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榜:奋楫扬帆 砥砺前行!继续深入推进中国水泥工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5月14日,中国水泥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九届一次理事会在安徽合肥胜利召开。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高登榜作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水泥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报告共分两个部分,一、近六年协会的主要工作与经验体会;二、对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及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近六年协会的主要工作与经验体会
中国水泥协会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水泥行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期间,新冠疫情肆虐,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我国的水泥产量也从23.8亿吨快速下降到18.25亿吨,产能过剩矛盾愈加严重;经济效益从2020年的1833亿元快速跌落到2024年不足300亿元,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行业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和人们共同的向往,减污降碳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缺乏自律,经济效益下滑严重,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联系行业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行业存在的各种主要矛盾,以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适时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在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以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以及广大水泥企业、会员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认真落实产业政策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淘汰落后产能与开展错峰生产,开展行业自律有机地结合与应用,持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泥行业发展经历了六年的起伏跌宕,绿色低碳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自律增效是行业最重要的任务,高质量健康发展目标得到行业共识。回顾近六年行业发展脉络,期待和展望水泥工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围绕“去产能、稳增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近六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水泥行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且越来越严重,产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低。坚决贯彻落实产能置换和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对于行业去产能、稳增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实现“稳增长、增效益”至关重要。
针对近几年水泥需求持续下降,过剩矛盾愈加突出的行业形势,中国水泥协会积极推动和参与产能置换政策的修订,组织举办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讨论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专业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报告提出的进一步提高置换比例,严控置换条件,强化监督管理等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协会积极组织和参与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永定兴鑫水泥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花垣红狮水泥等多个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听证会,严格把关,确保符合产业政策。近六年来通过产能置换建设的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逐年递减,新增产能逐步减少,置换拆除的落后生产线产能逐渐增加,淘汰落后效果明显。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必须与当下需求相适应。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对于新形势下水泥行业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水泥协会积极推动和促进了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的出台并制定和发布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工作实施细则》,每年统计各省市自治区水泥行业夏季错峰生产工作计划,编制发布年度行业错峰生产总结和统计分析报告。在协会官网公开各地错峰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中国水泥协会全面贯彻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协会先后组织了“北方地区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稳增长会议”“重点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稳增长会议”“水泥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会议,着重研讨了绿色低碳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目标任务,达成七项共识,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中国水泥协会根据会议精神和七项共识意见,起草编制了《关于推进以绿色低碳转型和引导过剩产能退出为重点的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工作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
(二)始终坚持引导行业自律,聚焦反垄断、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引领行业稳定发展
行业自律是水泥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中国水泥协会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去,自觉地把协会工作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实现行业经济稳增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实现行业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中国水泥协会积极响应,在水泥行业率先召开组织召开了“加强水泥行业自律推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专门发文向地方水泥(建材)协会和副会长单位征集加强行业自律政策措施建议意见,起草了《强化水泥行业自律的研究报告》报送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就水泥行业反垄断、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中国水泥协会积极与市场监管总局沟通联系,协调沟通行业发垄断、反倾销等涉及企业利益,行业发展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行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氛围。
行业自律更是体现在协会工作中,近六年来,协会举办12+3大企业论坛,行业五十强论坛,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各区域以及大企业座谈会研计会等十几次,行业自律均是会议的重要议题,并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了行业自律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共同发力,运用区域协调联动手段,由大企业带头、中小企业配合,建立起良好行业生态的共识。行业效益在经历了连续下降后,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至今行业效益逐步好转,企业亏损面正在快速缩小。
协会领导为促进行业自律,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积极走访调研,与各地方省市、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领导沟通座谈。明确了水泥行业要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紧紧把握行业低碳智能发展的趋势,以“双碳”目标引领发展,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目标。
