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宋志平:我的改革心路(五)之市场竞合

2018/08/11 18:08 来源:中国建材集团

水泥这个产业很特殊,改革开放以来,水泥的价格就基本没涨过,而煤炭、钢铁的价格翻了好几番。过去水泥是煤炭价格的3倍,现在煤炭是水泥价格的3倍,也就是说水泥长期处在一个低价状态。虽然水泥用量在不停地增加,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亿吨到现在的24亿吨,但因为供应量总比用量增加得还快,这就使得水泥的价格非常低,企业还一直打价格战。  ......

  在海螺论坛上我提出行业利益问题 

  水泥这个产业很特殊,改革开放以来,水泥的价格就基本没涨过,而煤炭、钢铁的价格翻了好几番。过去水泥是煤炭价格的3倍,现在煤炭是水泥价格的3倍,也就是说水泥长期处在一个低价状态。虽然水泥用量在不停地增加,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亿吨到现在的24亿吨,但因为供应量总比用量增加得还快,这就使得水泥的价格非常低,企业还一直打价格战。  

  中国建材开展市场整合后,一下成了水泥行业的老大。做老大要特别关心市场,小企业关心市场很难做到,但是作为大企业来说,因为规模产量很大,在一个恶性竞争、超低价的市场里,损害最大的是自己。于是中国建材就在思考,到底竞争该怎么进行,怎么能够良性化,怎么能够推动市场有序、行业自律,而不是一天到头打价格战,今天你惩罚我,明天我惩罚你,落入这种恶性竞争的俗套。

  2009年7月,水泥行业在海螺举行了一场“海螺论坛”。在那个论坛上,大家围绕水泥行业到底该怎么做,进行了公开大讨论,我在会上主要谈了两个观点。第一,所有企业都应该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行业好大家才能好,行业不好谁都好不了。我提出“行业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同时也讲了“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一个行业不应该打恶仗。第二,水泥行业一天到晚打恶仗,说明我们这个行业不成熟,我们这个行业的企业家不成熟。其实,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不成熟”这个词,因为发言稿已经印发了,大家提前看到了讲话内容,所以我一到会场,就有人问我这件事。大家觉得都五六十岁的人了,宋志平怎么还说我们不成熟?我说,不好意思得罪大家了,我演讲时就不说这句话了。当时也有不同意见,有企业就在会上讲,水泥还要打一场恶仗,把能打死的都打死了,行业的好日子才能到来。但后来大家认识到,宋总说得对,恶性竞争确实是行业不成熟的表现。

  水泥企业之间打乱仗、恶性低价竞争其实是由来已久的事情。我在北新工作时就对水泥行业的恶性竞争有所耳闻,对这种比勇斗狠的理念不能理解。中国建材在行业里始终是一个行业市场健康的建设者。有些企业认为,凭什么隔壁的工厂能赚钱。我说,你赚你的钱,他赚他的钱,老相互算计干嘛?钢铁厂老板、煤炭厂老板、房地产老板不照样赚钱吗,大家各赚各的,为什么对别人赚钱就接受不了?这种竞争的心态就不对。

  市场该怎么运营?过去我们老讲,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但我认为过剩行业里,不能只靠“看不见的手”,还是靠“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是谁?不是政府,而是大企业。从全世界来看,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大企业,让这只“看得见的手”调节市场、维护市场,这是大的逻辑,也是普遍做法。上世纪初,美国钢铁厂有2000多家,互相打乱仗,赚不到钱。老摩根先生的美国钢铁公司,重组了美国65%的钢铁企业,使得市场健康化了,摩根也赚了大钱。

  我国很多企业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同时又教条地学习西方早期竞争理念,脑子里净是“丛林法则”的那套思路,觉得市场竞争就要靠优胜劣汰。其实,西方后期的竞争理论也有不少改进,并不赞成恶性竞争。西方有反垄断法,也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过分压价、倾销等都是违法的,像国际上搞的“双反”,就是针对倾销和政府补贴。现在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反垄断,好像价格越低越好,其实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大家更应该担心的不是垄断和价格过高的问题,反而是恶性竞争和价格过低的问题。

