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居然也能成错峰由头?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25-07-02 13:11

近日,山东省协会发布《关于山东省水泥熟料企业开展汛期错峰生产的通知》称,7月份山东开始进入汛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水泥企业发货量整体处于低位,熟料库存也将持续攀升。经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协会研究决定组织实施汛期错峰生产。实施时间2025年7月6日0:00~7月25日24:00,时间20天。

何为错峰生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中提到的,错峰生产是指在采暖地区的采暖期全面实行水泥熟料(含利用电石渣)错峰生产,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压减采暖地区熟料产能,同时有效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其他地区水泥熟料装置在春节期间和酷暑伏天也应错峰生产。

综上所述,水泥错峰生产(开始)指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釆暖期内,错开水泥生产和采暖用煤排放高峰。后来又考虑到一是非采暖地区春节期间为建筑施工淡季,二是酷暑伏天时户外施工作业减少,同时臭氧污染上升,应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可间接降低臭氧污染。所以错峰生产什么时间能错峰是有一定条件的。何况清洁采暖方式已经成为采暖主体,采暖地区大气状况已经有了极大好转。

2020年年底,正值新冠疫情高峰期,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通知》除明确采暖地区错峰生产时间外,其他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错峰生产。在其他地区增加了雨季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错峰生产。雨季遇有大暴雨恶劣天气时,一则受影响建筑施工连锁累及到水泥需求,二则受影响交通运输也会累及到水泥运输,此时两部允许可结合本地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错峰生产时间,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至于能称上重大活动恐少之又少。

换句话说,除了冬季采暖、春节假期、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期间结合本地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而采取的停窑措施属于错峰生产以外,其他借用错峰名义停窑则有错峰生产扩大化的任性所为之嫌。

降水比较集中季节称为雨季,时间跨度较长。在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还针对性设定汛期。一般也只有在发生大暴雨、特大暴雨引发自然灾害情况下,根据影响程度和地方应急预案采取停、限产。

在气象意义上降水比较集中季节定义为雨季,难道在这期间可不分青红皂白、可不用结合本地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只要冠上“汛期”后,即可大把圈定时间停产?7月一个月停上20天。8月也还是汛期呀,难不成还得停上**天?9月还有台风可能侵袭,雨还停不了,还得停上**天?

错峰生产政策的实施边界被随意扩大,让本应具有刚性约束的产业调控措施沦为弹性操作工具。长此以往,如此泛化错峰生产执行条件,究竟是遵循政策导向,还是在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资源配置?​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水泥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建材联合会阎晓峰会长在讲话中指出,错峰生产前些年效果明显较好,现在已经不及预期了。错峰生产并非市场化的手段,未来长时间继续这样做的话,供需的矛盾很难改变,继续这样下去,不抓紧时间治本的话,10年后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现在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可能也会被拖得疲惫不堪。行业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堪忧,这样行业会被我们自己搞得越来越差。阎晓峰认为,国内目前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面临的状况都差不多,除了水泥行业以外,很少有行业的发展还在依靠企业之间的停产限产来维系。我们不能长期的用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去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会有效果,也不会持久。阎晓峰最后强调,市场的问题主要还是靠市场去解决。

在需求持续下行,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当下,各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的“默契”不再,“面和心不和”的情况时有发生,错峰生产对供给侧改革的正向作用已经十分有限,水泥行业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严重过剩问题,“错峰依赖症”只会让行业“病入膏肓”,把原本较好企业也拖垮。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就在此前不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交办和边督边改情况”,公布了多家水泥企业超产情况,共有近20家水泥企业被点名。其中,超产最多的水泥企业,环评及备案批复批生产线产能为4000吨/天,2025年平均日产约8000吨,超产率达100%。也就是停上一半时间,企业产量可做到丝毫不减。

一边借各种由头延长错峰时间,一边又拼命的超产。主管部门(含授权协会)制定的错峰生产时间一加再加,错峰生产执行者企业实际生产量一超再超,你限我超,似在玩游戏似的。应了阎会长所说,水泥行业发展还在依靠企业之间的停产限产来维系。如果要说得更实际更全面一点,那在停产限产之外,还得加上“超产”来维系,靠停产限产超产来维系。

水泥行业的自救,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真正落到实处。唯有破除“错峰万能”的做法,真正让市场机制在产能出清、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推动企业主动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才能打破错峰加码再加码的怪圈,让行业在良性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涅槃重生。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04 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