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水泥业并购:中国建材 海螺水泥 冀东水泥“三国演义”

2007/12/22 00:00 来源:

......

  中国的水泥行业正在东部各省展开一场硝烟弥漫的收购争夺战,不仅原有的龙头企业急于扩张,外资巨头虎视眈眈,更有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材料集团两大央企纵横挥戈。在这场混战中,行业格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市场地位随时面临新的变化,一些原本看似缺乏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或许一夜间成为弥足珍贵的投资标的,而市场看好的企业,其价值也可能在瞬间消解。 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弈者的全局策略和局部战斗能力,而中国建材是影响整个战局的最重要的力量。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向本刊表示,中国建材旗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和北方水泥三大平台将主要布局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未来将形成2-3亿吨水泥年产能,占中国市场的20%。中国建材的扩张势必改变现有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海螺集团、冀东水泥、华新集团、山水水泥、亚泰等原有的区域水泥龙头企业不仅扩张受到制约,现有的市场空间也将受到挤压,必须群求突破,而另一个水泥业的央企巨头中国材料集团也开始大举收购谋求扩张。一场央企巨头和区域龙头的扩张和反击正在上演。

  近几年中国的水泥行业经历了国内龙头企业和外资的轮番并购,而央企大手笔的并购成为2007年的一大特征。中国建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建材,携央企的背景和在香港上市的资本优势在内地水泥行业掀起轩然大波,行业原来版图面临重构。水泥行业各路诸侯感受到竞争的压迫,纷纷向目标区域挺进,通过收购或新建等方式进行快速布点,争夺战略性目标。

  因为受市场半径限制(250-300公里),水泥行业的布局非常关键--就像一盘围棋,需要合理布置棋子,才能形成强势以克敌制胜。而要想把地域内的水泥布点连成片,形成竞争优势,关键的“棋筋”甚为关键。各行政大区内的重点企业便是这类“棋子”,如华北的冀东水泥、山水集团;东北的亚泰集团;华东的海螺水泥、江西水泥;华南的福建水泥;西北的天山股份、赛马实业等。这些企业一般在区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拿下它等于拿下了某个区域市场。

  但这是一场混战,是相互厮杀,在你向别人营地进攻的同时,自己或许正是他人的攻取目标。

  混战冀东水泥

  唐山市丰润区林荫路两侧,比肩接踵坐落着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白色扬尘飘洒在冬日的寒风里,是水泥工业带给这个城市最明显的颜色。

  全国第二大水泥企业——冀东水泥是这里的支柱企业,眼下产销两旺。因为今年入冬的华北水泥市场一反常态,由于天津环渤海经济区、唐山曹妃甸港区、南堡油田等大型项目的开工建设,季节性淡季并没有出现,水泥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而在市场火热背后,一场对冀东水泥的争夺战也在明暗中加快了速度。

  “海螺水泥最近明确表示要购买冀东水泥定向增发的股份,海螺创投公司(由海螺集团下属企业的8名高管和7750名职工通过四家工会投资设立)也在二级市场收购冀东水泥的股份。中国建材集团在华南、华东大量收购水泥企业,现在又向北方挺进,作为行业老大的海螺一定也在做战略考虑。”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据了解,冀东水泥是国内三大一线水泥企业之一(其他两家分别是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今年5月,冀东水泥公告称:拟斥资50亿余元,投资10个水泥及关联项目,其中30亿余元的资金通过定向增发不超过2.5亿股股票解决,此举将关系到冀东水泥产能能否达到3500万吨规模、能否提高区域市场掌控能力、行业的排名和竞争力能否进一步上升,牢固自己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市场主导地位。但冀东水泥的扩张之举也给了虎视眈眈、伺机进入冀东水泥的其他企业以难得的机会。