  那次海螺论坛上,我第一次提出“行业利益”的问题。从行业内部来看,企业之间有竞争,竞争有序了大家都受益;从行业外部来看,一个行业和另一个行业又在进行博弈,因此行业也有整体利益。比如在建筑成本中,水泥的成本只有每平方米60块钱,与上万元的房地产价格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年楼房价格节节攀升,但水泥基本没有赚到多少钱。究其原因,在供应商、用户等上下游产业面前,水泥行业没有博弈能力,导致利润被高度挤压,行业价值超低。

  为什么水泥过了那么多年苦日子?因为煤炭涨了价,水泥行业却无法把成本传递出去,房地产涨了价,水泥行业也无法分享它的利润,因此水泥企业变成了一群非常穷困的制造者。关键是,行业里的企业还没认识到这一点,还在自己打自己,还在继续压价竞争,长此以往只能让整个行业亏损,企业大面积倒闭,肯定是这种恶果。海螺论坛上,这些问题被亮了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带头在枣庄集中爆破9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

  2江浙一带限电带来的思考

  供需关系到底该怎么做?过去我们采取的经营方式基本上是放量式的压价销售,也就是传统的“量本利”模式,多生产然后薄利多销,多销就能摊低单位固定成本。对于成长行业和短缺行业来说,这个理论是成立的。但是对于过剩行业来讲,企业多生产了却卖不出去,只能堆在库里或者放在销售商那边,薄利反而会亏损,“量本利”就失效了。中国建材提出“价本利”理念,主张在行业里首先维护价格,有一定的价格,降低成本才能够取得效益。如果放量降价,竞争者一定会报复,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最后谁也不挣钱。

  虽然我们讲了这些道理,但怎么验证?从量本利到价本利,怎么能够形成共识?2011年下半年,正好有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浙江和江苏的限电。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再加上节能环保的需要,当地政府对工业企业分期分批控制用电,其中也包括水泥企业。一开始,不少水泥企业跑到电力局求情,说千万别拉我们的闸,后来发现拉闸限电后,水泥价钱竟因“祸”得福,一吨涨了100多块,虽然少生产了点,但是多赚了钱。2011年,整个水泥行业利润超过了100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原因就是限电带来了减产涨价。

  这件事提醒我们:以前大家把竞争放在“量”上,价格不停往下降,企业赚不到钱;现在减量了,大家反倒赚了很多钱。可见,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价格,不是量,而且在过剩的情况下,想放量也放不了。通过这一年,大家认识到,影响企业效益的是价格,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这就把逻辑理顺了。量多不赚钱,量少才赚钱,要想取得好的利润,就不能盲目靠放量降价,而是要进行产销平衡,要以销定产,要减产保价。可以说,限电事件是对水泥行业进行的一场市场教育、一场价格教育。

  很多水泥企业领导人都是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厂长做起来的,大家的信条是用管理降低成本,眼睛向内,只要成本降低了,就能多卖产品,压低成本,打垮竞争对手,增加市场占有率。于是,大家一轮一轮地降价,一轮一轮地降成本,但是成本是刚性的,大家设备同质化、技术同质化,最后成本都降无可降,只能全行业亏损。这是传统的生产厂长出任企业负责人之后常会出现的问题。

  我总讲,应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分开。企业的领导人首先是一个经营者,然后才是管理者。经营关心市场、价格、创新、商业模式,管理关心质量、成本、效率、服务。经营和管理不一样,企业领导人应该把思想转移到关心经营上来,确保企业赚钱。现实中,不少厂长不懂市场,在企业里被销售员所左右。销售员往往有两个偏好:一是降价,二是赊账。他们会说,市场上别人又降价了,我们也要赶紧降价;人家都在赊账,我们也必须赊账。如果这两件事都按销售员的主意做会发生什么?第一,价格会轮番往下降;第二,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最后资金转不动了,工厂就会倒闭。

