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提高粉磨作业功效利用率的几种规律

2008/11/20 00:00 来源:

......

  提高粉磨作业功效利用率的几种规律

  由于粉磨作业系统的能耗占整个生产过程能耗的70-80%,因此粉磨系统的节能降耗尤为重要。

  一、被粉磨物料的性质对粉磨作业效率的影响;被粉磨物料的易磨性愈好,粉磨作业的功率消耗愈小,磨机的生产能力愈高,效率愈佳。但影响被粉磨物料性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诸如,物料的矿物构造、硬度、孔隙率、比重、水份、温度、物料吸粉的吸附性、弹性模量等。

  为此,在工厂建设期间,就要选择比较适合的原料资源,是原料具有良好的易磨性能,为以后长远生产中提高粉磨效率打下基础。由于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易磨性能是随熟料的矿物著称变化而变化的,硅酸二钙(C2S)越高,熟料粉磨就越困难,因此水泥窑生产中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和控制生了化学成分,使烧成的熟料具有适合的矿物组成。同时生产中还要严格控制原料的水份,熟料的冷却制度,延长熟料储期等。为提高物料易磨性能创造条件。

  二、磨前物料粒度及产成品细度(粉磨比)对粉磨效率的影响;从粉磨作业的原理看,被粉磨物料的起始粒度及成品粒度直接影响粉磨功的需要量。

  为此,在工厂建设时,为保证入磨有合适的粒度,对原始较大的物料(如石灰石、砂岩、石膏、熟料等),在入磨前需要考虑设置必要的破碎装置,以降低入磨物料粒度,提高磨机的粉磨效率。同时,也必须根据产品需要确定和控制合理的产品细度,避免不必要的过粉磨。

  三、粉磨设备本身性能对粉磨效率的影响;以上所述均为被粉磨物料一方的影响因素。而粉磨系统自身的影响系数也很多,它包括:磨机的形式、结构、转速、系统流程、研磨体的装载量和级配,隔舱板、衬板及研磨体材质,磨内通风因素等。

  1、磨机的形式、规格、结构、转速要设计得当,磨内及全系数的工艺布置力求合理;
  2、要做到研磨体填充量及级配合理,力求提高研磨体、衬板、隔舱板的材质,以减少磨损,是粉磨作业处于良好的连续的状态。
  3、选用高效选粉设备,选粉输送设备的选型要同磨机匹配得当;
  4、保持合理的磨内通风。烘干粉磨系统需保持各部温度、压力及正常分布,满足物料烘干及通风等要求;
  5、采用适宜的助磨剂(大致分为:醇胺类、乙二醇类、木质素化合物类、脂肪酸及盐类);
  6、保持水泥磨的适当冷却。

  四、工厂生产管理及操作对粉磨系统的影响;在以上各项因素充分考虑后,工厂生产管理和操作对粉磨作业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使粉磨粉磨系统设计良好,设备制造精良,而工厂管理混乱,维护使用和检修不当,也会造成前功尽弃,不能发挥磨机系统的优势。为此,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强磨机管理,建立正确的使用、维护、检修制度,保持设备完好。同时要注意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磨机的生产管理和操作,做到均衡稳定地生产,使粉磨作业经常处于最佳持续状态。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第七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技术研讨会将在绵阳召开

由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以“绿色低碳 科技赋能”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水泥工业粉磨技术研讨会将于2024年4月24日-26日在绵阳绵州酒店举办。

山西威顿水泥两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即将投产

这些环境指标的实时收集,只是威顿水泥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最浅层次的“冰山一角”。

浅谈原料磨生产中几个小问题

日常要加强磨机运行管理,关注入磨物料粒度水份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保障工作。

邹伟斌:智能化使水泥粉磨系统更稳定、更高效

水泥企业应重视粉磨技术研究。粉磨系统作为水泥生产链中的“耗电大户”,在整个水泥生产工序中耗电占比超过60%,其能耗高、效率低,一直是水泥行业节能降耗的痛点。

[视频]年产水泥140万吨!又一水泥粉磨项目将开工!

10月9日,江苏发布东海县马陵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4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审批公示。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05: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