  中国建材在今年9月在杭州注册成立南方水泥后,欲在华北组建“北方水泥”,冀东水泥显然是中国建材看中的“棋筋”。今年10月8日,中国建材与唐山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以唐山市水泥企业为主体,三年内将“北方水泥”打造成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北方地区水泥行业的旗舰企业。但仅仅半个月后的10月23日,水泥行业中另一家央企中国材料集团也与唐山市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唐山市就水泥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异常谨慎:“不要渲染我们准备打造的北方水泥,也别揣测我们最终要以哪家水泥公司为整合主体,以免引起股价异动。”

  据了解,在南方水泥、中联水泥两大平台具备雏形后,中国建材构建北方水泥也是看好环渤海经济区、曹妃甸港区等华北市场的水泥需求潜力。而其北方水泥要在三年内成为百亿收入的北方旗舰,必须要借助一家大型的水泥企业,以该企业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张。

  虽然在与唐山市签订的框架协议中,并未说明合作主体是谁,但唐山当地人士给本刊记者分析:“唐山水泥企业虽然多,但都是些小规模企业,而且多是立窑水泥厂,未来是将被淘汰的落后工艺,中国建材肯定不会要。稍微大一点的干法水泥就是唐山市曙光水泥厂,有一条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但这样的规模相对中国建材的宏大规划,显然不能匹配,所以,我认为中国建材的目标就是冀东水泥。”

  近日本刊记者走访唐山市水泥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现在华南投资增速已明显放缓,水泥需求刚性减弱,而华北市场煤炭价格相对偏低、水泥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利润很好,所以华北成为大家争夺的主战场。而冀东水泥是华北市场上的老大,在华北、东北、西北市场上均处主导地位,在整个北方,可谓是得冀东者得天下。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和海螺等都十分清楚这个局势。”

  冀东水泥作为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拥有两个“第一”:国内第一条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一条日产4000吨国产化示范线。“北冀东,南海螺”曾为我国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佳话。 而且,目前冀东水泥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仅逊于海螺水泥,位居第二。

  冀东水泥的一位高管告诉本刊,目前,北京、天津水泥市场年需求量3500万吨左右,而产能只有1800万吨左右。而且,因为环渤海经济区等建设,在未来15-20年里,每年将新增水泥需求1000万吨。而且随着煤炭涨价,煤炭已经占到水泥生产成本的50%以上,而冀东水泥的煤炭价格低于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企业。今年三季报显示,冀东水泥的净利润、主营收入远远高于海螺水泥。

  而多家企业的争夺使冀东水泥的资产价格飙升,据本刊了解:十几家投资者计划参与冀东水泥定向增发,有的机构已经给出了每股15元以上的价格。当初,确定的价格是不低于11.45元,这是董事会前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打九折计算出来的。

  对中国建材、中国材料集团等大型集团的兵临城下,冀东水泥的上述高管对本刊说:“不管谁来,一个前提是:不能动我们的战略布局。”但他同时也表示,冀东水泥发展态势不错,本身没有被收购的需求,可作为国企,是否引进新的投资者却是国资委的事情。

  但这位高管对中国建材、中国材料集团的收购模式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南方水泥的运作模式。因为大家判断市政府如果一定要在这两家中选择一个,前者的可能性更高,毕竟,海螺计划认购冀东水泥定向增发股份也是战略性投资,比例不高,而中国材料集团在水泥行业的整合力度和声势看上去不如中国建材。

  据本刊了解,最终能否将冀东水泥揽入旗下,关健看各家的资金实力。

  “落子”南方

  各家水泥巨头争夺冀东水泥,源自冀东的战略地位,也是由于当前中国水泥市场的并购整合热潮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中国建材下属的南方水泥横空出世,触发了水泥行业的链式反应,一定程度上是这场狂热运动的催化剂。

  今年9月26日,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正式挂牌,拟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等南方“四省一市”的水泥企业,尽快使其水泥产能占浙江区域40%-50%,并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水泥产能达到1亿吨,成为东南四省一市地区的核心企业。

  华南、华东经济发达,水泥需求量大,有市场潜力,是水泥行业兵家之地。海螺水泥的“T”字型战略就是瞄准的这片区域。如果将这片市场据为己有,并能做大1亿吨的产量,中国建材就真的成为水泥行业领军企业,毕竟,行业老大海螺也才只有不到7000万吨。