(三)始终坚持协会引领定位,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中国水泥协会作为联结企业与政府的行业协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和反映行业利益,大多数会员企业的利益和诉求,通过创新性的工作和服务去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建材工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水泥协会积极组织实施《“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在绿色节能低碳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新修订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相关指标大幅提升,约30%熟料生产线达到能耗标杆水平,率先于202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超低排放指标和实现技术手段国际领先。
中国水泥协会始终认为靠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矛盾的解决与缓解;靠科技进步促进行业技术装备的提升和水泥窑功能的扩展;靠标准的创新提升,规范与促进产业升级。近六年来水泥协会先后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提交政策、法规、标准等意见建议近70份;推荐行业先进技术等6项纳入相关部门出台的推荐目录;参与制定一行行业标准,制定发布协会团体标准38项,水泥行业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对于行业共性问题,协会积极主动作为,不旁观、不甩手、不等待。近六年来,协会组织行业性会议上百次,发出倡议、制定细则、出台方案等,有力构建了水泥行业良好文化,逐步树立起了“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于行业利益之中”的行业价值观。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使水泥协会在行业中的威信和地位大幅提升,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明显提高。
协会的“引领”定位,不仅是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发展方向、工作目标的“引领”,而且在科技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市场自律、行业文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全方位的实施了“引领”职能。目前。中国水泥协会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中国水泥协会“公信力”也越来越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四)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水泥工业智能化、绿色、节能减排等各项技术的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水泥工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世界水泥工业的中央舞台,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当前,水泥行业已逐步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急需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六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思想深入人心;更是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作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承诺。中国水泥行业积极贯彻落实,推动行业全面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随着水泥行业科技创新全面开展,一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批国家级的研发创新中心相继建立。由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新型干法水泥智能化低碳工程设计与关键技术开发应用”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海螺集团“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示范项目”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新型粉磨技术、高能效烧成技术、替代燃料技术等关键技术装备以及高性能保温耐火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
近六年来,随着新修订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实施,以及各地开始推动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达到能耗标杆水平的熟料生产线逐年提升,污染物排放快速下降,尤其氮氧化物从“十四五”初期的近300万吨/年降到去年不到50万吨/年。水泥行业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协会组织起草发布了《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水泥行业碳排放现状与达峰路径》以及《中国水泥行业碳中和路线图》等研究报告,有力引领了水泥行业双碳工作。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华新水泥等企业率先在国内建设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引领了全球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发展。
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建成运行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及一般工业固废等生产线近400条,年处置能力近2600万吨;共295个企业,熟料生产线443条,特种水泥生产线4条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水泥工业作为循环经济核心载体,一直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约7亿吨,用作原燃料约1.5亿吨,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约5000-7000万吨。
水泥行业积极贯彻《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红狮水泥等水泥领军企业率先探索智能化转型,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数字矿山、AI窑磨专家、机器人等新技术在水泥厂的应用逐渐普及,涌现出槐坎南方、全椒海螺、铜川冀东等一大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大量智能工厂实践案例证明,智能化已经成为水泥行业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科技进步推动着整个水泥工业的创新提升与转型升级,是水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原动力。
(五)始终坚持加强协会组织体系建设,把责任担当和能力提升摆在第一位
中国水泥协会始终坚持把提高引领、协调、服务能力摆在第一位,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协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加强全国水泥协会组织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内部的制度和机制,全面提升协会员工的引领协调服务能力,作为做好协会工作和履行行业使命的基本职责,牢固树立会员是协会之本,企业是行业之根的理念,把反映会员和企业的诉求、向政府建言献策作为协会工作本职要求。八届理事会期间,中国水泥协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水泥行业协会系统规范化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进行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规范化组织建设内容。各地方水泥(建材)协会在当地民政部门和党建管理部门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协会规范化组织建设工作。
中国水泥协会适应行业发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协会内设部门进行了优化和调整,着重加强了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企业服务、国际交流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研究和服务。并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内部挖潜和外部引入方式,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员工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升协会员工服务大局、制定政策、协调企业、服务会员的能力。
加强协会内部的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有序有效的管理体系。近几年水泥协会先后制订了包括党建工作、人事管理、分支机构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10多个。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协会企业化的经营理念,加之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将员工的业绩、团队绩效紧密结合,有效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工作计划性,增强了主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协会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深入基层水泥企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已经成为常态。
