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凝石技术迈出产业化步伐

2006/02/07 00:00 来源:

......

    1月23日,北京蓝资集团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合作、由柳州蓝资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年产能50万吨的凝石生产线正式投产,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863项目”、“973预研项目”的凝石技术在产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也是继河北燕郊开发区、通钢等凝石生产线投产之后的又一大型项目。

    凝石技术是一项充分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重大科研成果,其工艺逻辑链条是:“工业废渣————磨碎————加少许成岩剂搅拌————水泥”。年产50万吨凝石,就意味着消耗接近50万吨工业废渣(在凝石标准出台之前,凝石加掺部分水泥熟料以适应水泥标准)。据悉,柳州蓝资二期200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建设方案已经启动。目标直接瞄准柳钢一年200多万吨的废渣。

    此前,柳钢曾经花费40多万元、不到半月时间把一个年产6万吨的小水泥厂改造为10万吨生产能力的凝石生产线。运转几个月,生产凝石材料3万多吨,受到了用户的青睐。柳钢算账算得精明:先改造小厂,一是积累生产经验,二是让市场认识凝石,三是为建设更大规模的新厂提供凝石材料。

    完全利用小厂生产的凝石材料,只用3个多月的时间,柳钢重新建起了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的新的凝石生产线,堪称“大型凝石示范厂”。

    走出资源能源双重困境

    我国已初步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542亿吨,可开采利用的约为250亿吨。如以2004年我国水泥总产量9.7亿吨、需消耗石灰质原料10亿吨计,加上相关行业所用石灰石,则不需30年,即会出现石灰石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能源角度也值得关注。水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能耗成本过高。水泥协会对企业和地区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费用已由原来的占60%上升到80%左右,给水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目前这种局面若继续下去,将危及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孙恒虎为主研究发明的凝石技术以原料充足、节省投资、生产工艺简单、能耗极低开启了更为广阔的胶凝材料领域。从凝石的形成理论上分析,传统水泥将是凝石的特类。可以预想,凝石技术将成为我国角逐世界水泥市场的重要“武器”。

    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化

    凝石技术的问世,尤其是作为国家“863项目”和“973预研项目”获得有关部门的鉴定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凝石技术在产业化路子上迈得很快。尤其得到了钢铁企业的青睐。在通钢的凝石生产线投产后,通钢曾算过一笔账:通钢目前的废渣产出量一年约100万吨,现在设计的一期50万吨凝石生产线一年可消耗废渣46万吨,生产凝石的综合成本低于生产水泥的成本。

    江西萍乡市市长助理崔传鹏介绍,萍乡已将一个列入关闭之列的年生产能力6.6万吨的狮形山水泥厂改造完毕,去年底开始投产,目前已出产1万多吨凝石产品,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产原料为当地的水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成本与传统水泥比,32.5级的水泥每吨成本下降28元,42.5级的水泥每吨成本下降36元。由于工艺过程减少,用人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生产线改造总投资100万元。目前,该水泥厂已成为萍乡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期,内蒙古、湖南、河南等地的一些水泥生产企业也纷纷走进了“凝石”的大门,他们期待凝石技术能给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质的突破。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ues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5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5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5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5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5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5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5

重庆

¥ 331.21
2024-05-15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5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5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5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5

河南省

¥ 324.60
2024-05-15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5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5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5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5

浙江省

¥ 328.4
2024-05-15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5

上海

¥ 317.73
2024-05-15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5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5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5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5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5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5

天津

¥ 368.21
2024-05-15

北京

¥ 339.43
2024-05-16 07: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