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厉以宁:供给侧改革是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

2015/12/05 14:13 来源:新华网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2015腾讯财经年会上作了主题为“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演讲。......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2015腾讯财经年会上作了主题为“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2015年10月10号,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0月15号在G20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重申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至此,供给方面改革进入决策公共讨论。下面分几个方面问题来讲:

  供给方面发力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都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这是从需求方面。

  从供给方面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因为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的调控,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

  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说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调控一般都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

  风险在哪里呢?风险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这样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通常指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首先把供给发力讲明。

  供给方面发力难点在哪里?

  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产能是有问题的,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宏观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且使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了,结构调整也就更困难。此外,供给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三个不足,分别是:

  1、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

  2、专业人员跟技工不足;

  3、土地能力、淡水、营销力量不足。

  这三个不足都需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因此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中期调控,需求管理是近期调控。

  怎样克服当前供给方面改革障碍?

  在这里,一共提出六条建议:

  1、可以通过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以定向的减税、免税手段来鼓励现有生产能力,促使他们增加供给;

  2、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

  3、大力发展新产品,使他们能够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

  4、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

  5、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就是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入到供给方面去,增加供给的主体。

  6、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使民营企业更快转型。民营企业转型主要是指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改为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的细化、产权的奖励。

  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往往是互动的

  这就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他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包括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

  我今年上半年曾经在河北做了一些调查,被一些企业家围住了,他们要针对当前形势给他们几个建议:

  1、第一句话让产品更个性化,把自己家里柜子打开、把自己家里箱子打开,里边放的衣服都是很新的衣服,为什么不穿?几年前买的,他的样式过时、料子不够时尚,所以都不穿了,他要买衣服。假定衣服还是几年前样式、几年前料他不会买,所以产品一定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2、第二应该看到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是很复杂的问题,实际是文化问题,你有某种信仰、某种习惯,还有他宁可把钱存了不消费,所以购买意愿的转变实际是更长期,它是跟文化的更新、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一起。

  可以讲,要真正扩大消费,不仅从居民购买能力做出努力,而且加强他们的购买意愿。年轻一代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轻一代一般没有什么钱,有钱可能不一定投入消费,他愿意投资。这就是互动。

  作为投资者,无论他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设施方面,一定要考虑回收的成本、利率高低,假设都往供给方面投,这个时候需求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会转到供给方面,因为感觉到供给方面力量高。假定供给方力量没有需求方力量高,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公共设施上,所以双方是在互动的过程,不要以为你增加供给只能投入,民间资本跟着来,不一定?他要观看,所以这个过程是慢的。

  3、第三通过供给增加,那是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这在供给方面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如果人的资本跟不上、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供给的发力,要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我们经常讲旧人口红利没有了,新的人口红利将不断涌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给人类自然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民热衷于创办家庭工厂、农民创办一些小微企业,这都是人力资源在创新。所以中国人力资源将随着供给的发力也逐步提高,不提高跟不上供给需求,供给需要熟练技工、需要责任人员,就要靠创新创业来,这是我们能够完成的希望。

  但也考虑到人类资源的提高,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教育制度要改革。我刚从贵州回来,过去的学院改成工程学院,培养技工,90%毕业分到企业,和企业合办,除了增加供给以外,使人力资本构成得到改变。

  这也告诉我们一点,旧人口红利虽然消失了,新人口红利正在涌现出来,我到云南也看到职业教育在向沿海一带输送技工,都是99.99%能够被人家聘走,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

  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也就是土地有限、资源有限,资源包括淡水、交通运输等都属于资源有限。东南沿海土地已经稀缺,那就西部投资,但是西部投资困难又来了,它土地虽然多,其他资源不足,运输成本高。你把原料运到那里成本就高,所以这个问题怎么办,要增加供给必须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增加供给,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就跟政府规划有关,现在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当中应该考虑今后供给方发力增加一些措施在里边。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因为供给增加也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遇到麻烦。

  我们知道新常态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但是供给方发力,一方面供给跟需求是互动的,一方面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容易解决,比如土地供给问题、资源供给有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这个让我们回到一开始讲过的问题上。

  我讲过四句话:第一句让产品更个性化,第二让服务更人性化,服务老是坐在那里等客户上门,摆面孔谁来买你,你是给人家服务。第三句话把品牌打到国外。人家对你品牌不了解。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给外商发调查表,把你知道的中国品牌中,你认为记得住的写几个?最后问卷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中国的制造业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好多制造业不知道,所以要把品牌打到国外。第四把顾客留到国内,现在到国外旅游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旅游者在国外购买生活品花的资金大概1万亿人民币,为什么到国外买呢?我们调研中发现,有几个回答:一个买真货、第二人家货卖得比中国便宜,为什么中国卖得贵?因为关税高。这个情况告诉我们要把顾客留在国内。我们到国外去买不是不可以,但是到国外买增加的税收是外国的税收,增加就业是外国的就业。这一万亿如果在国内买到,商店减少关税以后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增加税收是国内税收,增加就业是国内就业。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05-17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17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20 行业数据 原创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8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8期

2024年1~4月份全国水泥产量5.09亿吨 降幅12.84%

4月份,全国水泥产量17395万吨,下降8.6%;1-4月份全国水泥产量50928万吨,同比下降10.3%(同口径对比)。

2024-05-17 统计局 行业数据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7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7期

2024-05-10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10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13 行业数据 原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20

青海省

¥ 411.41
2024-05-2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2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2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20

云南省

¥ 308.20
2024-05-20

贵州省

¥ 312.57
2024-05-20

四川省

¥ 344.38
2024-05-20

重庆

¥ 331.21
2024-05-2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20

广东省

¥ 312.72
2024-05-20

湖南省

¥ 316.14
2024-05-20

湖北省

¥ 307.95
2024-05-20

河南省

¥ 324.60
2024-05-20

山东省

¥ 319.18
2024-05-20

江西省

¥ 313.39
2024-05-20

福建省

¥ 303.10
2024-05-20

安徽省

¥ 314.72
2024-05-20

浙江省

¥ 328.4
2024-05-20

江苏省

¥ 298.89
2024-05-20

上海

¥ 317.73
2024-05-20

黑龙江省

¥ 440.62
2024-05-2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20

辽宁省

¥ 367.01
2024-05-20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20

山西省

¥ 317.83
2024-05-2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20

天津

¥ 368.21
2024-05-20

北京

¥ 339.43
2024-05-21 08: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