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安全生产工作七个方面主要任务。...
今年以来,我国呈现新兴产业继续较快增长和部分传统产业有所复苏的良好态势,为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徽省“十三五”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全省发展绿色建材推广工作机制,加快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开发和应用,优化安徽省混凝土产品结构,力争到“十三五”末,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在全省得到普遍应用。...
在这一围绕城市固废垃圾处理研发的实践中,有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有效配置资源的成效,也有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科研人员研发创新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源自每一位参与者对“绿色北京”的向往和追求!是共同的理念与科学合理的机制设计,使他们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选择了一道充满艰辛与沉重的社会难题。正是这一难得的使命感,使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成员单位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科研人员更加自信、睿智地挑战前行道路上的一切难题。...
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2017年全省建筑业发展和市场监管工作要点》。...
在综合管廊的技术方面,未来发展肯定会有一些全新的方向,具体表现在哪一些方面呢!...
水泥行业被列入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重点行业,去产能不再停留在“探索”阶段,更不能以(各种形式)将去产量与去产能划上等号。限定最后环保排放达标时限,同样适用于能耗、质量、安全达标。即达标不能“只说不练”,或慢慢“练”。也不能将产量“忽悠”为产能。...
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去产能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适时组织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自3月15日起,新纳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牵头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已正式发布并将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我们特请两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专家刘东卫为您深度解读标准的“四五六”特色。...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全省累计化解和压缩钢铁产能852万吨、水泥产能324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89万重量箱、电解铝产能10万吨、船舶产能670万载重吨,并在焦化、印染、造纸等行业淘汰了一大批低端落后产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强化协调协作,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按照任务分工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抓好贯彻落实,并于2017年底前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016年过去了,无论是需求结构、建设模式,还是国家政策、技术和管理,建筑业正在快速变化。优势企业继续增长,普通企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部份企业正发出绝望的呼喊。...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接受了记者专访,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实现“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和要求。...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规划(2016—2020年)》。...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明确把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部署,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取得显着成效,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关于“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全面促进深圳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些企业高管认为,只要取消低强度等级的混合水泥,只生产混合材掺量在5%以内的高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则可压减数亿吨水泥产能。上述观点表明,这些水泥企业的高管对于国际上水泥生产现状、水泥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水泥最主要的销售对象——混凝土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支撑。...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