  我做过销售员,也做过销售厂长,对市场是了解的。做水泥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水泥厂厂长,实际上不懂市场,不懂经营,不懂如何竞争,一味地按照过去的理解,进行所谓你死我活的竞争,拼命地降价销售。事实上,单靠这些,企业是做不下去的,不少看似管理精良的企业不赚钱,最后以倒闭告终,这就很说明问题。

  2011年那场拉闸限电的经历,验证了我在海螺论坛上讲的观点。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是客观的,但竞争一定要适度,过度的竞争会让各个厂家的利润等于零,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里不会有胜利者。

  3东北地区的锁窑风波

  东北地区原来有水泥“冬储”一说,指的是虽然冬季是施工淡季,但水泥企业仍然生产,把水泥提前储存起来,以备来年需求旺季时使用。但问题是,市场本来就过剩,冬天再囤积一把,过剩就更严重,最后只能靠低价赊销,扰乱了行业秩序,而且水泥熟料只有3个月保质期,储存久了质量就会严重下降。怎么平衡这个问题呢?日本人以前采取过共同锁窑停产的办法,水泥工会勒令水泥企业冬天都不得生产,谁也不准动歪脑筋。

  2012年前后,东北地区成为水泥过剩最严重的地区,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半。于是东北一些企业参照当年日本水泥企业锁窑的方法,进行冬季限产,但是又担心别人偷着开工,所以就相互监督,用铁锁链把大门锁上,你拿我的钥匙,我拿你的钥匙。这种限产办法有点土,但也是应对过剩的不得已的做法。有媒体刊登了这个做法,还配了一个特写照片,原本是想介绍经验,不料引起轩然大波,招致了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这次调查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这些工厂锁窑的做法不一定对,但总算是个解决方法,不然这么多的过剩该怎么办呢?

  召开研讨会分析水泥行业形势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了趟日本,想了解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化解产能过剩的做法。我们拜访了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就是过去的通产省,也请了一些当年的通产省官员给我们介绍他们化解过剩的一些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水泥高峰期时大概一年卖1.2亿吨,后来泡沫经济衰退,低潮时只卖4000万吨,仅是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为此,行业实行了大规模的产能削减。日本原来有23家水泥公司,第一轮先成立了5家联合销售公司,进行共同销售,避免打乱仗,其实就是以前西方人常说的辛迪加;第二步,大家自由结合,把23家公司合并成3家公司,也就是西方人讲的康拜因,形成了目前日本太平洋、三菱材料和助友大坂3家大型水泥公司。当年西方国家出现过剩之后,第一个打法是搞价格卡特尔,就是价格协同,后来转为做联合销售搞辛迪加,辛迪加也不让做之后,大家就合并做康拜因,就是联合重组,联合重组后的大企业按比例关闭和拆除过剩的工厂。联合重组是一场大企业行为,会使市场有序减量,避免了因企业倒闭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倒闭潮。

  日本水泥企业整合后,进行了同比例的锯窑,你砍掉多少条,我砍掉多少条,做了通盘的考虑,彻底解决了供需矛盾。在治理过剩的过程中,日本政府明确规定,在去产能过程中反垄断法不适用,无论做辛迪加还是康拜因,都不适用反垄断法,其实法律也是为经济服务的,在极端过剩行业进行调整时应有灵活性。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减量措施,过去20多年里,日本水泥价格始终稳定在每吨100美元以上,企业经营得很好。

  美国在应对过剩方面也采取了类似措施。金融危机发生后,水泥销量从1.2亿吨下滑至7500万吨左右,各家水泥企业采取了减产保价的策略,每吨水泥的价格一直坚挺在100美元左右。