  中国建材设立南方水泥的构想源自2004年,当时还曾期望借助外资的力量进一步整合中国的水泥市场。早前,中国建材集团总裁曹江林向媒体透露,当年,在宋志平带队下,中国建材高层赴海外考察,拜访了拉法基等全球知名企业,寻求合作。

  “当时,我们的水泥业务主要在淮海经济区,产能很小。拉法基问我们在哪里合作,宋总和我都不约而同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南方水泥。”曹江林说。据介绍,中国建材之所以选择在南方地区建立水泥联合企业,一是中国建材在福建水泥、江西水泥上拥有股份,有产权关系;二是东南区域富庶,水泥有刚性需求;三是该区域没有大的领军企业。

  为达目标,南方水泥不仅计划拿出100亿元(一期投资35亿元)的资金,而且还做了精巧的股权安排。

  据了解,南方水泥的股权结构: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的中国建材对其持股75%,浙江邦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2.5%,江西水泥持股4%,湖南省国资委和尖峰集团分别持股3%,北京华辰世纪投资公司持股2.5%。

  这样的股权安排,显示出中国建材这家央企的智谋与经验:抛开容易引起敌对的直接股权收购,将目标市场中的主导企业江西水泥、尖峰集团拉进南方水泥的股东组合里,用南方水泥进行大规模收购。一是对方容易接受;二是可以分享南方水泥未来的成长性,有吸引力,尤其是传言南方水泥计划做大规模后单独拿到海外上市。而湖南省国资委加盟南方水泥也将有助于减轻南方水泥在湖南的收购整合的难度。

  而与合作伙伴后续的股权安排也更具吸引力。据了解,按照合作协议,南方水泥与江西水泥的股权安排存在几个层次:一是江西水泥出资1.4亿元投资南方水泥;二是在南方水泥成立后,由南方水泥和江西水泥各出资5亿元,成立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由江西水泥合并报表。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江西水泥即借助央企完成区域内的水泥整合,又透过合并报表及持股南方水泥,使上市公司分享收益。尖峰集团也是类似安排。尖峰集团也在上市公司层面参股南方水泥,同时将尖峰在浙江境内的水泥业务的控股权让给南方水泥,但在潜力更大的湖北,尖峰则仍然保留60%的股权。而且尖峰集团和南方水泥组建的销售公司,两者各占50%,这等于是将南方尖峰的销售权部分收归己有。

  此外,浙江邦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2.5%南方水泥股权也很颇有深意。这部分股权的拥有者是浙江等新被整合的水泥企业的管理层。这种股权安排也产生了部分激励作用,刺激了这些企业与中国建材合作的积极性,"南方水泥有分拆到海外上市的计划,真的上市成功,股权将大幅增值,这些企业管理层的个人财富将暴涨。"一位接近中国建材高管层的人士告诉本刊。

  同样,如果南方水泥能够独立上市,作为南方水泥的股东,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等公司都是赢家。即便不能独立上市,也可以采用换股方式,直接将南方水泥股份换成中国建材的股份。

  拿下尖峰集团,南方水泥在浙江的收购整合就迎刃而解。据了解,南方水泥现在已经与浙江30多家水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奠定了在浙江省水泥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建材在浙江市场势如破竹,也与其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与其他省份不同,这几年浙江水泥市场饱和、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价格偏低, 全行业亏损。去年春节和今年5月份,浙江省内水泥企业二度停产。所以当中国建材4月份一到浙江,那些中小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中国建材去收购它们。现在,这些企业多数转让了控股权。

  而中国建材集团历史上就是福建水泥的股东,尽管福建水泥目前还未进入南方水泥平台上,但宋志平说,整合福建水泥并不困难。

  合围海螺、山水

  南方水泥若能够成功整合,将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福建水泥的资产“装”进南方水泥,中国建材等于在华南、华东棋盘上直接“提子”。并和其淮海经济区原有的中联水泥从地理位置上对海螺水泥形成了包围之势。

