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议

2008/06/13 00:00 来源:

......

  编者按: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区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部分地区被夷为平地,灾后重建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经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我司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有关内容刊登如下。 

一、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日本: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淡路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区大部分房屋倒塌,近6500人遇难,其中兵库县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兵库县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复兴与循环型社会同步建设。兵库县政府制定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复兴计划—兵库不死鸟计划”,实施了“创造性复兴”战略。灾后重建计划用三年时间将灾民住房、基础设施及产业“紧急恢复”到震前水平;用五年时间创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建设资源共享、共同生活、具有活力的社区,实现人与环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三年巩固成果,面向未来,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灾后复兴将可持续发展,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地震发生后6个月,兵库县就制定了《关于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条例》,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还先后出台了“兵库循环型社会蓝图”、“兵库循环型产业园设想”,“推进可持续生活方式”等,取得良好成果。目前,兵库县已走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前列。

  ——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兵库县制定了震灾废弃物妥善处理与资源化计划,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灾后大量废弃物紧急处理、建筑物大规模解体和恢复、基础设施全面重建、产业创造性复兴的全过程。日本灾后近2000万吨地震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其中瓦砾等不易回收的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51%。2006年,日本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已高达95%。

  ——建筑节能得到较快发展。兵库县实施复兴计划的第三年,共建造了16.9万户安全、舒适的住宅。重建普遍使用保温隔热、抗震防灾的再生建材、轻型建材;采用隔热、防水、防止太阳辐射的屋顶及墙体涂料;使用节能灯,实施楼宇自控节能;实施公用建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超低能耗建筑;将传统节能技术与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融合等一系列措施,灾后建筑能耗逐年下降。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震前,兵库县是一个以化工、制造、钢铁、橡胶等高能耗的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兵库县利用重建的机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电子、环保产业、医疗器械、食品类产业等低能耗、高科技的现代化产业,转型不仅使灾区经济恢复活力,为灾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减少了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二)美国:1989年旧金山和1994年洛杉矶震灾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灾后废弃物的资源化,制定了再生利用计划,使60%的废建筑、瓦砾等灾后废弃物得到了资源化利用。美国将建筑废弃物分级利用:一是低级利用,废弃物现场分拣后,做一般性回填用等,占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量的50%左右;二是中级利用,将废弃物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或经处理厂加工,再制成各种建筑用骨料、砖瓦等,约占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量的40%;三是高级利用,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资源保护屋”示范工程等再利用方式。2006年,美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已达70%以上。

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灾区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地质条件、气象气候、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经验,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的新城镇、新农村。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编制重建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按照产业体系共生、基础设施共享、人居环境和谐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及工业基础等实际情况,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总体布局,建立或重建完整、高效、合理的产业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发展要求规划住宅建设;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搞好生态恢复;按照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建设供电、供热、供水及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度;按照节约用地的要求,加强空间约束,统一规划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提高用地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关联产业,逐步实现生产、生活和旅游设施融合的目标,力争把灾区建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样板。

      (二)突出抓好灾后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地震灾害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数量巨大,成份复杂,生活垃圾、日常用品、动物尸体混杂,有毒有害物质并存,危害严重。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废墟清理和废物利用。针对粪便、废弃临时救灾物资、建筑废弃物、道路桥梁废弃物、损坏生活用品、厂矿企业废弃物等,按照先后顺序分为立即处置类、集中安放或处置类、可再使用或保管类、可直接回收利用类、可资源化利用类等,在灾区内尽最大可能减量处理后逐步加以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要制定灾后废弃物再生利用设备紧急调配、合理使用计划,开展技术与信息共享,每个村镇以上行政单位要指定一个集中安放场所;建立大型破碎、分类回收装置共用和租赁制度;按照废弃物的产生量和交通情况,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道路、桥梁废弃物、残留物也要尽最大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利用移动式设备,就地取材,边回收、边再生、边利用。

[Page]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共享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公用设施建设要考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改变由各企业、各单位自建分散的、小而全的公用配套设施的传统模式,实现小城镇及工业园区的公用辅助设施资源共享。根据区内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的需求,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厂、天然气管网等项目,形成集约使用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按照灾后基础设施重建与循环经济设施同步建设的思路,恢复区域经济活力。污水处理设施及城市管网设计,要同时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培育区域静脉产业;鼓励可消纳工业及城市废弃物的水泥厂、建材厂、垃圾发电厂、钢铁厂的建设或重建,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四)着力建设生态产业体系

      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根据灾区现有工业基础,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共生。通过生态设计实现源头减量,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过程节约,通过废渣、废气资源化、废水再利用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产业发展注重“加链补环”,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建过程中要重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建设,从企业生产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循环共生的角度重新设计生态工业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置换过程中,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整合被地震破坏了的分散型产业。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减少工业园区资源消耗,提高综合利用能力。重点推进灾后循环型农业和农村建设。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建设循环型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形成合理布局和共生互补的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农业加工园区要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进行深度加工,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藏、中草药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统一建设分散式治污和废弃物资源化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

      (五)全面推行节能环保绿色建筑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灾后重建要把推进建筑节能作为重要方面,严格按照节能65%的标准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广泛采用节能节水设备,采取节能、节水控制措施;抓紧制定灾区建筑节能实施细则。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定农村居民用房标准。灾后重建必须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抓紧制定和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用房建筑设计标准,在保证抗震防灾的前提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住宅的有关要求,提出具体的建设用地标准。广泛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按照抗震、轻质、耐用、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的要求,尽可能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利用灾后产生的废石、废渣、离散泥沙等生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粘土资源,减少土地破坏。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依托当地利用废弃物生产建材的企业,扩大现有“绿色建材”企业的生产能力,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和技术进入灾区;鼓励机关、学校等公共场所率先使用再生材料制造的建筑产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城市采用集中供冷、供热、地源热泵等高效节能设施;乡镇采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农村住宅要配套建设沼气池,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六)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和谐

      重建家园和生态恢复要同步进行,要高度重视塌方、山崩、地裂等的危害,在家园重建的同时致力于生态恢复。鼓励使用塌方、滑坡、泥石流等散落的山石、泥沙进行建设。对于灾后没有进行清理、加固、生态化修复或资源化利用的地区,禁止开采天然石膏、山石、泥沙、粘土。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切实做好九寨沟等地古树名木、林地林木和自然地貌的保护与管理;要充分考虑大气和水的环境容量,生态恢复和生态社区的建设情况,土地资源和人口的承载力,绿地系统的平衡关系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居住设施选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协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独具民族特色、民居风格,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1~3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6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6期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05-03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03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06 行业数据 原创

2024-04-26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4-26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4-29 行业数据 原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1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1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1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1

四川省

¥ 351.02
2024-05-11

重庆

¥ 331.21
2024-05-1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1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1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1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1

河南省

¥ 274.59
2024-05-11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1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1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1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1

浙江省

¥ 332.74
2024-05-11

江苏省

¥ 299.83
2024-05-11

上海

¥ 317.73
2024-05-11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1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1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1

内蒙古自治区

¥ 349.14
2024-05-11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1

河北省

¥ 345.41
2024-05-11

天津

¥ 368.21
2024-05-11

北京

¥ 339.43
2024-05-12 23: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