  这些经验对我国水泥行业来讲非常重要。我国水泥行业现在过剩太严重,有35亿吨产能,而市场需求只有24亿吨,过剩30%,要想解决过剩问题,就必须从根上把多余的量去掉。怎么去?方法就是,组成大型的水泥公司,各公司按一定的比例剔除掉多余的工厂,使得产销能够平衡,这样才能迎来一个永久的稳定市场。

  在过剩情况下,水泥用量是客观的,生产再多都没有用,因为水泥没有价格弹性。好的价格怎么取得呢?只能通过去产能,实现供需平衡,就是我们常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销平衡了,才能有好的价格,好的效益,这是规律,是产业理论,只能这么做。经过锁窑风波,我们对如何走出过剩困局有了新的认识。

 4市场竞合是行业的必由之路

  市场竞争有好坏之分。好竞争是良性竞争,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的提高。坏竞争是恶性竞争,会带来价格下滑、假冒伪劣、市场秩序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在水泥行业,很多小粉磨站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1吨熟料能做成3吨水泥,大量添加所谓混合材,导致水泥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这种牺牲质量卖低价的做法给建筑业带来巨大隐患。过去我们的三鹿奶粉出问题也是这个原因,由于超低价竞争,使得部分奶农铤而走险,往奶里加三聚氰氨。其中固然有企业家良心的问题,但是恶性竞争则是主要诱因。

  我一直主张,做企业应该赚钱,但是钱要赚得其所,要定位于“优技、优质、优服、优价、优利”的五优策略,靠高技术、高质量、高服务获得高利润,让企业正着转,良性循环,而不是谋求低价,以低价甩货、搞自杀和他杀式的恶性竞争去赚钱,那样的企业是倒着转,恶性循环,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前些年,行业里打乱仗的时候,媒体上刊发了一篇我的访谈文章,题目是“让我们一起走出丛林”。这篇文章讲的是市场竞合概念,过去我们是丛林法则式的竞争,即弱肉强食,红海战略,就像中世纪武士间的比狠斗勇,这种打法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业竞争模式。今天在中国的市场经济里,不应该采取这种原始的竞争方式,应该用理智的、有序的、健康的竞争代替恶性的、无序的、低价的竞争。我希望大家共同走出丛林,改变竞争的心智模式,摒弃恶性竞争的做法,走一条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道路。

  实际上,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里,今天的竞争也是很有节制的。在经历了多轮大规模兼并重组后,绝大多数产业的集中度都很高,市场变成了大企业之间的一种良性竞争。而在中国,面对过剩的时候,不少企业习惯于放量抢占市场,尤其是在市场下行时就更恐慌,每家都想多产多销把对方打死,这就成了悖论。

  2015年5月,爱尔兰CRH公司CEO阿尔伯特先生到中国建材来拜访,我们聊了很久。当时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水泥行业市场需求快速下滑,经营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带头打价格战,行业竞合的“马其诺防线”彻底崩溃了,水泥价格每吨下降了50元。后来我们知道,那一年是全国水泥销量25年来首次下降,行业利润一下从之前的七八百亿元跌到了200亿元。

  记得当时阿尔伯特先生问我:“宋先生,中国的水泥企业领导人都很年轻、很冲动吗?”我说不是的,中国水泥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打价格战过来的,大家都想赚钱,可面对过剩时既缺乏信任,又缺乏定力,所以行业里乱仗不断。阿尔伯特先生说,中国水泥过剩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节点,如果朝好的方向努力还有救,否则行业的情形就会不堪设想。他还用美国等国家水泥行业减产保价的事例,说明市场竞合的重要性。后来,中国建材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这次对话实录,引发水泥界企业家的思考。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在钢铁、煤炭、水泥等资源性基础原材料行业,过度竞争的危害更大,中国建材主张在这些领域里开展市场竞合。这些年,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我们把70%的精力投到市场竞合中,把30%的精力投到生产管理中。