  一位大型水泥企业的高管对本刊说:“现在最难受的应该是海螺水泥,你看看地图,中国建材的南方水泥和早前收购的江苏徐州海螺已经对海螺水泥形成了钳制之势,海螺水泥向安徽周边省份外延式扩张的通路已经被斩断了。”

   据了解,海螺水泥是“T”字型(沿江、沿海)发展战略,目标市场是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其华东市场主要在长江两岸如安徽、上海等地,虽然浙江、江西目前进入得不多,但是在其市场战略范围内,现在南方水泥的“四省一市”的市场定位和海螺水泥“T”字型战略市场有部分重合。

  其实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早有交锋,结果是海螺水泥将徐州海螺卖给中联水泥,未能将江苏市场和大本营安徽省连成一片,丧失了占领沿海大片市场的机会。据了解,海螺集团2000年收购徐州水泥厂,其目的之一便是把海螺的根据地扩展到苏北,实现自己鲸吞华南、牵制华东的野心。徐州是海螺产业布局的要点,海螺非常看重,其引进德国生产工艺建设两条万吨生产线,这是业内少有的万吨线。但是,中联水泥显然不希望看到海螺把这块市场连成片。在徐州海螺紧锣密鼓地上马万吨生产线的同时,同处徐州的中联巨龙淮海水泥有限公司也开始建设一条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两者规模相当,在当地形成肉搏之势。后来在中国水泥协会的协调下,两者达成协议,海螺最终退出苏北。

  而拿下徐州海螺之后的中联水泥正式将鲁南、苏北、冀东这一区域的熟料产能连成了一体,为“控制中原,辐射京津,沿陇海一线成片形成大区域控制”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之后又通过收购,进军“水泥第一大市”——山东枣庄。“枣庄”这颗棋子在水泥巨头们的地盘争夺战中越来越事关全局。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水泥业是“得枣庄者得淮海,得淮海者得华东,得华东者得天下”。之后中联水泥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霸主”。

  南方水泥成立后,海螺水泥的命运尤其引人关注,类似徐州海螺的关键地点的争夺也许会再次出现。

  据了解,目前南方水泥又与江苏的一些水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如果合作成功,前者拿下江苏省大片市场,海螺水泥就失去从江苏沿海北扩的机会。

  其实,海螺水泥也在突围。以战略股东身份参与祁连山的定向增发,或许西北市场可能成为其下步扩张的目标;收购广西水泥企业,落子广西;计划参与冀东水泥定向增发,希望在北方寻找机会….

   除了不惜代价整合南方水泥,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今年也加快了扩张攻势,使另一家区域龙头山东山水集团颇感压力。成立于1999年的中联水泥势力范围定位在淮海经济区,拥有十多家大型水泥子公司。2005年以9.6亿元获得了徐州海螺全部股权后,在鲁南、冀东和苏北站稳了脚跟。今年6月又收购泰山水泥90%的股权、10月份收购了德州的两家水泥企业,强化了其在淮海经济区的领导地位。据了解,中联水泥计划通过收购等方式,使其产能规模达到3000万吨。

   目前中联水泥的直接对手是山东省最大的水泥企业山水集团。海螺水泥当初布点徐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遏制山水集团南下,当时山水集团已经牢牢控制了山东北部、胶东半岛一带,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到了山东北面的河北、京津一带。而中联水泥接手徐州海螺后,又收购枣庄的几家水泥企业,成为山东省水泥业老二。现在,南方水泥通过江苏省已经和中联水泥控制的淮海经济区连成一片,而且中联水泥还把触角伸到了山水集团传统市场的腹地--鲁中地区,其在青州日产6000吨的熟料生产线已经建设,在山东菏泽、青岛也建立了粉磨站。

