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独家]建水泥生产线要真过行业准入门槛

2013/02/06 09:01 来源:中国水泥网特约评论员 冉冉

当前要把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继续作为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措施之一时,除了部分环保标准还需从严外,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再去提高什么水泥准入的门槛高度,而是应着力使需建水泥生产线者只能且必须得过此准入门槛,不符条件的项目坚决拦下。......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许多省市区为今年设定投资增速目标基本与去年增速持平或仅略作下调。青海等19个省区市将该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其中,新疆、甘肃、贵州和黑龙江4个省区设定在30%及以上,贵州最高,达到53%。

  对此,《广州日报》提醒,有专家认为,需要警惕投资带来的新一轮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上一轮的水泥产能过剩阴影还正笼罩着,而新的“雾霾”又袭面而来。据中国水泥协会提供的数字,2012年全国新投产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计124条,产能1.6亿吨。在水泥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去年增加熟料产能折水泥产能可达2.54亿吨水泥,此量相当于当年水泥产量的11.6%。正如据媒体报道,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曾提及三大行业“钢铁、水泥和船舶”时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在各地的投资增长热情还有些强劲的势头下,难免专家会担忧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在如何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上,《国际商报》刊登的有关治理产能过剩,三大顽疾亟待攻克的文章中称第一顽疾就是要“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纵观汽车、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本该需要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现实却是不分南北都在搞。专家建议,在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时,要多用节能环保等生态性指标,少用产能容积等经济性指标。(否则会出现)产能越淘汰越多。

  水泥状况又如何呢,当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占90%,2000吨/日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限制类情况下,行业准入门槛已不算低了。何况国家的规划布局要求、环保标准、节能减排标准还在不断从严。如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工信部颁布的水泥准入条件中就列明了,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还规定了,对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置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等条件。即使按现还在执行的NOX排放800mg/m3的标准算,新线的NOX排放应低于320mg/m3。在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中,其他各项节能环保生态指标项也不少,指标除个别外也并不低,也要求做到对污染物实施等量或减量淘汰。按理在此高的行业准入条件下,不应出现这12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不分南北都在搞”的状态。

  再从建设时间看,去年建成投产的水泥项目开工早的大体上也就在2010年下半年,开工晚的则大体上也在2011年下半年。很明显基本都是已在国发〔2009〕38号文之后建设的项目,文件规定,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前,上述产能(水泥在内)过剩行业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和核准。也不知这12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否都履行了此道程序。

  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本是为了不让太随便进入,就象进寺院似的,需郑重其事地高抬腿跨一下,心情自然变得严肃凝重。居室门槛很低,仅起挡风挡尘,只需似走路一般过,无须高抬腿。公共场所则连门槛也没有,随便。如果设置了门槛,也并不算低,然而却有旁门可自由进入,或围墙有洞可钻,则门槛既白设,也白费劲提高了,起不到任何作用。

  当前要把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继续作为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措施之一时,除了部分环保标准还需从严外,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再去提高什么水泥准入的门槛高度,而是应着力使需建水泥生产线者只能且必须得过此准入门槛,不符条件的项目坚决拦下。否则结果会似木桶效应一样,有了短板永远盛不满水。现在水泥可淘汰的落后工艺产能的空间已很小,门槛的作用尤显重要,主管部门既然设置了门槛,理应加强行业准入监管,让准入门槛真正发挥在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上的作用才是。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4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4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4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4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4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4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4

重庆

¥ 331.21
2024-05-14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4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4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4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4

河南省

¥ 324.59
2024-05-14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4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4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4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4

浙江省

¥ 325.87
2024-05-14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4

上海

¥ 317.73
2024-05-14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4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4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4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4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4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4

天津

¥ 368.21
2024-05-14

北京

¥ 339.43
2024-05-15 17: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