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等)

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通过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在生态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江西日报连版【泰豪论坛】改革擘画激荡赣鄱奋进强音

文章强调了江西省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包括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生改善、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新篇章。 关键结论:江西深化全方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建材股份党委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建材股份党委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将《决定》作为深化改革的指导,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长期主义,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旨在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明确了至2035年的改革目标,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旨在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至202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将聚焦经济体制、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强国、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多个方面,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健全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确保党的领导,全面提高改革实施水平。目标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该决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作用,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与原则,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全面创新、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民主法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体系改革、以及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关键结论为:中国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

政策解读|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的“前世今生”

关键结论: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证式”管理,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近年来,该制度逐步完善并全面实行,新修订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要求,强调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和合规管理。水泥企业等需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海南瑞泽: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3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海南瑞泽2023年年报显示其营收下降,净亏损扩大,连续三年负值。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23年财务报表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公司面临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市政环卫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采取措施调整PPP项目还款计划以减轻短期还款压力。公司分析了各业务板块的行业环境和经营状况,指出商品混凝土业务受益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但市政环卫和园林绿化业务因市场竞争和政策影响表现不佳。公司认为其商品混凝土业务有稳定基础,但其他业务面临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经营。...

宋志平:披坚执锐的企业改革者

“我是个改革者,很多情况下,改革并不是我的偏好,而基本上是倒逼的。从过往的40年我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解决我们的一切困难,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做企业领导人不能实施鸵鸟政策,不能回避问题,应该锐意改革、一往无前。”宋志平目光坚定。...

2020-12-20 宋志平
“宋志平模式”还是“宁高宁模式” 关于国企改革的两点思考

从中央到地方,国有企业掀起了大规模的重组、兼并浪潮,在资本市场中乘风破浪,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很多民营企业选择“带枪投靠”,投入国企怀抱。...

“正增长”背后是中国经济治理的多重优势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际,中国经济增长二季度“转正”,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

2020-07-31 宏观经济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

2019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人民币,逼近100万亿大关,人均达到7.07万人民币。...

2020-03-11 宏观经济
宋志平细说国企改革成功之道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宋志平:中建材如何从20亿营收到现在营收4000亿、利润300亿?

11月9日,由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协办的“2019(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举行。...

宋志平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在发表获奖感言环节,宋志平从70年来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观点分享。...

宋志平震撼演讲:重塑企业分配规则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获“70年70人70企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在发表获奖感言环节时,宋志平从70年来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观点分享。...

宋志平谈机制革命

建立企业效益和经营者、劳动者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打造企业与员工共享的发展平台,将是推开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人大代表、海螺集团张来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团荻港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围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作了发言。...

宋志平:混合融合 共同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受邀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混合融合共同发展》的主题演讲,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央视采访。...

宋志平:混改不会一混就灵 关键是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六年多来,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出台了“1+N”的一系列细则,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试点。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进一步提出,“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使国企改革进一步加速。...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面面观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在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层面,仍存有若干“误区”,对“混改”政策也存在某些“误读”,甚至有人重提“国进民退”,提出不要“公私合营”。围绕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焦点话题,《财经》近日专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宋志平:国企改革关键是企业制度和激励机制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现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

宋志平: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已经清晰

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以管资本为主、设立国有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建立企业内部机制等几个核心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

宋志平出席2018春季莫干山会议,三大观点谈国企改革

4月15日,由莫干山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8春季莫干山会议在北京召开。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孔丹,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前名誉会长高尚全等75位深谙国企国资改革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环保税是否会转到消费者头上?权威解读:会,但环保是义务,不是负担!

4月1日是中国环境保护税征收首日,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深总监张理当天从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上海市开出的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

推动绿色转型 向新时代迈进 ——三读《中国水泥发展史》有感

去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向大会做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年年初,在以《奋斗,为了我们的新时代》为题的新年贺词中,“新时代的朝阳已跃升在地平线上,照亮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前行之路”这句话给全体国人描绘出充满希望的未来。...