  据了解,中联水泥正在谋取山东更多市场领地和份额。不久前,中国建材集团高层和山东省政府官员接触,计划和山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山水集团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毕竟,山水集团的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山水集团的一位高层告诉本刊:“山水早在2005年就引入摩根士丹利、鼎辉、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等外资组建为合资企业,估计明年上半年可实现IPO,但中联水泥的攻势很猛,对于其投资一两个生产线不要紧,我们很担心它把市场连成片,所以,我们也加紧在山东省的布点,巩固市场地位。”

  亚泰集团的“联合策略”

  在中国水泥业,冀东水泥、海螺和山水集团这样的区域巨头一度是市场的主宰者,但随着中国建材并购的加速,他们不得不需求突破。中国建材下属的北方水泥还在整合初期,局势不明这给了北方地区水泥龙头企业冀东水泥、吉林亚泰集团等一定的喘息之机。据了解,目前亚泰集团和冀东水泥正在试图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以进一步巩固两家在华北、东北的市场地位并分享双方在各自区域内的成长性。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亚泰集团希望和冀东水泥进行深度合作,一直在研究合作方式。”

  据了解,此前亚泰集团曾提出共同组建销售总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权,文件都起草好了,但由于水泥资产难评估,所以一直未有进展。比如,同样一个日产40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资产价值是不同的,如冀东水泥丰润一期工程投资额大约3.9亿元,而二期工程投资额就达到14亿多元,因为一期建设时,一些配套工程已经先期建成了,而二期建设时还要建设配套设施,故投资额大。

  “听说,最近亚泰集团又提出另一种合作思路:两家公司相互参股。比如,冀东水泥的公司,冀东自己持有51%,亚太持有另外49%;亚泰集团的公司,亚太自己持有51%,冀东水泥持有49%。这个办法看上去比第一个方案更有操作性。”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刊。

  据了解,亚太集团之所以积极推动两家合作,除了中国建材的威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冀东水泥已经渗透到东北三省,在亚泰集团的地盘上占据了优势。

  据了解,冀东水泥2000年开始“三北”布局,当时,国外水泥企业拼命向中国低价出口,企图占领华北市场,甚至在每吨离岸价45美元,到岸价却20美元的亏本情况下仍然大量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冀东水泥不得不拓展市场,寻找利润补充。

  “冀东水泥到东北市场一看,哪里市场好的不得了,每吨价格比河北要高100多块钱。2000年,冀东水泥承债式收购吉林松江水泥厂,这家企业已经停产,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们几次到冀东水泥,希望被冀东水泥并购。冀东水泥收购后两个月,松江水泥厂就开始生产,并以低价销售,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在区域市场上,要想获得话语权,必须要有足够的市场份额(20%-30%)。亚泰集团占据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长吉经济带、哈大齐经济带的主要市场,是水泥行业的东北王。 该集团是老国有企业,生产成本高,冀东水泥的销售策略使亚泰集团十分被动。当初亚泰集团也想收购松江水泥厂, 但嫌价格高(1.83亿元),放弃了。后来找冀东水泥谈判,欲出价2.83亿元从冀东水泥手中收购松江水泥厂,让冀东水泥撤出吉林,但后者不肯出手。目前,在原来亚泰集团的地盘上,冀东水泥在吉林已经与其平分秋色,黑龙江也建设了大型熟料基地,辽宁基本上是冀东水泥在主导市场了。”一位水泥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本刊。

  据了解,冀东水泥目前加大“三北”布局,不仅在华北扩张产能,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都在扩张,并计划将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连成一片。

  冀东水泥的一位高管对本刊说,“去年底冀东水泥还认为自己的三北布局已经基本到位,向外扩张的欲望不很强了,但就在这时候,沈北新区开始建设,滨海新区、南堡曹妃甸港区、南堡油田的发现,我们发现华北又成了我们新的起点。”

  “所以亚泰集团期望结盟冀东水泥,后者的市场需求潜力庞大,其市场范围内利润也比较高,而且又打不过冀东水泥。而冀东水泥也有合作的动力,毕竟现在矿产资源基本掌握在各区域龙头的手里,没有石灰石矿产,开辟新战场无疑是无米之炊。”上述业内人士说。

