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免烧砖行业税收管理的思考
免烧砖是近年来国家为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而推广应用的一种以工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以水泥为粘合剂,通过专用的免烧砖机设备压块成型,用于取代粘土砖使用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随着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加快,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将逐渐全面取代以毁田取土为主要原料并消耗大量能源的粘土砖。就我市来说,以砂石料、尾矿、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外加水泥粘合的免烧砖(俗称水泥砖)将在未来几年里占据整个建筑市场。因此,对免烧砖的生产和市场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如何规范免烧砖行业的税收管理,是当前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随州市免烧砖业的基本情况:
新型免烧砖的生产流程比较简单,只需经过材料配比、搅拌、成型、码垛养护28天即可,工艺上完全是依靠机械成型来完成,相对于粘土砖生产来讲,其生产的周期短、速度快、能力强,因此,近一年来,我市开办此砖生产的厂家很多。目前,全市免烧砖生产的厂家大小共有100余家,其中大型20余家,年产砖量达到3亿块,中小规模的也有20余家。决定免烧砖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机器设备,目前我市免烧砖生产厂家所用砖机设备大多是6-15E型的,每次出砖30块、36块、40块不等,据统计全市大约有40余套;另有8-15型的2套,每次可出砖40块,设备性能相对6-15E型的要好一些,目前是我市水泥砖生产设备是性能最好的。机械设备相对于粘土砖来讲,其生产能力要大得多。据调查,6-15型设备,每一个台班(8小时/台)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60000块标准砖,8-15和10-15型的还会生产更多,能够突破80000块。就产品类别来说,目前我市免烧砖生产厂根据市场需要主要生产的是150#、100#、75#的标砖。其中150#主要用于脚基工程;100#主要用于墙板工程;75#则主要用于围墙工程。根据市场需求用量,目前生产最多的是100#的标砖,其次是150#的标砖,75#砖生产的最少。依据各种型号砖体所需的承压力,各种砖体材料的配比不尽一样。150#砖的材料配比大约是:粉煤灰及尾矿占20%,砂石料占80%;100#砖的配比是:粉煤灰及尾矿占30%,砂石料占70%;75#砖的配比是:粉煤灰及尾矿占40%,砂石料占60%。就产品价格来讲,目前150#砖成本价大约是0.17元/块,市场价大约是0.19元/块;100#砖成本价大约是0.15元/块,市场价大约是0.17元/块;75#砖因为用量小,材料配比度可以适当调控,因此成本和销售价格不一。
二、随州市免烧砖的市场现状及前景
免烧砖的市场现状 目前,随州市免烧砖生产厂家生产线都是断断续续的在进行,生产的产品是存量大,销量小,市场现状非常萧条。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国家的“禁实”、“禁粘”政策是层序推进的,例如湖北省政府除武汉市外,其它州市的“禁实”工作从2006年起开始实行,县(市、区)城区则从2008年全面实行“禁实”并逐步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而“禁粘”工作是在巩固“禁实”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可见,粘土砖的取缔还需一个不短的过程,红砖在市场上还会有相当一段的存续时间。粘土砖的存续挤占了水泥砖的市场。二是我市禁粘工作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很多红砖生产厂因为上年产销两旺的好形势,大多数在年初就已点了窑火,如果现在强制性让其停火,政策上没有硬性规定,措施上也无法到位,红砖产品的延续存在对水泥砖市场形成冲击。三是目前由于设备、技术、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水泥砖的成本较红砖略高,水泥砖的市场竞争力短期内相对弱势。四是少数设备、质量、工艺都较差的“地下”生产厂低价暗销,对正规厂家形成冲击。
免烧砖的市场前景。尽管免烧砖目前的市场状况不尽人意,但是从前景来看,应该还是乐观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是国家对新型墙体材料的支持是推助其走向宽阔市场的最大助力器。就我市来说,市建委已经从2006年6月1日起下文城区新开建的工地不得再有红砖进入,否则,其下属的检测站不予对砖体进行质量检测,这无疑是免烧砖生产厂家的一个福音,而且,建委还公开推荐了14个厂家的产品进入工地。目前,城区除三四个工地因为历史原因还在继续用红砖外,其余全部改用免烧砖。据估计,免烧砖自六月一日起在城区工地的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而且比例呈上升趋势。二是在国家“禁实”、“禁粘”政策下,免烧砖受到的是政府越来越大的倡导和扶持,红砖的存续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不排除两三年内红砖企业自动转产或转项的可能。三是红砖在政策取缔下,即便存续一定的时间,但因市场萎缩,生产量会越来越小,根据其生产特点和成本计价方式来看,其成本将会抬升,因此其市场竞争力将呈弱化趋势,最终可能会自动走向淘汰。四是免烧砖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设备价格和质量将会有更大的优化空间,技术、工艺也将会逐渐走向成熟。这些因素决定了其成本价格将会有所下降,市场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
[Page]
由上可以看出,免烧砖的发展机遇是比较乐观的,虽然目前状况还有些问题,但发展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的标砖需求量逾3亿,仅城区及周边的建筑用量就达2.5亿,这个广阔的市场将会逐渐完全被免烧砖占有。二是随着新型墙体材料用途的不断拓展,厂家可以开发和生产更多类型的主产品,这更有利于现今免烧砖生产厂家的发展壮大。
