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宋志平:实践“由大变强、靠新出强”战略 推动中国建材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0/11/11 00:00 来源: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 宋志平

至2009年,中国建材集团营业额达816亿元;利润达38.8亿元,资产总额增至1133亿元,稳居建材行业百强首位。集团经营业绩考核连续两年进入国资委央企A级行列,是2007~2009年第二任期A级企业,并被授予“业绩优秀企业”荣誉。预计,2010年中国建材集团营业额将超过千亿元。回顾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正是在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指导下,跟随时代潮流、遵循客观规律,明确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迅速做强做大的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建材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最初以新型建材业务为主业向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的重大转变,为引领我国建材工业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建材工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至2009年,中国建材集团营业额达816亿元;利润达38.8亿元,资产总额增至1133亿元,稳居建材行业百强首位。集团经营业绩考核连续两年进入国资委央企A级行列,是2007~2009年第二任期A级企业,并被授予“业绩优秀企业”荣誉。预计,2010年中国建材集团营业额将超过千亿元。

  回顾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正是在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指导下,跟随时代潮流、遵循客观规律,明确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迅速做强做大的历程。

  一、明晰一个科学发展的战略

  中国建材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确定了明晰的企业战略,通过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选择,实现战略驱动式成长。

  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建材集团(原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成立到2002年,中国建材集团大力开发和推广了石膏板、岩棉等一批新型建材,不仅填补了我国建材工业的空白,发挥了在新型建材行业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也支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2002年,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经过充分思考和探讨,决定转变战略,拓展主营业务,做大宗建材商。认识到央企的战略定位一定要结合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做大行业、大产业,公司毅然由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从此,公司历经风险化解、债务重组、明晰战略、确定主业和国际化经营等一系列重要历程,从过去主要发展新型建材,转变为发展新型建材和建材工业主导产业的水泥、玻璃、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作为央企,要有规模,有产业属性,有研发创新能力,有核心竞争力,要在行业中举足轻重,才能真正做到有活力、影响力、带动力。2006年以来,作为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建材集团顺应建材行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明确了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成为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具有良好持续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在明晰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集团实现了的“由大变强”;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并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推进了集团的“靠新出强”。今天的中国建材集团,已经发展成为资产总额逾千亿元,员工近10万名,集科研、制造、流通于一体,拥有产业、科技、成套装备、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的我国最大的建材综合制造商和面向全球的建材综合服务商。

  二、坚持一条持续创新的道路

  多年来,建材行业繁荣发展,但存在“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和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建材行业长期向好。与此同时,过剩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求行业必须改变发展方式,走一条结构调整、联合重组的集约化发展道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要从过去重点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效益,从而实现行业从多到好的转变。

  中国建材集团顺应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围绕主业,强化结构调整与联合重组,吸纳了400余家企业,退出了160家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主导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建材集团拥有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为核心,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国家、行业和集团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我国建材工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主体力量。在产业领域,集团水泥年总产能1.6亿吨,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玻璃纤维年总产能9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石膏板年总产能7.2亿平方米,位居亚洲第一;兆瓦级风力叶片年总产能1万片,位居中国第一;玻璃年总产能超过4000万重量箱,位列中国第二;碳纤维(原丝及碳丝)生产能力达5000吨,国内T300-12K丝最大供应商;耐火材料年生产能力近3万吨,拥有中国最大的熔铸耐火材料专业生产基地,打破国外垄断。中国建材集团通过找准切入点,不仅实现了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引领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近10年来从一个20亿元左右收入的小企业变成收入逾千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走了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与集成创新的道路。第一,资金从哪儿来?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充分竞争领域的建材央企,要获得发展的资金必须靠自己,靠资本运营,靠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第二,扩大规模靠什么方式?在传统行业,要做大企业,不能单靠自身积累,还要靠联合重组。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业务规模从100多万吨增至1.6亿吨;玻璃业务从无到有,现在已拥有几十条生产线,扩张的主要方式是联合重组。第三,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要通过科技创新,实施以集成创新为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企业规模再大,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在成长中遇到巨大风险也会轰然倒下,更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建立和完善集团自主创新体系与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做到在相关领域领先一步。集团发展风力发电叶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通过集成创新的方式。资本运营、联合重组和集成创新是从中国建材集团过去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国建材集团的高层认为,今后10年集团销售收入从1000亿元成长到5000亿元,还是要靠这些基本思路。

  三、实施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

  集团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要使各企业步调一致、管理有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必须有一套方法。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建立和推行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五化”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集团。

  第一是治理规范化。中国建材集团积极建设战略绩效型董事会,强化外部董事作用,董事会在战略规划、重组整合、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公司在竞争中成功取胜的战略性力量。以董事会试点为基础,集团建立起包括业绩考核、风险管理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治理,公司战略方向的研究和选择更清晰,决策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发展更加稳健。