  争抢“绿地”

   两个水泥企业整合平台并不能充分实现中国建材的扩张意图,今年10月初中国建材又和唐山市签订协议,准备再造一个百亿规模的北方水泥。至此,中国建材的三大水泥整合平台:南方水泥、中联水泥、北方水泥的框架已经基本清晰。如果目标实现,中国建材将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

  宋志平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建材正构建的三大水泥并购平台,争取最终能形成2-3亿吨水泥年产能,占全球市场10%、中国市场20%、中国单个区域市场30%的份额。

  而中国建材为何展开如此大规模的行业整合?据了解,国资委针对央企整合的政策导向是中国水泥行业整合硝烟的重要背景之一。据了解,自2005年国资委抛出了行业"前三甲"的说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又表示,未来三年内国资委将根据利润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为中央企业排名,届时未到行业前三甲的企业将被强制重组。

  “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两家建材类央企,均涉足水泥产业,但水泥资产规模都不够大。在国资委加快央企整合的大形势下,都不想成为被吞并对象,两家企业都有极强的规模扩张欲望。前者在全国东部大规模布局,后者则在新疆、甘肃收购水泥企业,势头也很足。”一位水泥行业人士说。

  宋志平指着中国地图,告诉《证券市场周刊》:“绿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的目标。原来我们在新疆、甘肃等地的水泥企业里有部分股权,后来我们退出了,集中在绿色地区发展。”

  而所谓的绿地市场,正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水泥需求刚性强、利润高,发展潜力比较大。

  如前文所述,这块绿地市场便在新竞争力量的渗透下,打破了原来的“楚河汉界”。

  据了解,多年来国内一些大型水泥集团在市场布局上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约定。比如冀东集团与海螺集团就有“海螺不过河、冀东不过江”的默契,因此双方一直相安无事。同样,海螺集团和山水集团在市场区域划分上也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现在南方水泥和海螺水泥就形成正面交锋之势;中联水泥和山东山水集团贴身肉搏;北方水泥目前以谁为整合平台尚未确定,但这个区域是冀东水泥、吉林亚泰集团的地盘,他们也是一边扩张,一边防守。 而另一大央企中国材料集团也在向这块绿地市场扩张。2005年以来,该集团先后收购了西北地区的天山股份、赛马实业。今年天山股份加快了在江苏省的布点,新建生产线,扩大产能。

  争夺市场,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新建生产线,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市场上的竞争外,水泥企业也开始了融资赛跑。海螺水泥正在和有关部门沟通,希望能够在明年2、3月份增发新股;冀东水泥定向增发已经快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不久就要路演;中国材料集团即将发行H股......

  整合效果存疑

  虽然中国建材声势逼人,在南、北、中三条战线上进行整合,但业内人士对其整合效果仍然存疑。

  据了解,目前国内水泥业进入以行业龙头和央企为主的市场整合,全国性扩张的主体有海螺集团、中国建材、中国材料集团,地方性收购的有祁连山、拉法基、高盛。中国建材和海螺集团的发展风格显然不同。

  海螺是内生型的增长,而中国建材的增长几乎都是跑马圈地式的并购,通过并购组建起来的大型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也会面临一系列的内部整合问题。

  一位研究人士对本刊说:“南方水泥明显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邦联型集团’,6家股东中有政府部门,也有当地的民营水泥企业,还有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而且从其与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的股权安排上,尤其是组建合资公司,让后两者财务并表,可以看出中国建材很急切,希望尽快做大规模,但这样做的效果却可能是欲速则不达。”

  一位行业分析师也告诉本刊:“南方水泥的模式很像中联水泥,我们曾经去中联水泥调研过,旗下公司是松散型的整合,控制力不够强,我觉得到现在为止,中联水泥仍然是在整合的摸索过程中。”