近六年来,协会组织各类专题座谈会和实地听取会员企业意见数百次之多,在了解基层信息,掌握全局动态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扎实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先后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关于规范中资企业海外水泥项目投资、经营行为建议的函》《关于强化水泥行业自律的研究报告》《关于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建议的函》《关于对<关于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关于严禁新增白色硅酸盐水泥产能建议的函》和《关于《供电营业规则(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等近60个专题建议函件和文件,有力地支撑了协会工作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
同志们,回顾上一届理事会工作,新冠疫情连续三年肆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水泥行业更是面临需求、效益连续下滑的局面,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广大水泥企业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至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做了大量工作,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仍未改观;虽然行业文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良好行业文化的培育、树立,对行业重大发展问题的一认识,还存在差异,因此思想基础还不稳,随时都有发生不良行为的竞争,甚至发生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尤其近几年连续的需求、效益下滑,更是加剧了恶性竞争,行业稳增长目标实现起来步履维艰;虽然协会自身的建设有了加强,但自身的引领能力、服务功能、包括自身服务行业的平台尚未真正建立,要真正适应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由此,协会领导班子,会长、所有的副会长和秘书长的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在此我也送给新一届领导同志几句话:
行业协会作为全体行业从业者自愿成立的一个组织,其定位和作为是行业兴衰成亡的关键,是其他个人与组织无法代替的。
回顾过去六年来的协会工作,主要经验与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水泥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无论政治经济形势如何变幻,它都将存在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行业发展具有周期性是所有行业从业者要达成的共识,当前的困难是短暂的,通过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指日可待;
三是,传统工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个新课题,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传统工业更是要更加拥抱新技术;
四是,行业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是行业治理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良好的行业价值观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五是,行业自律是任何行业健康发展和治理的必要路径,企业家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信心、有定力,坚信行业自律是高质量发展关键;
六是,必须牢记大企业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必须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头作用;中小企业是行业发展的基本盘,必须支持和依靠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
过去近六年的行业工作和协会工作的进步和成绩是水泥行业同仁和协会全体同志们不懈努力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单位通力合作、各级地方协会和广大水泥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水泥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协会发展的政府主管部门,向第八届理事的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所有水泥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对当前行业形势的分析判断及当前的重点工作
当前水泥行业的经济运行,区域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行业自律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互信和共识不足;一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进步,但还处在实践与进一步提升中;水泥行业贯彻产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去产能仍然任重道远;行业从业者没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是无法有力有效推进和取得实效的,必须举行业之力予以突破。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这几年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发布,促使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更要提速发展。水泥行业近几年来,大胆、创新突破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智能制造水泥工厂数量与日俱增,但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水泥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与推动中国水泥行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仍是我们面对的新的挑战。
希望下一届理事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各种矛盾和更加复杂的问题,敢于挑战,敢于胜利。
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协会工作事业发展即将拉开全新序幕。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对于第九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要继续抓住“去产能、稳预期、增效益”这条主线开展工作,积极开展研究想对策,向政府部门要政策,形成政策推动,市场引导促进落后、过剩产能退出市场,稳定需求预期,增强行业效益。
二是,要继续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着力点,汇集行业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构建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继续紧紧盯牢“市场竞合”这个牛鼻子,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竞争合作的平衡变化,要引导企业间、区域间市场有序竞争,合作,严防低价倾销,无序竞争。对需求变化有预期,对行业发展有共识,平衡量价的关系,促进行业效益稳步提升,营造行业良好生态。
四是,要继续坚持贯彻和利用各种行业政策作为抓手,切实落实到位,为行业提质增效给予新动能。综合运用产能置换、错峰生产、能效提升、超低排放、碳交易市场、设备更新等各类政策,全方位形成水泥行业调结构、稳增长、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五是,要紧紧把握“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的机遇,风物长宜放眼量,国际水泥行业还有很大潜力,鼓励企业放眼世界,寻找投资兴业的好机会,探索企业新的增长极。中国水泥行业走出去要全方位,全覆盖,包括技术、装备、标准、认证、检测、等,全面提高中国水泥在国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是,要紧紧抓住我国持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着力推动协会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协会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会员的各种能力,大力增强协会的经济实力。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同志们:
中国水泥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第九届理事会将迎来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团队。
奋楫扬帆启新程,赓续前行谱新篇。当前中国特色社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树立大局意识、超前意识,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努力把中国水泥协会办成企业信得过、行业有威信、政府靠得住的社团组织,为促进水泥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