  第二是职能层级化。作为一个产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总部只有80多名员工,怎么管理总资产上千亿元的公司?这就要通过明晰的层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集团公司是第一个层级,作为决策中心负责投资决策;所属的集团企业作为第二个层级,是利润中心;工厂作为第三个层级,是成本中心,任务是控制消耗,保证质量。通过把决策、利润和成本分层级管理,明晰各层级的重点工作与任务,保障了行权顺畅,从而实现工作有条不紊。

  第三是业务平台化。中国建材集团走的是专业化道路,专心做建材。集团公司作为投资管理机构,具体业务通过专业化的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等业务平台和实力雄厚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平台分别开展管理,不仅提高了干部员工的专业化素质,而且快速提升了各平台的专业运作水平。

  第四是管理数字化。通过大力推行“三五”管理模式,即五N(五化运行模式,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五C(五集中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决策集中),五I(五类关键经营指标:净利润、售价、成本费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五是文化一体化。集团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坚持“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谐、绩效、责任”的企业文化,“三宽三力”(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及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的思想原则,形成良好统一的文化氛围,推进了集团提升竞争力、实现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经营规模、资产总量与利润快速增长,集团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运行十分稳健,这与集团实施这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四、追求“正义增长”的成长方式

  刚刚结束的达沃斯夏季论坛提出“正义增长、公平发展”,正义增长对企业而言,就是在追求可持续增长目标时,不仅需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也需要考虑当前增长的“正义性”。正义增长首先要确保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发展速度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在行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正义增长体现在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体现在遵守商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声誉,发展低碳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发展依靠的是企业内在动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取决于企业是不是有正确的方向,其成长方式能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回顾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走过的道路,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践都紧紧围绕着正义增长这个目标。中国建材集团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了一条用存量联合扩大规模,用增量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用管理协同创造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路子,充分发挥央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促进了行业理性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注重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把自身的价值取向融于社会利益最大化之中。中国建材集团倡导“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国建材集团也主张开放合作的国际化思路,在“走出去”过程中,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与当地政府、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沟通,追求多赢和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应、贫困、生态环境挑战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创造就业机会,坚持为驻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中国建材集团的这些发展理念得到了行业中和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同,这也为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回顾过去,中国建材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建材联合会等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在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指导下,今后10年,按照国资委对中央建材企业的定位要求,中国建材集团进一步确立“大建材”概念,通过涉足钢材、水泥、木材三大业务,从大型建材制造商向大型建材建筑综合供应商转变。中国建材集团的目标是2015年之前进入世界500强,2020年计划达到5000亿元销售收入的规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建材集团仍然将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水泥、玻璃行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走资本运营、联合重组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追求正义增长的目标,为建材行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标题:匠心筑梦,砥砺前行——记中国建材芦溪南方常跃超:电气精英的智慧与创新之路

常跃超是芦溪南方的一名副主任工程师,专注于电气自动化,被誉为"电气神医"。他解决了工厂长期的雷雨天气生产线跳停问题,降低了维修成本,推动了多项节能改造项目,显著降低电耗和脱硝成本。常跃超积极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助力公司成为省级“绿色工厂”,并持续研究新技术以实现更高的节能降耗效果。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致力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集团战略落地:创新驱动增长,中建材合作签约、碳管理领先,斩获多项荣誉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各企业积极创新,取得多项成果:与英国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混凝土绿色发展;中国巨石获玻纤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证书,加强碳管理;天津水泥院承建的技改项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宁夏建材数据中心获国标A级认证,提供高标准服务;中材建设在欧洲拓展业务,关注碳减排技术;中建材信云智联荣获工业互联网优秀产品奖;北新建材泰山石膏蝉联行业优选成员单位,强化品牌影响力。这些举措展示了集团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

【端午云游】新疆美食风光之旅:从天山水泥食堂到绝美景点探索

本文以中国建材天山水泥为线索,展示了新疆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美食,强调了旅游作为情绪消费对人们心境的舒缓作用。通过介绍新疆各地的天山水泥公司及周边景点,邀请读者一同云游新疆,体验工业与自然的和谐并欣赏新疆独特的文化风情。

【CNBM】各企业砥砺前行,创新成果频现:高质量发展绘就崭新篇章

中国建材股份各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取得多项成果。北新建材全椒防水材料产业园开工,北新灯塔的耐高温有机硅材料获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巨石的风电用玻璃纤维产品登上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榜单,中复碳芯助力世界最大规格碳纤维拉索应用于沣邑大桥,池州新材料的矿产品运输廊道项目跨高速廊道桥专项工程顺利合龙。这些成就展现了企业在新兴材料、科技创新和大型工程建设方面的实力与进步。

2024-06-07 中国建材 中材

刘燕走访浙江水泥企业,调研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进展

刘燕对中国建材股份旗下浙江水泥的生产经营和未来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要依据产业政策预谋产能规模,优化智能制造,融合天山材料管理体系,适应水泥行业新政策,抓住行业变革机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9 12: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