  他说,“中联水泥未完全实现在整个系统内人、财、物的统一调度,仅仅是协调、划分势力范围,在品牌、营销策略上也没有完全统一。 其实要完全统一也有难度,因为他们收购的企业成员,规模、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差距较大。”

  一位大型水泥企业的高管也说:“中国建材整合成败关键要看它整合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只是以做大资产规模为第一要求,对被收购企业质量要求不高,只是解决了企业归属问题,长远看没前途。若是进行产业整合,向被收购企业注入新的东西,对被收购方来说才有价值。”

  今年9月26日,在南方水泥挂牌仪式上,一些加盟南方水泥的浙江企业老总也来到现场,其中一位老总后来向记者表示:“浙江的水泥企业被南方水泥收购后,有的进入南方水泥,有的干脆就退出了水泥市场,我觉得退出时机还是不错的,而且现在外资、国内大型企业并购,水泥资产价格已经被抬起来了,同时水泥业出口退税等政策取消,盈利能力降低,不赚钱。何况现在新型干法水泥的重复建设又抬头了,浙江就是新型干法恶性竞争的典型区域。所以现在退出时机很好。如果南方水泥能够将浙江市场、产能有效统一起来对浙江水泥业和南方水泥都是幸事,否则也很麻烦。”

  海螺:先发优势受到挑战

  中国建材依靠股权收购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对正处在战略转型中的海螺水泥形成很大的冲击。

  外资“斩首式”收购海螺水泥至今未果,这家水泥业第一大企业的全国性扩张又受到中国建材的钳制。中国建材的大面积收购,产能后来居上,和海螺水泥已经十分接近。而在地域上,中国建材将市场布局在海螺水泥的势力范围,并对海螺水泥形成包围之势,可能会直接影响海螺水泥产能扩张和战略布局。

  先发优势和并购战略的碰撞

  在南方水泥的揭牌仪式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用三年时间使水泥产能达到一亿吨,占领东南经济区30%的市场份额。而2006年底,海螺水泥的水泥产能约为8200万吨,现时在华南及华东市场占有率约为10%和20%。

  对于中国建材集团深入海螺传统的优势领地长三角地区,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表示,这种纯粹以股权投资方式做大“量”的做法不容乐观,其判断依据是中国建材近期收购企业均处浙江内陆地区,原有杂乱无章的布局和过于激烈的竞争使得大部分水泥企业效益较差;而且企业自有矿山的缺乏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位海螺水泥的内部人士则表示,海螺水泥在浙江的产能不到公司总产能的10%,近两年也无扩张打算,所以与以浙江为主的中国建材并无市场冲突。

  但重要的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大手笔并购使海螺水泥的转型战略明显受到影响。“海螺水泥在经历过‘大量新建产能’的第一阶段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第二阶段后,已经向‘并购扩张产能’的第三阶段转变。”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凡表示,“通过收购兼并而非单纯的新建生产线来实现自身产能的扩张,是国际水泥巨头在步入成熟期后普遍的做法。”

  在华东、华南地区,新型干法比例分别已经占到了80%和40%以上,新建产能的机会成本增加使得水泥企业对生产线的直接并购更富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优质石灰石资源和未开发区域越来越少,除华东华南外的其他地区龙头已牢牢控制了各自的区域市场份额,海螺水泥以原有新增生产线的模式来实现产能扩张的难度加大。“2007 年海螺水泥熟料产能增速下降到15%左右。”李凡说。而据中金公司的数据,海螺水泥自2002年上市以来,熟料产能保持着年均48%的复合增长率。随着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陆续投产,海螺水泥将在2008 年完成第二阶段的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项目带来的成本优势大幅释放后,海螺水泥的下一步支撑点亟待出炉。

     海螺水泥的成功,在于先发的战略决策:率先抢占长江两岸石灰石的资源地区,建立了熟料生产基地;率先攻占经济飞进的华东消费区,建立了销售终端(粉磨站、中转库以及其他销售网点);率先在“黄金水道”港口自建码头,成就了低廉的运输成本。

