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言

[评论]水泥行业利润暴跌60%!“天灾”还是“人祸”?

2023/03/09 09:18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手机看文章

在需求大幅下滑背景下,2022年国内水泥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去年初至年末,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下跌40点,跌幅超过20%,全年行情“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11795万吨,同比下降10.5%,创下11年以来新低。

在需求大幅下滑背景下,2022年国内水泥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去年初至年末,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下跌40点,跌幅超过20%,全年行情“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中国水泥网预测,2022年国内水泥行业利润总额或下跌超60%,跌幅创下近年来新高,甚至超过2015年。

企业层面,已公布业绩预告的水泥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大幅回落。其中塔牌集团业绩跌幅最大,预计达到83%-88%;行业“吸金王”海螺水泥预计业绩跌幅50%-58%。

2022年水泥行业量价齐跌,可谓经历了2016年以来最具寒意的一年,而面对高达60%的行业利润跌幅,我们也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天灾”:需求下滑叠加成本高企,水泥企业艰难求生

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宗商品,水泥市场价格变动极易受到来自需求端的影响,加之2022年煤炭价格保持高位,成本端持续承压,水泥企业夹缝中求生存。

1、 房地产行业下行严重拖累水泥需求

房地产行业过去20多年的繁荣,有力的支撑了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其带动的水泥需求占国内水泥总需求35%左右,部分区域该比例甚至超过50%。

过去十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水泥产量基本同步

2022年,房地产行业彻底结束“狂奔” 模式,各项数据全面下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49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120587万平方米,下降39.4%。房屋竣工面积86222万平方米,下降15.0%。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

房地产行业态势下行直接导致水泥需求下滑。

近期各大水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均明确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是导致市场需求减少,水泥产销价格及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无独有偶,2015年国内水泥产量同比下滑4.9%,行业迎来大低谷时,房地产投资表现同样不佳,当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仅仅1.0%,较2014年大跌9.5个百分点。

当然,除房地产投资下滑以外,疫情因素对去年水泥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年初、年尾两拨疫情不仅影响了水泥市场启动速度,同时限制了年底传统旺季的发力,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需求的发挥。

例如,去年初,上海疫情爆发之后,工程项目陷入停滞,后逐步影响到整个长三角市场需求的有效恢复,直接导致长三角水泥市场陷入泥潭,甚至爆发局部价格战。另外,据上海水泥协会数据,去年上半年上海市水泥用量2258.15万吨,同比大跌18.68%。

2、 煤炭价格高企,水泥企业雪上加霜

煤炭是水泥熟料主要成本来源,占水泥生产成本的50%-70%。按照吨熟料能耗150kg实物煤算,煤炭价格每上升100元,熟料成本增加15元左右。

2022年,由于市场供需不对等,煤价出现了两个高点,一个是1-3月份煤炭价格持续反弹并创下了全年最高点达到1669元/吨;另一个是10月底,价格在1620元/吨。国内全年煤炭均价1280元/吨左右,以此计算,吨熟料煤炭成本接近200元。

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冀东水泥、华新水泥等行业巨头均在业绩预报中表示,受煤炭等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水泥和熟料成本同比上升。

2022年水泥行业依旧延续了2021年的高成本但行情却不像2021年一样演绎“过山车”。2022水泥需求整体下滑的同时,煤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水泥生产高成本“蚕食”了水泥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人祸”:产能过剩依旧严峻 竞合关系裂痕出现

10.8%的产量跌幅虽然巨大,但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依旧达到21.18亿吨,如此高的产能背景下,水泥行业利润却大跌60%。除外部客观因素以外,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不容忽视。

1、需求超预期下滑 引发市场恐慌

2022年水泥市场需求下滑幅度超过了多数业内人士预期,尤其是上半年,开年后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态势一度引发局部市场踩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6月水泥产量为1.96亿吨,同比减少12.9%。1-6月累计水泥产量为9.77亿吨,同比下降15%,较全年平均跌幅高出近5个百分点。

尤其是二季度,本为水泥市场上半年旺季,但是受房地产投资下滑以及疫情反复,道路运输不畅,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影响,水泥产量下滑幅度扩大,尤其是4、5月份单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速下滑至-18.9%和-17%,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受需求下滑超预期影响,去年上半年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核心水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升级,部分地区爆发价格战。往年价格高地,珠三角市场水泥出厂价一度跌破成本价,多数企业亏本运行。

2、产能过剩问题愈发凸显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为遏制产能过剩问题,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9】38号),要求坚决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和产能重复建设。

十多年来,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从政府到行业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未能从根根上化解。

近年来,产能置换政策出台之后,原意是通过产能减量置换逐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批小建大、僵尸产能复活等问题,使得化解产能过剩的努力大打折扣。