三、免烧砖税收管理目前存在的困难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现今免烧砖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有两大块,一是生产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烧煤锅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它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二是采用机械成型生产工艺,单线生产能力不小于3000万块标准砖/年的非粘土砖是减半征收增值税。在征收方式上,不管纳税人为何种身份,都是按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方式征收增值税额。在此政策下,结合当前免烧砖的产、销实况,我们感觉到在税收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户籍控管难。免烧砖的生产工艺全部是靠机械完成,纳税人只要有台可供操作的设备,不分时间、地点、规模就可以生产。因此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给税务机关的控管带来难度。目前,我市从事免烧砖生产的地下户、游击户、机动户、零散户很多,税务人员根本无法统计到一个准确的数字。另有部分有场地、有设备的生产企业因为市场原因,生产是间歇性的,停产时间比生产时间长,税务人员也很难找到直接责任人,登记难以完成。
2、数量掌控难。从事免烧砖生产的全部是私营性质的个人或企业。个体身份的均没有建帐,企业身份的建了帐也难以保证帐务实、核算清。而且私有性质下的交易大多数不需要开具发票,因此也无法通过发票这个途径控管数量。如果按砖体能耗推算生产量,工作也很难做。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规模较小、靠近或租用农村场域,搭火农村变电器的生产厂家,对其耗用电度的取证特别难。受利益牵制,很多村上电工并不愿提供纳税人能耗证据。如果说硬靠税务干部到现场蹲点,详实记录纳税人的出砖数量,这个人力成本太高,操作起来也不容易。
3、比例确定难。不同型号免烧砖材料的混兑比例难以确定,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没有出台各类型免烧砖生产的技术要求,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质量标准,我们无法借助于质量和技术的标准推测其材料混兑比例。二是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只是对砖体的承压力进行检验,没有仪器和技术检测出其混兑比例,我们也无法依托其获得数据。在调查中,我们还通过专业人士咨询到,虽然材料的比例构成可以决定砖体的承压力度,但并不能通过承压力度反推其材料掺兑比例。三是调查中我们根据业主的经验了解到了不同型号砖体混兑的大概比例,但是由于设备、技术、工艺的差异,实践中相同型号的砖体材料的混兑比例未必一致。因为不能明确比例确定口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就难以把握尺度。
4、实况了解难。业主帐制不全,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实况。企业的私有性质和小规模企业的身份,决定了税务机关对其控管很有难度。既不易核实其帐内经营的部分,更不易掌握其帐外偷漏的部分。
四、对策及建议
1、严格落实政策。主要是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企业要不打折扣的按政策予以减免;二是对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则要严格加强管理和监控,据实全额征收税款。从国家税务总局对新型墙体的增值税减免的条件限定可以看出,符合免征增值税的重要界定条件之一是生产者必须是生产企业,符合减半征收的条件也必须是达到相当规模(3000万块/年)。落实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形成一个正确导向:生产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据实提供经营情况,才能享受税收减免,促进自身发展。导向的形成必将 减轻税务机的控管压力,有利于税收管理的规范。
2、鼓励身份置换。主要是鼓励生产者从个体身份置换成企业身份。调查中,我们感觉免烧砖经营者的情况难以摸准摸透,这是因为大小不一的生产者情况不一致,特别是小型生产的及个体生产者就更难掌控了。如果生产者规模扩大了,转换成一定实力的企业,这个控管的难度系数就会小很多。因为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其机器设备、厂房、码垛的场地也会配套升级,这些相对静态的显形因素,是很容易被税务机关掌握的,据此就能了解到纳税人相对准确的经营信息。同时,成长为正规化的企业后,税务部门更容易通过相关证据核实纳税人的经营实况。例如:通过取证纳税人用电度数推算其生产量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3、制定管理办法。迅速制定和出台免烧砖行业税收减免的管理办法。目前,无论是纳税人还是基层税务机关都对免烧砖行业的税收政策比较模糊。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在明确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减免税操作的具体办法。将享受减免的对象、符合减免的条件、实施减免的步骤、审批减免的程序、管理减免的部门具体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基层明确仅限,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对企业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其为了享受减免而扩大生产、据实核算。
[Page]
4、联合部门管理。在调查中,我们得知随州市建委及墙办对免烧砖行业有一定的管理权,而且该业的许多业主还正在筹建行业协会。所有这些部门包括协会的管理都是为了促使该业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健康有序发展。如果税务部门能够加强与他们的联系,联合宣传、互相交流,就能够在促进免烧砖业良性发展基础上,取得税务机关需要的纳税人经营实据,有助于多方面、多途径取得利于税收管理的详实资料。
5、建立交流机制。新型砖体生产的终极目的是走向市场进入工地,在免烧砖加速取代红砖的趋势下,在规范行业生产的基础上,如果税务机关能够加强与用砖商的联系,与之建立有关砖体销售厂家的信息交流机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纳税人最有力的经营证明,这可以大大地减少税务人员求索经营证据的物力及人力耗费。
6、强化现场评估。按照税收减免的条件,享受免税的部分必须是利废材料所占比例达30%以上。这个比例的确定我们无法通过技术办法获得,只有结合纳税人的核算情况并通过到纳税人的生产场地蹲点进行现场抽样、核实测算、就地评估获得,以此确定纳税人是否真正符合减免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真实性,税务机关还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变动情况,经常到现场进行回查核实,以便根据变化的条件随时进行调整。
7、促进帐制规范。一个是督促纳税人开办企业后据实建帐立制,正确核算,保证税务机关有帐可查;二是要加强稽查,将纳税人的帐务情况与经营实况经常进行核对,对偷漏税的行为一旦查出后,严肃处理,严格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促进纳税人自觉规范帐务。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