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影响建筑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的因素分析

2012/11/19 00:00 来源:网络转载

......

  建筑保温材料多为复杂的毛细多孔体,孔隙中可能充满着空气、湿空气、液态水或冰如岩棉夹芯板。建筑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特点及热湿状况。对于保温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导热系数入和体积热容辛即Im,的材料平均每升高温度1℃时的“蓄热能力”)。

  导热系数(W/m “ K减是稳态条件下,l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录,表征材料的导热性能。大多数保温材料都属于多孔体或纤维性材料。在潮湿的保温材料中热量传递的途径有:a.通过固体骨架、水分的膜层和冰,借助于导热传递。b.在充满空气的毛细孔中,除了导热之外,还有对流和辐射换热。可见,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很多,如密实性,内部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材料的湿度,材料的骨架部分的化学性质和工作温度等。其中,密度和湿度对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大。

  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密度p (kg/m)即单位体积材料的质量。材料骨架成分的导热系数相差并不很人,非晶状构造无机材料为0. 7 } 3. 5 kg/m3;钻状构造无机材料为4.6-14 kg/m’;有机材料为0. 29-x0.41 kg/m‘塑料为0. 16^-0. 35 kg/m’。但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却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材料中孔隙的数和性质状态不同,骨架和孔隙部分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造成的。孔隙越多,则孔隙传热的影响比率越大,骨架部分的影响就相应减小,材料整体的导热系数越小。

  导热系数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率的减小而增大。由上式可见,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大。现在保温材料中,绝大多数为轻质发泡材料,一般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正是此种规律的体现。但是当密度小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加人孔隙率,导热系数不仅不降低,反而会增人,这是因为过大的孔隙率不仅意味着孔隙数量多,而且孔隙也越来越人。结果是孔壁的温差变大,辐射传热增大,同时孔隙内对流传热也增多。当骨架所剩无几,孔隙贯通,则对流传热显着增大。现实中的保温材料,由于有强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尽最小的吸湿率,孔隙率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密度也不可能过小,所以保温材料的密度应当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保温材料所处的环境中,湿度对材料内游离水分的影响很大,材料含水量的多少以重量湿度和体积湿度来表示。

  保温材料的湿状况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因此,田护结构的防潮构造非常重要,必须保证保温材料不严重受潮,并能及时向外排出潮气。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未来水泥发展仍然是“质量为先导,成本为效益根源”

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市场态势,水泥企业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应对呢?

财政支持!水泥行业设备更新正当时!

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水泥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在升级改造方面遇到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资金紧张。所以水泥企业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

建材行业5项节能降碳技术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4月30日,工信部公示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5个水泥企业项目列入陕西碳达峰试点项目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发布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

[视频]河南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拟建5条熟料生产线

4月8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河南省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的公示。 公告中显示,截止于2023年12月31日,河南省内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共有10条生产线拟技改重建成5条生产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4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4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4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4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4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4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4

重庆

¥ 337.56
2024-06-04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4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4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4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4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4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4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4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4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4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4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4

上海

¥ 347.73
2024-06-04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4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4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4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4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4

河北省

¥ 364.97
2024-06-04

天津

¥ 408.21
2024-06-04

北京

¥ 389.43
2024-06-05 01: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