企业不足百家,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产品材性研究测试及新产品开发能力基本没有,多为简单的模仿。对市场、技术等情况缺乏认真的调研,盲目投资者有之,因某个原因揽到一个工程而建厂,项目完成后即退出的有之,如此等等。多数这样的企业生产工艺不尽合理(根本谈不上有工厂设计),虽然部分企业的生产装备还算先进,但往往不能物尽其用,人工及各类成本大幅提高,因此不得不想其它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如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产品一次合格率不足七成。混凝土管应有的产品份额被其它产品性能、施工性能等不合理的管材(只因这些管材成本更低)替代,市场逐渐萎缩。大型的混凝土管制造的龙头企业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好的优势在现有供需关系的市场条件下没有获得好的发展,进入到投资回报低的陷井。预制混凝土桩、混凝土电杆及其它混凝土制品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2)预拌混凝土行业:管理缺失,乱象丛生

  表现在:准入、监管缺失,产能利用率低;业主拖欠工程款“任性”,应收账款逐年累加;混凝土工程质量堪忧,事故频发。

  2014年对于大多数的预拌混凝土企业来说是一个严酷的冬天,除了2014年6月13日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将预拌混凝土增值税率由6%调整为3%以外,就没有什么好消息。产能利用率低,应收账款总量还在不断增加、混凝土工程出现质量事故等等,行业20%以上的年增长不复存在,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预拌混凝土由建设主管部门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相关的资质管理标准,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资质审查和发放生产资质(建筑企业专业承包资质),委托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抽检。自1993年至2001年,建设部制定、修订并实施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建施[1993]770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建建[1995]666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这个政府管理部门用于管理混凝土企业的唯一的“抓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国有搅拌站约8000个,通过这个“资质”成为“合法”生产和进入市场的企业有多少?没有这个“资质”仍然可以向市场供应混凝土的企业又有多少?混凝土企业的“资质”对企业来说又是可以交易的“商品”。在某地区,一个固定资产等也就值3000万元搅拌站,因为拥有一份“资质”,就可作价6000万元出售,也可以将 “资质”用于“出租”,坐享一年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收入”。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实验室硬件配置、技术人员配置不能满足质量检验的需要,更不用说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了,因此,出现混凝土产品质量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2014年11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通知》(建市[2014]159号),《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新标准自2015年1 月1 日起施行。其中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的管理有如下规定: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企业净资产2500万元以上。企业主要人员(1)技术负责人具有5 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高级职称或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实验室负责人具有2 年以上混凝土实验室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2)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4人。混凝土试验员不少于4人。技术装备具有下列机械设备:(1)120立方米/小时以上混凝土搅拌设备1 台,并具有混凝土试验室;(2)混凝土运输车10辆;(3)混凝土输送泵2台。承包工程范围: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从预拌混凝土行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通过单一的资质标准来规范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是不可行的。

  预拌混凝土应收账款多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也助长了行业内乱像丛生。从搅拌站出来的预拌混凝土仅仅是个半成品,其终产品的表现要在混凝土硬化并成为结构工程的一部分后,这个特性也被混凝土用户(工程施工或工程总包单位)作为付款的条件之一。由此入手分析预拌混凝土行业应收账款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混凝土的赊销方式即产生应收账款,赊销是混凝土行业的惯例,因供应大于需求,混凝土市场也是买方市场,交易主动权掌握在买方手中,较大、正规工程均有垫资周期,先供应混凝土后按照销售合同约定的期限付款,即每月按供应产值的比例付款或按建筑主体达到某个部位付款或竣工验收后再付款,此类工程即产生应收账款。目前混凝土板块均为有垫资周期的工程,预付款工程所占比例极低。二是超合同期限不付款即产生逾期应收账款。逾期应收账款是指在销售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应回款而未回款的应收账款。合同的付款节点都是围绕工程的进度,对各个阶段进行比例约定,实际付款比例结构过程中一般在30%~40%,封顶后付至80%~85%,完工后半年或一年付至95%左右,留存5%质保金以待质保期满后支付。混凝土市场超合同期限付款现象普遍存在,因而逾期应收账款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目前混凝土销售合同中主要存在三种付款期限,分别为:按每月供应产值比例付款、按工程施工进度付款、垫资达到具体金额后按比例付款。以按月度供应产值比例付款期限为例,如合同约定:买方每月付供应产值的65%货款,图纸结算完毕后付款25%,剩余10%货款为质保金,工程验收合格,质保期满2年后付清。在工程特别顺利且买方信用良好且资金充余的情况下至少为3年,通常情况下要4年。[Page]

