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材信云智联:揭秘杭州山亚南方水泥:智能系统如何打造“能效标杆窑”?
6月19日,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和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发布关于《2024年全国水泥窑能耗对标竞赛》评审结果的通报,天山材料及所属企业成绩优异,荣获“水泥行业能效标杆窑”“水泥行业能效示范窑”“水泥行业能效先进窑”“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四个奖项。其中,杭州山亚南方荣获“水泥行业能效标杆窑”称号,是本次竞赛中,全国唯一获评该奖项的企业。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山亚南方持续的技术创新,也是中国建材集团“三精管理”(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理念的深度实践。企业通过“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递进式改革,将优秀管理经验固化为标准操作程序,再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了高效执行。
智能系统集群——山亚南方的硬核技术实力
走进山亚南方的中控室,这里汇聚了企业部署的各类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这些系统为山亚南方构建起了一个高效、绿色的生产体系。
01 智能化控制系统:能耗指标持续领跑
企业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管理双轮驱动,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至89.22kgce/t,较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级指标下降10.78%,年减排CO₂超5万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此外,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窑炉运行能效的动态优化,使能耗指标持续领跑行业。
02 中子在线分析仪:矿石成分的“火眼金睛”
在传统水泥生产中,原料矿石的成分分析需要经过穿孔取样、装车、传送、检验等环节,全程依赖人工,耗时近两小时。而山亚南方通过在传输皮带上安装的中子在线分析仪,能够快速扫描原料矿石中的成分含量,实现了矿石的实时在线检测。
“现在只需要下达命令,比如规定矿石中氧化钙、硅、铝等各元素含量的控制范围,地质模型、配送系统等就开始分工协作,找到合适的矿区只需20分钟。”山亚南方副总经理赵贵秀介绍道。
通过数字化矿山平台,技术人员将矿山整体进行三维立体建模,搭配地质模型,原料矿石的分布地点可以精确到坐标。系统还能智能规划开采路径,提高矿山作业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03 储能系统:用能成本的“调节器”
山亚南方引进的15.05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套系统根据企业用能特性,实现了"保供稳产+降本增效+政策增值"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储能系统帮助山亚南方实现了电费的精细化管理。相关报告显示,该项目投用后,年度电费支出预计降低15%;变压器利用率提高18%;碳排放强度降低12%,碳排放量减少496.5吨。
数字驱动——智能工厂的智慧方案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山亚南方以“绿色工厂”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全链条节能体系,探索出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山亚方案”。
01 工艺革新
在工艺革新层面,采用固危废协同处置+替代燃料技术,原燃材料替代率达20%以上,既有效解决了固废处理难题,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02 循环经济
在循环经济方面,配套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厂区清洁能源占比突破20%,为企业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03 数字赋能
在数字赋能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信云智联携手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优化生产参数,精准降低热耗、电耗,推动生产运营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三维智能化工厂,山亚南方实现了关键数据与指标的标准化、可视化。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将实体工厂"映射"到虚拟空间,生产运行中的所有数据均能实时呈现。
在生产管理看板上,各条产线的实时运行状态、产量数据、工艺参数等信息一目了然,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掌握生产动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对标分析功能。可以对比不同产线的产量、能耗等关键指标,找出生产效率差异,持续优化生产运营水平。
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传统水泥企业全面转型
山亚南方的实践揭示:数字化转型是管理思想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当“三精管理”的理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化为可执行、可量化的标准时;当储能系统自动执行峰谷策略时;当质量主控系统代替人工,时刻侦测质量波动时——传统的水泥生产正在被重新定义。
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需要适配的技术载体才能充分发挥效力。当管理思想获得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当技术创新找到管理需求的落脚点,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就具备了持续演进的内生动力。这或许正是山亚南方能够在能耗对标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深层原因——他们不仅拥有了智能系统,更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完善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