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三大报告明确中国经济走向:防房价大跌就业最重

2008/12/26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

  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关于稳定物价工作、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的这一时刻,这三份权威报告是如何判断当前经济形势的?透露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新华社记者对这三份报告中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1.“保增长”成为“十一五”后两年首要任务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引发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受较大影响: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工业生产显著放缓,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

  面对严峻挑战,中央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特别是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对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稳定经济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报告时指出,“十一五”后两年(2009至2010年),有效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2. 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

  在外需明显缩减的情况下,"保增长"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最关键的是要继续增强消费这一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从需求结构看,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而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

  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支撑。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特别是要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

  国家已经或即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二是采取积极措施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把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三是稳定居民住房消费,将居民首次购买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调整为20%。四是从明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政策。

  3.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受经济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提前返乡增多。

  报告提出,“十一五”后两年,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快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张平表示,当前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就业,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高校科研专项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延长其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时间;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完善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减速带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从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权益等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生活等问题。

  4.防止一哄而起乱铺摊子

  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成为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对策。对未来的投资安排,报告进行了说明。

  报告透露,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2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也已下达。在投资方向上,用于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不会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对下一步的工作,张平表示,将公开、透明、高效地落实好中央投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及时完备审核程序,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有序高效完成。督促地方和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张平强调,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正确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投资,防止一哄而起乱铺摊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5.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张平指出,以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要素价格未理顺、财税体制不完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重要原因。报告提出,必须加快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促进企业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生产方式。同时,通过理顺要素价格、调整盈利预期,扭转资源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于集中的态势。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表示,明年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努力将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一些地方盲目大上工业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的势头。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 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水泥行业在列!国务院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

水泥行业未做调整,依然由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著名水泥专家董大懋教授逝世

童大懋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水泥专业研究的专家教授之一,他的研究生涯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从落后到现代化的飞跃,对中国水泥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会议精神,对中央企业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作出部署。

2024-05-01 人工智能 国务院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0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