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减人”绝不是水泥智能化的目的

2021/10/20 13:25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水泥行业从业者不熟悉智能技术,智能技术人才不懂水泥行业现象屡见不鲜,加速人才队伍培育迫在眉睫。......

“综合来看,人力成本在水泥生产的总成本中占比不大。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智能化的目的应该是减少重复、危险的工种的工作强度而不是单纯‘减人’”。在江西调研期间,一位负责生产的企业领导在谈及目前行业推进智能化时表示。

不知何时起,在展示智能化水平或者成果时,不少企业会将减去多少劳动力、岗位作为展示的亮点,甚至为了一味降低账面人数多采用外包等方式凸显智能化成绩。“这样做并不合理,如果‘减人’成了水泥企业智能化的重要目的,显然已经违背了初心。”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水泥行业当前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智能化无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亦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笔者认为水泥智能化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应该是将人从繁重、基础、重复性和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结合新技术和新工艺引导员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以适应未来产业转型的需要。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正在迎来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中国建材、海螺为代表的行业龙头纷纷发力,为行业智能化探索出一条条路径。但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步显现。水泥行业从业者不熟悉智能技术,智能技术人才不懂水泥行业现象屡见不鲜,加速人才队伍培育迫在眉睫。

以水泥厂正在大力建设的智慧矿山为例,行业专家表示,“‘智慧矿山’建设是未来矿山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智慧矿山’建设需借助掌握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新基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数字人才’。”可见,水泥行业智能化发展人并不是问题,如何培养企业员工提高综合能力适应当下智能化浪潮才是企业应该重视的,而不是一味的“减人”。

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应该从多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数字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在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对各级数字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业务运营、风险管控等能力作出界定,推动数字专业技术人才与各传统行业的融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通过建设企业大学、企业培训基地等方式,鼓励高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为培育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夯实基础。三是激发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在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促进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形成。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

中国水泥网将于2021年10月26-27日在杭州举办以“赋能新发展 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诚邀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聚焦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水泥生产智能化未来。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势”不可挡,“智”者生存

控制好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这一轮大洗牌中生存下来,而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4-05-07 成本 智能化

总线型智能柜在铜川冀东万吨线智能工厂建设中的应用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智能化应用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水泥行业两个案例入选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安徽海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制造及应用的露天水泥矿山无人运输;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肇庆润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制造及应用的非煤矿山智能爆破两个案例入选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中。

新华社:中央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

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机遇,主动开放应用场景,积极合作打造可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行业大模型,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

中国水泥协会高旭东一行赴四川省水泥协会调研指导工作

四川省水泥行业小产线数量多,建线早,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需要更大、更长期的投入。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5.64
2024-05-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07

青海省

¥ 416.22
2024-05-07

甘肃省

¥ 382.91
2024-05-07

陕西省

¥ 327.04
2024-05-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07

云南省

¥ 312.39
2024-05-07

贵州省

¥ 312.57
2024-05-07

四川省

¥ 352.34
2024-05-07

重庆

¥ 331.21
2024-05-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5-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07

广东省

¥ 324.44
2024-05-07

湖南省

¥ 316.08
2024-05-07

湖北省

¥ 319.39
2024-05-07

河南省

¥ 269.36
2024-05-07

山东省

¥ 321.62
2024-05-07

江西省

¥ 313.39
2024-05-07

福建省

¥ 303.10
2024-05-07

安徽省

¥ 314.72
2024-05-07

浙江省

¥ 332.74
2024-05-07

江苏省

¥ 306.15
2024-05-07

上海

¥ 332.73
2024-05-07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07

吉林省

¥ 358.29
2024-05-07

辽宁省

¥ 336.98
2024-05-07

内蒙古自治区

¥ 340.13
2024-05-07

山西省

¥ 315.65
2024-05-07

河北省

¥ 342.12
2024-05-07

天津

¥ 368.21
2024-05-07

北京

¥ 339.43
2024-05-08 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