  2、对策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管理思路,对相关产业政策实施顶层设计;行业协会更应发挥积极作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把混凝土作为一个生产性服务业来对待,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作为重要原材料工业单独纳入国家统计口径。

  目前,我国混凝土行业经济规模达到每年2 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国内像这样的产业并不多,而这样的传统产业更少,而且,它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国家有必要重视其发展,将混凝土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阶段、混凝土产业的特征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来看,营造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还不具备,除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以外,影响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和健康发展缺乏具体的监管和政策支撑,一些政府部门名义上是监管部门,事实上却起不到作用,因为没有把混凝土行业作为制造业而是作为建筑承包企业来管理,所制定的相关资质条件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管理(审批、核准等)都缺位。

  首先,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很大,如果任凭眼下混凝土产业无序发展的状况持续下去,必将影响建设目标的实现。因为,一方面,混凝土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恶性竞争诱发的价格战会引发混凝土质量滑坡,任何一个搅拌站的质量失控都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北京为例,就已经发生了几次因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在建或已建成建筑被拆除的案例;另一方面砂石等原材料资源日渐稀缺,混凝土的原材料储备已经上升到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有关部门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应制订产业规划,并根据规划控制水泥、砂石资源,保证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和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能力。

  其次,就混凝土产业的特征而言,其生产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来料加工过程,是为施工企业服务的,我们可以把其归为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不同于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因预拌混凝土不可存储性带来的不可异地贸易性,使得一地行业竞争的剩余产品不能通过市场贸易手段直接销售至异地市场,因此,在较大地域内的市场机制在调节其发展方面是无效的,所以必须引入适度的政府调控以遏制恶性竞争。

  (2)建立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制定科学的企业规范条件,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打造行业龙头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在预拌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制品市场需求量上升的情况下,各地小型混凝土制品企业、搅拌站纷纷上马,只顾短期利益,造成了当前我国混凝土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产能过剩与市场秩序混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已经成为制约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最大障碍。要改变这一现状,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增量、抑制产能过剩。自2010 年以来,水泥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而进入预拌混凝土行业,到2014 年底,已有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北京金隅、唐山冀东、华润水泥、华新水泥等水泥企业进入预拌混凝土行业,这些企业的预拌混凝土产能和产能全国前10 位,但这些企业混凝土产量占全部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还是不高,产业集中度很低。2012 年以来,我国南水北调及其它长距离大容量调水工程集中建设,催生了大量的混凝土压力管生产企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了大量的设备闲置,投资回报率很低。要解决这些问题、缓解各方矛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去实现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介入,科学定位,加大管理力度,促进混凝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对企业准入的规范条件,对混凝土生产的相关指标,如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物耗、环境保护、质量保证体系(试验室条件、研发人员等)、生产管理、企业生产集中度等做出尽可能详尽而科学的规定,严格新建项目监督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明确规定不满足规范条件的企业不能从事混凝土生产和经营,施工单位不得购买其生产的预拌混凝土,改变目前预拌混凝土行业分散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

  同时,国家应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引领行业企业规模化生产、通过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的整合,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产能存量和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3)加快信息技术在制造中的推广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混凝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混凝土企业生产管理的趋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大型设备的不断增加,一方面要求企业必须依靠现代科技装备、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造,例如北京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把每片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都埋上芯片,芯片记录了该块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方便跟踪,任何一块预制构件出了问题都能找到。另一方面,作为监管部门也可利用现代信息监管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生产作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自2009 年起实施了“广州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企业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产品厂检验、原材料管理台帐、质量证明文件、试验室检测设备(仪器)配备、混凝土试块的留置等数据的真实可靠。

