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中国水泥发展史

2019/01/07 10:56 来源:水泥地理

  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生产技术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水泥工业走过了从诞生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情报信息和标准设计制造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的水泥工业必将不断发展壮大。......

  一、引进技术发展生产

  1893年,唐山细棉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不得不关闭停产。

  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恢复生产,并改名唐山洋灰公司,继又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该厂采用当地北大城山石灰石和唐坊黑粘土为原料,并购进了丹麦史密斯公司2台φ2.1m×30m回转窑,采用干法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年产约25万铁桶(约4.25万吨)。启新洋灰公司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百年我国水泥工业史的开端,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1907年,上海清华实业公司总经理程祖福,根据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出示招商,集股白银30万两开办了大冶湖北水泥厂。该厂地处湖北大冶黄石港明家嘴,1909年5月2日建成。

  大冶湖北水泥厂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由于生产的“宝塔牌”水泥质量优良,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头等金、银奖牌各一枚及美国巳拿马赛会一等奖。

  1914年4月,大冶湖北水泥厂由于债务之故,生产难以为继,只好将经营管理权让渡给当时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并且更名为“华记湖北水泥厂”,同年10月被启新洋灰公司正式兼并。

  1921年,中国最早投产的湿法水泥厂——中国水泥厂开始建设,采用德国湿法技术,于1923年建成。

  1939年,采用国产设备建设立窑生产线的昆明水泥厂开始建设,这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抗日战争爆发的20多年间,当时我国共有16家水泥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45.1万吨。这些企业大都购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湿法回转窑,在生产技术上我国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和水泥与家。我国水泥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抗战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水泥厂全部惨遭日本侵占,而长江以北水泥厂也几乎全部沦落。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一些遭到破坏的工厂无力修复,惨淡经营。

  到1949年,全国只有14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不足300万吨,而实际年产量仅有66万吨,占当时总生产能力的16.3%。

  二、百废待举 支援建设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掀开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1950~1952年,新中国的水泥工业通过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修复遭受战乱破坏的设备,组织恢复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全国总共有18个大中型水泥厂相继恢复生产。1952年水泥产量达到286万吨。

  1953年,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配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出资开始大规模从东德、罗马尼亚、捷克等东欧国家引进水泥成套设备建设新厂。这一时期先后建设了大同、永登、昆明、江油、耀县、巢湖、江山、贵州、庐山、柳州等十个厂,水泥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4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水泥厂,对水泥工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此后,刘少奇、朱德又先后视察了琉璃河水泥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泥工业的重视和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水泥工业职工的爱国奉献热情。

  1957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685万吨,比1952年增加了400万吨。

  三、克服困难坚定发展

  1958年,第一个采用国产窑的水泥厂——湘乡水泥厂开工建设,该厂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华新窑。“华新型窑”和“小屯型窑”被确定为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这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的第二个里程碑。

  1964年我国援助柬埔寨建设的柬埔寨水泥厂建成投产。六七十年代,我国曾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帮劣柬埔寨、阿尔巳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泥厂。

  1965年山西太原水泥厂建成了φ3.0×45m立筒预热器窑生产线。

  1969年杭州水泥厂建成φ4.0×60m旋风预热器窑。

  五六十年代,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新建一大批以湿法窑为主的大中型水泥生产线。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到60年代末,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较高水平的φ3.0×145m湿法窑和φ4.0×60m的半干法立波尔窑。

  四、走出动荡走向改革

  1978年,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两套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用于建设冀东和宁国水泥厂。

  1981年,新疆水泥厂日产7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试验线竣工投产。

  1981年5月,河北省冀东水泥厂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工厂总投资39585万元,占地面积包括矿山共400万平方米,其中厂区为56万平斱米。历时两年零七个月,于1983年11月26日大窑点火,开始投料试生产。

  1984年,河北省冀东水泥厂基建工程全部完工,同年12月,河北省冀东水泥厂新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1985年,我国水泥总产量达1.46亿吨,产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同年,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在大连开始投资建厂的前期工作,次年斥资3000万美元在北京注册了“太平洋水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986年,我国自行研究开发和设计,主要采用国产设备的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入试生产,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1987年,第二套引进成套(矿山、包装除外)日产4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设备的宁国水泥厂建成投产,海螺集团由此走向诞生之路。

