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网报告:印尼骚乱冲击 水泥需求或雪上加霜
2025年8月,印尼全国爆发的大规模抗议和骚乱,引发了社会动荡,并对经济多个领域造成连锁反应。水泥行业作为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骚乱爆发前,印尼水泥行业已面临严峻考验。根据印尼水泥协会(ASI)数据,2025年上半年,印尼国内水泥销量达2770万吨,同比下滑2.5%。受国内基建项目放缓影响,印尼水泥总体需求下降。除了苏门答腊岛、马鲁古-巴布亚及基建项目需求支撑水泥销量增长以外,其他地区的销量均出现下滑,水泥价格也出现下行走势。印尼作为东南亚水泥大国,其行业高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如新首都建设项目。但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内预算紧缩已令需求疲软。此外,水泥生产本身是高碳排放行业,占全球CO2排放的约8%,在环境压力下,行业正面临转型挑战,而骚乱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问题。
骚乱集中在经济中心如雅加达、万隆和泗水,这些地区是水泥原材料(如石灰石和煤炭)运输的关键枢纽。抗议导致道路封锁、港口运营中断和物流延误。例如,多地议会大楼和政府办公室被焚烧,交通瘫痪直接影响水泥厂的原材料供应和成品配送。安全担忧可能迫使企业临时停工,增加生产成本。投资者则担忧骚乱升级将进一步扰乱工业供应链,导致外资犹豫进入印尼市场。此外,工厂可能成为骚乱目标,间接影响水泥等重工业。
水泥需求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骚乱引发的不稳定已导致多个项目延期,包括政府主导的公共工程。例如,新首都建设等大型基建可能因预算重新分配和安全问题而放缓。抗议者对政府腐败和经济不公的指责,进一步削弱了公共投资信心。此外,失业率上升(东南亚最高水平)和消费价格上涨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机构预测经济高成本将导致中小型企业倒闭,间接减少建筑需求。
骚乱已引发印尼股市和债券市场压力,汇率波动。外资在过去几天转为净流出,投资者对政策不确定性和社会动荡的担忧加剧。水泥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高度依赖外资和技术进口,这种流失可能延缓行业复苏。历史经验显示,类似1998年的“黑色五月”骚乱曾导致经济全面崩溃,建筑业首当其冲。此次事件虽规模较小,但若持续,可能重蹈覆辙。
近年来,中国水泥企业在印尼的投资不断增加,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水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8月底,中国企业在印尼的熟料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吨。此次骚乱无疑会给中国水泥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产进度受阻。另一方面,市场信心的下降和投资的流失,也让中国企业在印尼的业务拓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短期内,印尼水泥行业可能面临销量进一步下滑和成本上升的风险。但如果政府迅速平息骚乱并恢复经济信心,行业或能借助基础设施投资反弹。
编辑:郑建辉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