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

2011/12/08 00:00 来源:湖北环保产业网

......

  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7日上午举行了“中国角边会”应对气候变化高峰论坛,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英国能源和气候大臣休恩、意大利环境、领土和海洋部长科里尼、欧盟气候变化专员赫泽高等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

  解振华在论坛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政策措施,英国政府出台了《创建低碳计划――英国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和《低碳转换计划》,欧盟发布了《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国际组织与多边机构也积极推动低碳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与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实施了一系列气候变化领域项目,世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也已将气候变化业务主流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节能减排和实现低碳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切实贡献。《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即将制定完成。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迈入新的阶段。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为重要政策导向,增加一系列新的约束性指标。

  除确定约束性指标之外,“十二五”规划还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指导性目标。政府将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措施,综合运用价格、税收、金融、财政等激励性经济政策与措施,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还将积极培育市场机制,开展碳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鼓励地方践行低碳发展,鼓励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全民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意识,全方位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解振华说,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通力合作。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先进的低碳技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气候变化领域储备了大量知识和技术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相当规模的赠贷款资金来源,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规划、设计及实施应对行动提供有力支持。中国期待与各国和主要国际机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国内减缓与适应措施。中国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支持,近期将主要在能力建设、适应技术和节能节水产品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德班会议正在进行之中。我们期待,各方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原则和《公约》、《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推动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中方将加强与有关各方沟通协调,为会议的成功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为保护全球气候、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江西水泥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举措与新能源创新实践

江西水泥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减碳行动方案,通过节能新技术、智能化转型、循环用水和替代燃料等方式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已实现吨熟料标煤耗和综合电耗下降,碳排放强度减少,并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工厂和矿山,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全国工人先锋号:济宁中联熟料车间,高质量发展中的实干之星

济宁中联熟料车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他们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产品质量,并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污染。车间注重人才培养,创建星级班组,强化科技研发,取得多项专利和奖项,展现了新时代工人先锋号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贡献。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江西省建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圆满举行

江西省建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助力江西省建材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3 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