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2014/11/21 11:01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虽然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机遇,只要各级政府和建筑业企业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走入新型工业化时代。 ......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急速发展时期。虽然建筑行业每年都在创造大量的产值,但我们不难发现,同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相比,我国的建筑业还存在生产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低、质量问题较多等情况。如何改善这一情况,使建筑行业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高效、节约的形式转变是该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根据国际上建筑行业的先进经验,发展建筑工业化能有效地提高建设效率、改善房屋质量、促进技术改革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业化基本概况

  1、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它是建筑业从分散的、落后的、大量现场人工湿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机械化拖工作业为特征、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1]。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切入点,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业转型升级相协调原则。建立起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引导建筑企业行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保证工业化发展有序持续发展。

  (三)坚持政府引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的规划、协调、引导作用,在推进我省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推进。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策支持

  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政府各方面扶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目前有关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没有有效的运行、监督、激励机制。

  2、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税收政策问题

  我国税法体系中工业和建筑业设置不同税种,导致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越高,由此带来的税收成本就越高,不利于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由于我国税法体系中工业和建筑业设置不同税种,导致同类产品,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增值税税负较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营业税税负高了近两倍。

[Page]

  3、建筑工业化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当初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当时,提出工业化的要求是希望我国的建筑业能够像制造业一样在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和部件的通用化,较少地受到外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但是,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被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下;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不高;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四、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1、推动示范工程建设

  以工程项目为平台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开展。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切入点,选择保障性住房作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点示范项目,引导建筑工业化按计划有序发展。并按照技术先进、适用可行、经济合理、示范性强的原则提出工业化示范项目选择程序和标准、技术导则、激励政策和动态管理措施。大力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要积极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对我国各地主动申请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的开发建设项目,各地要研究出台预制外墙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增加成本计入项目建设成本、建筑面积奖励、优先返还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相关扶持政策。

  2、落实新型预制构件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促使现有大型混凝土预拌企业向新型预制构件企业转变。混凝土行业积极参与建筑工业化,生产转向新型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通过充分利用原有大型生产设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减少大量的重复投资,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产出率。反之,混凝土行业整体的加速发展,也会为建筑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政策层面来说,主要需落实新型预制构件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混凝土行业属于制造业,适用的是制造业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税率,即使进项税可以抵扣,也远高于建筑业3%的营业税税率。由于建筑工业化将构件特别是结构构件的生产方式由现场现浇变为工厂化预制,同样的部品采用更加合理的生产方式却大大加重了税赋,这显然会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客观上也加重了整个建筑业的税赋水平。初步设想是现阶段为保持税收政策的延续性,对传统的预制构件(主要是非结构构件)征收增值税,对新型的预制构件(主要是结构构件)改征营业税。今后对新型预制构件的部品目录不断推陈出新,目录内的部品即可享受征收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鼓励新型预制构件企业积极开发新部品,又可以扶持其提高自身生产技术的精细度,适应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3、创新监管服务机制

  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在设计取费方面,要提高预制装配化设计的取费标准;在招投标方面,要制定针对预制装配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设立预制装配式施工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专业市场准入或专业分包市场准入标准;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要制定预制装配式施工的工程质量安装和验收标准。开展建筑工业化的评价与认证工作。逐步建立结构体系评价、现场装配与施工评价、部品与整体建筑体系认证制度,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认证程序和方法,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五、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面临的新形势为新型建筑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发展要求提供了契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而人口红利的淡出更提供了内驱动力。虽然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机遇,只要各级政府和建筑业企业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走入新型工业化时代。

  参考文献:

  [1] 曾令荣.吴雪樵.张彦林. 建筑工业化——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必然选择.建筑设计与施工

  [2] 刘长发.曾令荣.林少鸿等.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

  [3] 胡峰.新型建筑工业化与税收政策研究

  [4] 汤磊.李德智.江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及对策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12.

编辑:王欣欣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湖南交通项目新进展:重要更新,速来了解!

湖南交通项目建设正酣,多个项目传来新进展。

工信部批准《水泥生产企业节能技术指南》等多项建材行业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准了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在内的454项行业标准,覆盖了化工、石化、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与水泥混凝土行业相关的标准有《混凝土用铁尾矿碎石》、《建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导则》等。

国办转发发改委、住建部文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化学土木公司2024届应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简章

中国化学土木公司2024届应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简章

2024-03-05 工程建设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5-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06

青海省

¥ 416.22
2024-05-06

甘肃省

¥ 382.91
2024-05-06

陕西省

¥ 327.04
2024-05-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06

云南省

¥ 312.39
2024-05-06

贵州省

¥ 312.57
2024-05-06

四川省

¥ 352.34
2024-05-06

重庆

¥ 331.21
2024-05-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5-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06

广东省

¥ 324.44
2024-05-06

湖南省

¥ 316.08
2024-05-06

湖北省

¥ 319.39
2024-05-06

河南省

¥ 282.33
2024-05-06

山东省

¥ 321.62
2024-05-06

江西省

¥ 317.07
2024-05-06

福建省

¥ 303.10
2024-05-06

安徽省

¥ 314.72
2024-05-06

浙江省

¥ 332.74
2024-05-06

江苏省

¥ 306.15
2024-05-06

上海

¥ 332.73
2024-05-06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06

吉林省

¥ 358.29
2024-05-06

辽宁省

¥ 324.97
2024-05-06

内蒙古自治区

¥ 340.13
2024-05-06

山西省

¥ 315.65
2024-05-06

河北省

¥ 342.12
2024-05-06

天津

¥ 368.21
2024-05-06

北京

¥ 339.43
2024-05-07 2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