宋志平:机制革命和企业家精神

作为国企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40年、将两家央企带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宋志平在2018年新年伊始有了新的思考。他结合自己多年企业改革发展实践,撰写了《机制革命和企业家精神》一文,并授权《国资报告》首发,相信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四部门: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就实施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混凝土检测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截至2016年,认可委累计暂停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957 家,其中认证机构36家、实验室898家、检查机构23家;累计撤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410家,其中认证机构23家、实验室373家、检查机构14家;累计注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567家,其中认证机构21家、实验室518家、检查机构28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有关要求,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现就建立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发挥混改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突破口作用

要适时细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政策,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

[视角]取消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

是否应该取消复合32.5水泥标准,是技术层面上考虑的事情,我们应该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去操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不尊重科学,采用行政的手段去强行取消,必将引起水泥行业和社会动荡。...

不能用“供给侧管理”代替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管理和供给侧呼吁虽然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把这些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管理和呼吁当作供给侧改革,而不去触及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层面,就转移了改革的视线和方向。...

金融工作会议: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此次会议通稿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反而,通稿中关于金融部门并未表示“去杠杆”,而是强调严监管。...

黄益平:靠行政手段处置僵尸企业 结果难免事倍功半

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调结构的“牛鼻子”。这项工作有两个难点:一是人往哪里去,二是钱从哪里来。一些僵尸企业还具有两个共同特征,即规模大和国有制。这又使解决“人”和“钱”的问题变得更加困难。那么,应该如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呢?...

[独家]细数行业现状 四问水泥行业健康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获得长久发展。水泥行业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状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优胜劣汰环境下实现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更高的产业集中度和设备运转率以及更科学的资源利用分配。...

任泽平:预计2017年实际GDP增速6.7% 6.5%只是底线

2017年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经济求稳、改革求进。《报告》提出,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为完成翻番目标,预计2017-2020年均6.5%是底线,2017年实际GDP增速6.7%,名义GDP增速可能在10%左右。...

2017加速分化将是建筑业的下一个引擎

2016年过去了,无论是需求结构、建设模式,还是国家政策、技术和管理,建筑业正在快速变化。优势企业继续增长,普通企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部份企业正发出绝望的呼喊。...

2016,资本市场建材板块十大看点

2016,想聊聊资本市场上的“十大”,因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两只手,最终能使中国经济真正向好的,还是市场。张维迎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学界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市场这边,充分表明了对另一只手帮倒忙的不厌其烦。...

“绿色税法”能否缓解生态环境之忧 水泥企业发声

“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两周年之际,一部被称为“绿色税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获表决通过。在建设“美丽中国”道路上,这部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税法有何意义?对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影响几何?能否缓解环境污染之忧?...

聚焦环境保护税法:“绿色税法”能否缓解生态环境之忧

环保税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绿色税收”体系。...

当前水泥工业若干重大误区及其思考(四)

笔者抛砖引玉,意在与业内人士理性、客观交流。深入剖析行业深层次问题,深化探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与行业增效可行管用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厘清思路,期望对促进水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国企改革深水突围:化解过剩产能将排在首位

关注国企改革动向的人会注意到,近两三个月以来,整个国企改革布局明显提速。多位国资国企改革专家都作出这样的分析,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关,而且会将化解国企过剩产能、处置“僵尸”国企,排在整个国企改革的首位。...

资质标准调整 加速建筑业深化改革

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征求意见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建筑行业引起巨大反响。“考证族”仅仅依靠考取建造师、会计师资质挂靠企业,以此获取丰厚酬劳的如意算盘或将打翻。...

激励与约束并存 员工持股激发“混改”活力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了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与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员工持股尝试相比,此次改革有哪些改进?将在企业深化改革方面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通过市场法则实现水泥企业优胜劣汰

贵州省经济基数较小,今年一直保持较大的增长势头,增速远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泥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产能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水泥从短缺走向了过剩,价格也持续低位运行。应该说与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近两年有较大的落差。...

如何才能走出“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

去产能是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但受近期煤炭、钢铁价格反弹的影响,去产能进程放缓,产量不降反升。产能过剩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去产能的过程中,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制度来解决,能否克服政府失灵,才是决定去产能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

经济下行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过程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危机与我们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减速。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有结构性的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周期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国家是有经济周期的,而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经济的下行期。...

 1 2 3 4 5 6 7 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