  改变传统的竞争理念是不容易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反复。中国建材是行业的友好者、整合者,但作为企业,我们对行业里新建、低价倾销等问题却无能为力。市场顺利时,大家会觉得宋总讲得对,遇到市场下滑时,有人就绷不住了,又回到压价跑量的老办法上去了。但我同时认为,我们也要奔走呼号,因为大企业肩负影响政策、健全市场、管理工厂的三大任务,对行业负有更大的责任。

  所以,我多年来在行业里反反复复地讲竞合,讲自律,讲蓝海战略,讲绿海战略。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啼血杜鹃的故事:每年春季,杜鹃鸟都会飞来不停地啼鸣,催促农夫“快快布谷”,嘴巴啼出的血染红了片片杜鹃花。我觉得行业要想早日摆脱打恶战的乱局,实现价值回归,需要更多人、更多企业发挥积极作用。

  几年前,我出了一本书叫《包容的力量》,讲的是做企业要有利他之心,要有包容性文化,在社会进步、集体成就中实现自身价值。水泥行业也应树立大局观,从竞争到竞合,坚持对合理价格的定力和自制力,不能只顾冲冲杀杀,图一时之快、一己之私。

  回看改革开放以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其中有着清晰的脉络和规律:短缺经济下,我们缺水泥,大规模上项目;过剩之后大家开始恶性竞争,也就是我讲的不成熟的阶段;发现恶性竞争的弊端后,开始探索如何让市场健康化,从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合。水泥行业走过的道路,值得所有基础大宗原材料行业认真思考。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长期硬仗

  中国是水泥大国,水泥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0%。尽管如此,由于产能巨大,新增不断,大量产品无从消化,尤其在经济下行通道里,过剩问题就更加严重。2015年3月,我在杭州召开的水泥“12+3”圆桌会提出,水泥行业应该从自身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减产来实现产销平衡,不能逼迫政府扩大基建投入。媒体把我的这个观点总结为“宋志平讲供给端的故事”。那年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行业带来了福音。市场经济其实就是过剩经济,围绕解决过剩,西方人研究了一两百年,找到了几种解决办法。一是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投资、扩大内需、扩大公共开支拉动经济增长,以此来消纳过剩,创造就业。二是兼并重组,由大企业整合市场,避免了大规模破产潮,西方现在正经历第六次兼并潮。三是技术创新,就是通过产业提升的方法,淘汰落后,减少用量,解决传统产业的过剩矛盾。

  中国经过高速增长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最初我们借鉴凯恩斯主义,依靠投资、出口、内需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因为投资来得最快,所以基本的调节办法是投资拉动。大家知道经济学里有个乘数效应,指的是投资1块钱,在市场上就会引起10块钱的拉动行为,建一个工厂投资一个亿,需要很多设备,设备厂又需要钢铁,钢铁厂又需要煤炭,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多年后,我们发现用投资拉动的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还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就像和面,“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最后水和面都加不进去了。

  参加C12+3峰会

  我们最初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着重于解决过剩问题。后来发现,不仅要化解过剩矛盾,还要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因为我们并不是都过剩,而是中低端过剩,中高端欠缺,所以后来又强调了“结构性”。比如水泥,我们提倡高标号,提高建筑标准和淘汰落后标准,这就是结构性调整。中国建材一直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领者和推动者。

  在水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遇到不少阻力,有认识的问题,有利益上的问题,也有老的法规和政策上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去产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坚持”,这其实也是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有效做法。

  第一是坚持错峰生产。这个办法开始是在东北地区做起来的,国家工信部、环保部,包括很多省份,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其实,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去产能一下子做不到。中国水泥产业集中度低,无法按照日本人的方法平均去产能,因为谁也不愿意去,不得已只能用错峰限产的办法,在冬天的采暖季大家都停产。好处是,一方面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能缓解过剩压力。这虽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却是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跟北京汽车限号一个道理。北京汽车太多了就得限号上路,不然谁的车都跑不快,公平的办法就是限号。

