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试点非现场治超协同处置

国家交通运输部 · 2025-08-27 09:34

“真方便!不用专门跑一趟上海,线上就能把案子处理完,免去了异地奔波的麻烦,为我们企业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福运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视频方式完成了身份核验、证据确认、文书签署等全部环节,顺利办结了车辆异地超限违法案件。

近年来,货车跨省超限运输的现象屡禁不止,外地违法企业不配合调查处理,本市交通执法部门缺乏相应的制约手段等都是难点问题。一线执法人员坦言,企业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导致执法部门难以获取违规货车驾驶员的具体联系方式、地址等关键信息;异地处罚通知书下达后,违规驾驶员需返回车籍地向监管部门缴纳罚款……跨省办理使得案件处理效率低,既影响执法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也增加了企业负担。

今年6月,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联合执法监管工作联席会议(筹备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一场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牵头、覆盖沪苏浙皖的非现场治超案件协同处置试点正式启动。从信息互通到证据互认,从异地处罚到闭环管理,跨省治超执法更高效,困扰运输企业和驾驶员的异地处理难题也得以解决。

五项共识打通跨省治超“梗阻”

今年7月以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先后联合浙江嘉兴、安徽蚌埠和亳州、江苏连云港交通执法部门召开对接会,就如何处置当地企业在沪超限运输案件进行深入研讨。最终,五地交通执法部门初步形成五项协同共识,打通跨省治超的“梗阻”。

三省一市交通执法部门提出深化信息互通,推动企业信息与执法数据互联共享,研究制定非现场治超案件证据互认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发挥车籍地执法优势,委托当地交通执法机构制作送达地址确认书、收集当事人相关信息材料;试点跨省异地处罚,本地道路运输企业对其车辆在外省市非现场超限数据确认无异议的,可以申请由车籍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罚;对当事人不配合调查询问、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根据相关规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确保案件形成闭环。

目前,五地交通执法部门已对近一年来183起在沪非现场超限运输案件开展调查处理,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9起。

“从联合执法到协同处置,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各地将共同探索完善执法模式,形成执法合力。”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总队长王建军表示,今年年底前,将尝试依托“随申办”系统,逐步完善非现场超限运输案件全程网上办功能,切实为企业减负。

视频连线全过程“零跑腿”处理

“以往我们收到处罚通知书,还要回到当地的交通执法部门接受处理,一来一回至少一天,很不方便。”前期,交通执法部门分别约谈了高频违法企业,连云港仁庆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了很多同行的心声。

针对企业诉求,三省一市交通执法部门推出便民举措: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认定无异议的当事人,可试点申请选择由车籍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罚或者由上海交通执法部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开展全过程处理,免去异地奔波的麻烦。

6月26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接到13起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红鼎物流有限公司相关的超限运输案件。该公司所属车辆常年在外经营,难以直接联系到实际违法者,执法总队迅速与怀远县交通执法部门取得联系,通过两地协同,与违法企业面对面沟通以案释法,督促其接受处理,最终所有案件均顺利办结。

“目前,长三角区域联合执法初显成效。在无法直接联系违法企业时,通过与所属地区执法机构的联动,确保案件处理不中断。”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二十三大队副大队长徐民介绍。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深化与苏浙皖交通执法部门的联动,以典型案例为突破口,打通执法堵点,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非现场治超协同处置机制。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28 0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