  1987年,北京燕山水泥厂日产7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竣工投产,标志着日产7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技术已经成熟。

  1988年,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达到国家科技攻关指标,连续10天产量达到2000吨熟料。

  “七五”期间,国家建材局提出抢救14个老厂的决策,组织对干法窑、半干法窑和湿法窑进行技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0年代,我国特种水泥的研发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这期间,我国相继发明了硫铝酸盐水泥不铁铝酸盐水泥。其中,硫铝酸盐水泥已被应用到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中,铁铝酸盐水泥则被用于海洋工程和化工防腐工程建设。

  1992年,第一条吸引外资建设的“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

  1992年,日产7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出口泰国萨拉布里水泥厂并投产使用,我国水泥行业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不设备开始走出国门。

  1993年,引进、消化吸收外国技术“一条龙”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长春双阳水泥厂建成投产。该生产线首次实现一台生料磨、一根窑和一台水泥磨的配置,标志我国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技术开发基本成功。时任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题词“中国第一线”。

  1994年,北京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该线为国内第1条采用大布袋收尘器的干法生产线。其粉尘的排放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成为环保型清洁工厂。

  1995年,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出口马来西亚古晋水泥厂并投产使用,我国大型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不设备开始走出国门。

  1996年,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扩建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使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投资首次大幅下降到3.4亿元。

  1996年,第一条超大型大宇水泥(山东)有限公司日产72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

  1996年,我国自行设计的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冀东水泥建成投产。该生产线是我国第一条国产化示范线。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生产线点火,并祝贺大窑点火一次成功。

  1997年,第一条使用无烟煤为燃料的福建龙岩三德水泥建材工业公司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

  1997年,国家建材局在充分肯定地方水泥成绩的同时,确定了“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八字方针。同年决定通过修订水泥标准,促进、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已关掉3000多家小水泥厂。

  1998年,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扩建日产25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使日产2000吨级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投资首次大幅下降到3亿元以下。

  五、步入新世纪践行科学发展

  2001年,海螺集团荻港水泥厂新建2条日产25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使日产2000吨级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单线投资控制在2.5亿元以下。

  2002年,海螺集团池州水泥厂新建1条日产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建设投资5亿元。标志着我国低投资国产化日产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技术过关。

  2002年,我国首条日产5000吨熟料国产化示范线在铜陵海螺建成,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中新型干法生产的水泥超过30%,达到32.4%。

  2004年4月22日,中国水泥协会率中国水泥设计及设备制造单位组成的代表团,在越南成功召开了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及生产情况交流会。

  同年,以总承包斱式建设的越南福山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标志我国大型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不设备又迈上了新台阶。

  2004年,我国第一条日产10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在海螺集团铜陵水泥厂建成投产。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泰国后第二个拥有日产10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国家。

  2005年,海螺集团英德龙山水泥公司三线建成日产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后,海螺集团新型干法熟料产能超过5000万吨达到5140万吨。

  2005年,中国建材装备有限公司承接阿联酉日产10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建设总承包,标志着我国新型干法技术已能不世界水泥建设巨商并驾齐驱。

  2006年,水泥产量达12.4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6.24亿吨,占总产量的5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700多条。

  2007年,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2008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2003年后又出现新高,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1亿元,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38条,其中132条生产线竣工投产,新增熟料产能1.49亿吨。不此同时,2008年已淘汰落后产能超过6000万吨,这一增一减,使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61%。

 

  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生产技术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水泥工业走过了从诞生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情报信息和标准设计制造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的水泥工业必将不断发展壮大。


编辑:王琲建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海螺创业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李剑辞任

李剑先生决定投放更多时间专注于个人事务,故其辞任执行董事及公司副总经理。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新时代芜湖创新故事|大江之畔吹响金色海螺(一)

大江之畔,总有带着奔涌之势弄潮时代的先锋;滨江之城,从不缺少奋进者的故事。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4 17: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