  第二是坚持限制新增。这些年总是有人开口子,也总是有人钻空子,以各种名义新建水泥厂,使得水泥越限越多。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当年去产能后几乎没建过新线,而我们在严重过剩情况下,一些人还在变着法儿地建新线。例如,在云南等一些原本已经过剩的地区,有些人打着异地置换的幌子大搞新线建设,令人匪夷所思,这种现象必须制止,绝对不能一边喊着限制产能,一边变着法新增产能,如果这样口是心非地做事,去产能的任务就永远完成不了。

  第三是坚持淘汰落后。过去我们淘汰了7亿吨小立窑,现在主要淘汰32.5低标号水泥,中国建材在这个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做工作。32.5水泥在全世界很少用,如欧洲只有10%的用量,而且只是用于砌砖和抹灰等,而不在混凝土和建筑结构中使用,中国却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比例占到了60%~70%,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质量和使用期,这很可悲。中国水泥装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这么好的装备却生产了大量的低标号水泥。美国、日本基本上是42.5水泥、52.5水泥各一半,非洲都是52.5起步,连42.5都不用,我们反而用了大量低标号水泥,这非常不合情理。最重要的是淘汰掉32.5水泥可以减少7亿吨低端水泥供应量,这也是目前去产能的有效方法,不然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就会无所作为。

  第四是坚持行业自律。坚持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需要大企业带头,不放量竞争,不杀价竞争,不远距离冲击别人的市场,总之不要搞不正当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打价格战没有最后的胜利者,大家应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市场环境。

  从长远来看,实现去产能还要采取有力措施,水泥2018年估计还能卖22亿吨以上,但经过5年左右的平台期后,未来还是会减量化发展。我们必须壮士断腕痛下决心,抓住“十三五”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在水泥需求平台期把问题解决掉,否则的话,到了需求减量期,调整起来会更痛苦。实现实质性去产能,主要方法还是联合重组。经过了中国建材过去的大规模重组,我国水泥产业集中度已达到6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80%以上,因此联合重组仍要持续推进下去。大企业重组后按比例减产,让过剩产能退而有序。此外,还要加大环保力度,淘汰低水平生产线,提高标准淘汰低标号水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近3年来,水泥行业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提到过剩,大家常把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并列。实际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和钢铁、煤炭由国家直接安排并配以资金的政策不同,水泥行业主要靠自己解决,因此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怎么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国家指导、协会引导、大企业带头、行业配合的做法。国家出台了国办34号文件,相关部门出台了错峰生产政策,行业协会充分协调,大企业逐渐增进共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整个行业市场环境大大好转,顺利走出“过山车”实现了稳健发展,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利润518亿元、877亿元。

  我想起《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水泥行业不是遇到了经济下行的重压,如果不是国家及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可能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当前,水泥行业形势趋好,但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存在违规新建屡禁不止,淘汰32.5水泥进展缓慢,自律限产体系相对脆弱等诸多隐忧,我们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到底,坚决打好这场长期硬仗。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宋志平:如何破解行业内卷

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如何解决行业过剩和行业竞争内卷的问题。

宋志平对话梁晓声: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之事也能做到最好

平凡绝不等于平庸,人生确有不能承受之轻。

2024-01-03 宋志平

对于产业内卷问题,宋志平说了五句话

宋志平表示,中国的产业在不少行业的效益是处在低水平,这其实这和行业的竞争状态有关。

宋志平:国家、企业有困难才是企业家大显身手的时候

近日,宋志平表示,国家、企业有困难才是企业家大显身手的时候。

宋志平:我一点也不厉害 只是用了多一倍的时间做了两件事

宋志平:我一点也不厉害,只是用多一倍的时间做了两件事。

2023-12-11 宋志平 水泥视频

宋志平:企业不创新会死,盲目创新死得更快;企业家应该百折不挠

做企业需要秉承四大主义:务实主义、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人本主义。

宋志平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服务”主论坛上发表致辞

2023年11月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出席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服务”主论坛并致辞。