  (4)建立混凝土产业示范项目,推动混凝土产业升级实现预拌混凝土的绿色、低碳、清洁、安全生产,主要从标准化、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生产管理、信息化、节能、节水、防尘降噪、厂区绿化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着手,从国家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持。2014 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为27 家达到绿色清洁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企业授牌,企业通过这种行业评审与认可,既规范了市场,企业自身又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效果良好。

  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一提高、二淘汰、三建立示范项目的原则。

  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和提升混凝土行业规范条件,如生产、管理、经营、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工艺流程高效率、低能耗;实现生产污水100%循环综合利用;生产过程固体废料100%分离处理,100%循环综合利用;降低粉尘,实现粉尘“零”排放等。首先,对于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也应通过先进标准严格要求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其次,淘汰规模小和技术能力薄弱的落后生产能力。以区域内解决为突破点,在具备一定预拌混凝土生产规模(如1000 万立方米/年以上 )的区域内选择1-2 个点,在有5000 万立方米/年以上的省市建立2 个示范项目,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一起在试点的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加强源头控制,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口

  2014 年年底,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在北京邀请了40 家搅拌站进行了C40 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大赛,大赛所用原料如下,PO42.5 普硅水泥,II 级粉煤灰,S95 磨细矿渣粉,硅灰,机制砂:5-10mm 单粒级碎石、10-20mm 单粒级碎石、5-20mm 连续级配碎石、聚羧酸减水剂,各原料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现场设计配合比,手工搅拌,所配置的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28 天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达到C60 以上。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应充分重视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使用,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监管,建立原材料准入制度,从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的生产、流通环节加大监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取缔生产不合格砂石的企业,质检部门加强对砂石料流通环节的质量抽查抽查;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登记,建立信誉档案,对信誉不佳的企业予以公布,对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储存、堆放和质量进行检查。混凝土搅拌站做到“用前必检”。

  (6)探索建立预拌混凝土产品责任保险

  2014 年8 月10 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 号)提出,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加快产品质量以及各类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经济杠杆和多样化的责任保险产品化解民事责任纠纷。推行预拌混凝土产品责任保险将会在保险期内,由于被保险人所提供的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造成使用该产品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项目受到损害,由此引起的已建部分拆除、重建、清理等材料和人工费用、设计变更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引发事故导致第三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民事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由此产生的法律费用经保险人同意也负责赔偿。另外,由于建筑工期和质量保障金而带来的账款超合同期限延期支付也可以通过保险得以解决,从而为预拌混凝土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7)明确管理部门法律责任、强化行业协会作用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管理涉及到工信、发改、建设、质检、环保等多个相关部门,多年来,这些部门积极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应用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具体工作方式一般是由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应用的监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由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当地的工信主管部门负责搅拌站的规划和生产过程的监管工作。当地混凝土协会负责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但是,从目前混凝土全行业看并没有管理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议混凝土生产制造和施工管理由工信部和住建部两部间部际协调、统筹规划,从而探索出一条混凝土行业科学管理、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行业协会介于政府与混凝土生产经营企业之间,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应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行业协管职能。当前,应注意完善混凝土行业协会的功能并强化其作用,通过协会落实行业政策,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自律性管理规定和职业道德准则,有助于协助会员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和产品质量水平,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提升社会诚信度,最终促进混凝土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混凝土已经是工业社会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如建筑安全、包括军事工程在内重点工程安全,也涉及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未来的社会成本(因混凝土质量问题可能引起建筑耐久性降低而折建造成的浪费)。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行业低迷 多企业亏损 上峰一季度提质降本稳步发展

一季度水泥行业量价齐跌、低开低走,行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多家企业由盈转亏。上峰水泥灵活应对,由外向内,提质降本,稳步发展。

2024-04-30 上峰 净利润 节能

上峰水泥一季度净利润1459.69万元,同比下降91.54%

公告显示,受行业总体形势及西北区域基地一季度全部处于冬歇期影响,公司水泥产品销量下降、售价下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9.69万元,同比下降91.54%。

天山股份: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19.23亿元

天山股份4月30日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63.51亿元,同比减少2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9.23亿元。

[视频]尖峰集团: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42.83万,同比下降89.51%!

尖峰集团4月29日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2.83万元,同比下降89.51%;

四川双马:2024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72.31万,同比下降95.88%

4月29日,四川和谐双马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4 14: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