例如,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新建生产线设计产能8000t/d,实际产能却超过10000t/d;部分已经濒临破产边缘,甚至已经半停产或停产多年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通过产能置换,摇身一变,成为先进产能,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另外,近年来提产改造的兴起也加剧了产能过剩危机。

以某水泥大省为例,仅仅2022年就至少20条生产线完成技术升级改造,产能大幅提升。部分水泥厂涉及产能5000t/d,实际产能达到8000t/d左右,使得原本就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更加“雪上加霜”,当地水泥熟料产能实际过剩率达到50%。

全国来看,据中国水泥网数据,当前全国水泥产能38亿吨左右,过剩率44%左右。如今,在市场需求下滑背景下,国内水泥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

3、行业信心下降 竞合关系出现裂痕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存在,但在过去几年行业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利润总额连创新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经历了2015年的行业大低谷之后,在错峰生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行业形成了良好的竞合关系。

不过,去年上半年,包括沿江市场、珠三角市场等区域市场部分企业面对市场下行态势,相互攻诘,抢占市场,原有的竞合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

究其原因,一方面,面对市场需求下滑,企业缺乏预期,信心下降,继而引发一定程度的恐慌和“踩踏”;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逐渐忽略了良好竞合关系在维护市场稳定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需求下滑面前,“小动作”不断,错峰生产执行力度缩水,企业间市场互信下降。

需求下滑是2022年水泥行业市场态势下滑的导火索,而行业竞合关系的变化,则在大幅放大了需求下滑对水泥行情的影响。

当前国内水泥行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周期,市场需求难以恢复以往高位。在严重产能过剩背景下,2023年行业大概率持续面对来自供给端的巨大压力,鉴于2022年的经验教训,水泥行业若不能重新构建行业互信,修复竞合关系裂痕,行业态势恐进一步恶化。

3月14日下午,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水泥经济50人圆桌论坛”,诚邀50+领导人一起参与讨论,期待能形成共识,推动行业经济步入正轨,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水泥行业能否重振雄风?周期能否重来?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0571-85871513 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价格指数第10周]:需求短暂受阻,河南跌超6%!

本周五,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报收141.17点,环比下跌0.18%,同比下跌17.99%。

[周评]华北:京津冀局部地区受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影响,需求恢复有所延缓(3.20-3.24)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本周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发布重度污染预警,局部地区受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影响,需求恢复有所延缓。近期山西地区空气质量不佳,受雨水浮尘等天气影响市场需求有所下滑,企业出货量仅在3-4成上下。

[周评]华东:整体市场水泥价格涨势放缓或延后(3.20-3.24)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本周华东长三角地区持续雨水天气影响,市场需求短时下滑,企业出货量降至正常水平的6-7成左右,整体市场水泥价格涨势放缓或延后,部分地区或有松动下滑的迹象。

[周评]西北:市场成交价格松动下滑20-30元/吨左右(3.20-3.24)

15日起陕西关中地区多数熟料生产线陆续开窑复产,库存有所上升。

微信关注
  • 680+个水泥品牌报价
  • 服务于10万+建筑企业
  • 查水泥价格,就用行情通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3-03-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41
2023-03-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69.24
2023-03-24

青海省

¥ 439.20
2023-03-24

甘肃省

¥ 417.99
2023-03-24

陕西省

¥ 455.63
2023-03-24

西藏自治区

¥ 620.00
2023-03-24

云南省

¥ 402.03
2023-03-24

贵州省

¥ 463.81
2023-03-24

四川省

¥ 429.32
2023-03-24

重庆

¥ 430.77
2023-03-24

海南省

¥ 559.83
2023-03-2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447.04
2023-03-24

广东省

¥ 480.19
2023-03-24

湖南省

¥ 421.91
2023-03-24

湖北省

¥ 405.80
2023-03-24

河南省

¥ 413.16
2023-03-24

山东省

¥ 415.91
2023-03-24

江西省

¥ 451.29
2023-03-24

福建省

¥ 396.73
2023-03-24

安徽省

¥ 404.74
2023-03-24

浙江省

¥ 467.52
2023-03-24

江苏省

¥ 400.4
2023-03-24

上海

¥ 439.09
2023-03-24

黑龙江省

¥ 476.18
2023-03-24

吉林省

¥ 489.70
2023-03-24

辽宁省

¥ 349.31
2023-03-24

内蒙古自治区

¥ 458.57
2023-03-24

山西省

¥ 437.85
2023-03-24

河北省

¥ 419.02
2023-03-24

天津

¥ 383.21
2023-03-24

北京

¥ 448.85
2023-03-26 0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