宋志平:经营企业40年,我总结了30条建议

宋志平在新职位中反身总结,并结合对百家企业的调研、对高校学员关注问题的思考,提炼出的重要的经营“硬道理”,包括包括战略、创新、经营、管理、改革、文化6个部分。

2023-11-09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资本市场日益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

据宋志平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达2872家,数字产业上市公司达1266家,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要“两翼齐飞”

制造业智能化将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笔者认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两翼”。

宋志平:义利相兼,从企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企业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归根结底要有效益,企业归根结底要发展。作为经营者,首先要明白办企业是为什么。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做价值型企业。

2023-09-12 宋志平 社会责任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宋志平的经营之道:从量本利到价本利,从红海到蓝海

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企业如何在过剩经济中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如何从量本利的放量杀价向价本利的稳价降本的经营模式转化,如何从恶性竞争的红海向良性竞争的蓝海的竞争模式转化,如何处好利他和利己的关系从而走向互利共赢的生态模式,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位经营者所面对的课题,也考验着我们每位企业家的智慧和情怀。

2023-07-20 宋志平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水泥行业碳排放管理仍存在技术问题

在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国家、地区及国内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中,将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并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要将全国水泥行业重点企业均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旺季错峰生产叠加底部形态明显 下半年水泥板块行情或将出现逆转

尽管目前为水泥行业传统需求旺季,但由于下游需求复苏较弱,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库存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只能继续采取错峰生产措施,以缓解供给压力。

宋志平:判断企业的好坏的7个标准

一个好企业要做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蒙古国煤炭反腐风暴:支柱产业如何沦为“高官生意”?

来自世界最大露天焦煤矿的数百万吨煤神秘“消失”,引发蒙古国牵涉范围最广的反腐败大案之一。从去年开始调查的该国最大国有煤炭企业腐败案,已牵涉200多人,包括至少6位现任国家大呼拉尔(国会)议员、多位前总统、现任或前任部长等。

“海螺水泥工业大脑研究与建设”案例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

“海螺水泥工业大脑研究与建设”案例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

多地发布水泥错峰生产通知

近期,四川、河北等地发布新一轮错峰生产通知。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为水泥行业传统需求旺季,但由于下游需求复苏较弱,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库存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只能继续采取错峰生产措施,以缓解供给压力。

加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着力稳定房企预期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出现积极变化,但也存在隐忧。如何建立发展新模式至关重要。

宋志平:10年出21本书我是如何完成的

宋志平没想到人生有如此多的“意想不到”:没想过做企业,结果却干了整整40年;没想过写书,最后写了二十多本。

2023-04-29 宋志平

错峰用电 降本增效 葛洲坝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成功

4月1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旗下石门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并网成功,这是该公司首个储能电站。

西部水泥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责任报告

4月21日,《西部水泥2022环境、社会责任报告》在公司官网及香港联交所网站发布。

山水水泥鲁西运营区召开一季度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4月22日上午,山水水泥鲁西运营区在运营区三楼会议室召开一季度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丹拜会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州长纳利巴耶夫

4月20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丹一行拜会了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州长纳利巴耶夫,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巩固合作成果进行了深入友好交流。

上峰水泥2023年计划投资约30亿元加码主业

4月19日晚,上峰水泥披露公司2023年度项目投资计划。2023年,上峰水泥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新建、技术改造、扩建等投资方式来持续扩张公司主业规模及发展环保、新能源产业。

宋志平荣获“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奖并作主题演讲

4月15日,2023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八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参加会议并荣获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奖。

2023-04-20 宋志平

宋志平:解码《三精管理》增订版,打造中国式管理工法

过去这几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企业界的很多人士纷纷问我,在后疫情时代,该怎么做才能带领企业快速复原、保持韧性成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我看来,做好企业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诀窍,无非就是总结过去那些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扎扎实实地按着规律和常理做企业。

2023-04-18 宋志平 中国建材

资产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如何变更?宁夏建材回应

宁夏建材4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拟由熟料、水泥、商品混凝土及砂石骨料生产及销售变更为ICT产品增值分销、云与数字化服务、智慧物流等。

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看这7点就够了!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做企业应该有个标准,不然就分不清楚什么企业好、什么企业差。

2023-04-17 宋志平 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2023年一季度亏损约为5.50亿元

中国建材发布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5.50亿元,而上年同期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经重述)约为人民币18.02亿元。

天瑞海城水泥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近日,天瑞海城水泥通过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查,获得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和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今起,千亿房企正式复牌!

