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以"绿"为笔绘就营商新图景向"新"而行激活发展强动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 2025-03-04 15:25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浪潮中,济宁市泗水县以“绿”为发展底色,创新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通过构建数字政务“快车道”、创新服务“生态圈”、要素保障“能量池”,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进的发展新路。

一、数字政务跑出“泗水速度”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对于涉及民生及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政务服务云平台网上审批,符合审批要求的,网上随报随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环评报告书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环评报告表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均不包含技术评估时限),‌压缩环评编制和审批时间70%以上。二是跨部门协同构建服务矩阵。创新建立的"联席会商"工作机制,将10个职能部门纳入联合办公体系,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审。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企业可集中高频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65%。2025年1月20日,泗水圣源热电有限公司2×70MW燃气热水锅炉建设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同步取得环评、能评、用地预审等4项审批,创下项目审批"泗水新速度"。三是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审管联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采取“政务服务网上申报+子系统网上审批”,环评材料提前审核修改并双向邮寄,使用“大数据”跑腿,企业群众少跑腿,达到“最多跑一次腿”或者是“零跑腿”。针对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审批完成的项目定期推送至执法管理部门,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实现了“审管联动”并节约企业办理环评时间成本70%。

二、创新服务释放"绿色动能"

一是"绿信封"机制破解环保难题。机制创设以来,115家县域内企业通过该机制反映的23项问题,平均解决周期由45天缩短至7天。网上审批环评报告表项目43个,报告书4个,环评登记备案262家。二是全周期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泗事如意伴企行”活动构建“五个一”服务体系:一本服务手册、一个专家团队、一套解决方案、一份进度台账、一项考核机制。服务专班创新“驻厂办公”模式,3名专员累计入企服务259人次,解决项目审批、设备调试等难题65个。山东盛嘉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档玻璃餐厨制品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个月,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40%。三是科技赋能生态管控体系。安置533个点位,实时监测67家企业的用电情况,通过环保用电监管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平台预警、全程追溯,对企业的产污和治污设施安装采集设备,利用传感技术,实时采集设备工况数据。

三、要素保障孕育"生态红利"

一是预警式监管培育合规生态。构建的“环保健康体检”机制,开展“环保诊疗日”活动,组织专家团队为51家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改造方案。2024年,济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唯二、全省唯一的全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第一批公示的试点企业,其经验做法被宣传推广。二是利用生态优势把握炭市场机遇。泗水圣源热电有限公司在零新增排放前提下实现产能扩张,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共73.859万吨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且碳排放配额盈余4.6455万吨,按当日收盘价68.41元算,可盈利317.79万元,实现了碳排放配额由缺转盈。三是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构建。建立的“三级培育”机制(储备库-市级-省级)已形成30家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其中,9家企业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4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储备库,1个工业软件领域超长期国债高技术领域项目推送到国家发改委审核。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先进节水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广目录,1家企业入选省废钢铁加工行业规上企业“白名单”,4家企业成功申报2024年市级绿色工厂。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15 18: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