4月12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复牌指引已满足,申请在4月13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恢复买卖。

央视关注!国务院安委会组织检查组对各地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检查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组织20个综合检查组,对各地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督导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

水泥行业发展进入能耗比拼新阶段

截至4月12日,A股共有14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报,业绩整体表现不佳。对于2023年市场展望,水泥企业普遍认为,随着下游地产、基建逐步企稳,水泥的需求有望得到提振。

上峰参股的合肥晶合集成启动上市发行

4月11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和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初步询价日期为2023年4月17日,申购日期为2023年4月20日。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能形同虚设

我国水泥企业大都已经建立起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目前最主要问题是真正全面地落实这些制度,不能让其形同虚设。

新集能源:2023年计划商品煤产量1860万吨

新集能源公司2023年计划商品煤产量1860万吨,暂无核增产能计划。

中国水电四局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水泥厂项目开工

中国水电四局在海外市场承建的首个水泥厂项目——伊拉克DCCP水泥熟料生产线及电厂项目举行首个基坑开挖仪式,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为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2023-04-10 行业动态 需求

房地产市场年初呈企稳势头,房企探寻良性健康发展锚点

根据统计局公布,房地产相关数据相比去年同期都呈现改善势头。

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与天皓水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与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皓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今年国际煤价可能继续高位运行

受制于全球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行业长期投资不足,未来较长时间内,全球煤炭市场或将继续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今年国际市场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

涉及年产能8100万吨,2023华润水泥预计投产15个骨料项目

华润水泥2023年预计投产15个骨料项目,涉及年产能8100万吨

需求成本双重挤压 水泥龙头业绩普遍不佳

近期,水泥行业龙头企业密集发布2022年财报,业绩表现不佳、净利润大幅下滑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建材集团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组织举办皖北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

4月6日,中国建材集团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在京组织举办皖北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提推进央地合作优势互补创新范式。

2023年一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大幅上升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方面,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0.2%,比上季上升22.8个百分点。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3-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6.51
2024-03-2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3-27

青海省

¥ 416.22
2024-03-27

甘肃省

¥ 372.95
2024-03-27

陕西省

¥ 337.92
2024-03-2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3-27

云南省

¥ 333.10
2024-03-27

贵州省

¥ 323.46
2024-03-27

四川省

¥ 335.19
2024-03-27

重庆

¥ 334.82
2024-03-27

海南省

¥ 402.19
2024-03-2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2.68
2024-03-27

广东省

¥ 345.22
2024-03-27

湖南省

¥ 312.87
2024-03-27

湖北省

¥ 292.32
2024-03-27

河南省

¥ 303.42
2024-03-27

山东省

¥ 301.62
2024-03-27

江西省

¥ 323.45
2024-03-27

福建省

¥ 311.74
2024-03-27

安徽省

¥ 308.50
2024-03-27

浙江省

¥ 317.92
2024-03-27

江苏省

¥ 281.08
2024-03-27

上海

¥ 312.73
2024-03-27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3-27

吉林省

¥ 331.13
2024-03-27

辽宁省

¥ 302.53
2024-03-27

内蒙古自治区

¥ 341.23
2024-03-27

山西省

¥ 324.87
2024-03-27

河北省

¥ 347.07
2024-03-27

天津

¥ 338.21
2024-03-27

北京

¥ 349.43
2024-03-28 18: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