    而海螺水泥2004年起,战略重心向第二阶段注重提升效益、节约成本的内涵式增长转变时,同样在行业内最先全面推广余热发电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不过,未来对海螺水泥来说,能否在并购扩张战略上继续保持领先则是关键一步。

    战略转型和内部整合各有难点

    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的布局区域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主市场并不重叠,但在江西、湖南有区域交叉。

    在湖南省,海螺水泥原有一条生产线,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为180万吨和240万吨,其“十一五”规划中,生产线将加至五条,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提高至900万吨和680万吨,到2010年计划占领该区域4000万吨需求量35%的市场份额。在江西省,海螺水泥原有生产线仍为一条,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为90万吨和240万吨,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生产线将加至五条,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提高至540万吨和680万吨,占领该区域3000万吨需求量35%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中国建材落子湖南后将在2010年之前投资30亿元,以整合发展湖南韶峰水泥为基础,快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而湖南省政府则承诺为其在区域产业规划、用地、矿权和企业重组改制上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在“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不再引进(或批复)新的水泥投资者,不再核准或批复新的水泥项目。在江西,中国建材同样与当地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新建及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江西的水泥产业,在2010年将使江西南方万年青水泥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3000万吨。

    那么,未来谁将在跨区域的并购扩张中略胜一筹?

    “我们希望达到的是一种共赢的状态。整合后,水泥行业的盈利水平将提高。”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当然只有在站稳了脚跟后,我们才有实力和对手进行谈判。”

    站稳脚跟谈何容易?从事过水泥行业并购的专家冀书鹏表示,中国建材能否异军突起的关键在于其文化整合,在于其是否能摆平旗下各“诸侯”之间的关系。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建材的扩张速度过快,其本身的管理能力是否能托住如此庞大的规模值得质疑。从中国建材先前整合的淮海经济区水泥市场的情况来看,除原先并购的徐州海螺,其他水泥企业在中国建材收购后的盈利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不管中国建材最后的整合结果如何,短期内从产能扩张的角度来讲,中国建材的出现确实阻缓了海螺水泥的收购进程,在海螺水泥酝酿战略转型之际,两者势必会出现一场博弈战。”李凡认为。

    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则指出双方各有优势,中国建材的策略主要是将规模做大,像浙江省这样的市场本身经济增长空间相对小,水泥企业几乎没有盈利,但中国建材试图通过快速收购的方式来整合控制该地区,从而形成区域定价权;而海螺水泥的优势在于领导班子和管理水平,它发展战略的成功在于选择了最具高速成长的市场。

    “海螺水泥良好的战略布局带来的资源成本等优势有着不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建材‘空降式’的运营模式并不能与海螺这方面的成本优势媲美,但中国建材具有资金优势,通过布局有可能形成全国网络化管理等优势。”冀书鹏说道。  

    如何给水泥资产定价

    以每吨水泥产能的投资额衡量并购价格,当前水泥企业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有关专家提醒企业盈利能力是定价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资产定价是重要环节,但水泥企业的收购定价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南方水泥收购、联合30多家水泥企业,具体的收购价格等却并不明确,只说南方水泥的总成本、总体规模,不谈单个企业收购价格。

    “水泥企业的定价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以企业的净资产作为浮动基础,双方协议定价。”海螺水泥董秘章明静表示。

    根据国资委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应当由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结果的90%。

    “对水泥资产评估时,中介机构一般推荐采用重置成本法得出的企业净资产价值。” 一位从事过水泥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评估人士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最通用的评估方法为收益法。但由于它本身建立在模拟和假设的基础上,主观随意性较大,较易被人为操纵。因此,虽然中介机构出具了收益法和成本法两种评估报告,并购双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普遍地采用成本法下的净资产值。

  “但这种净资产表明的仅仅是水泥企业现时的成果,并不能很好的代表企业未来的价值。谈判中还有很多未来因素会被考虑进去。”这位资产评估人士表示。

  联合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认为,每吨水泥产能的投资额是衡量并购价格的一个常用参照指标。

  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的吨产能投资成本(新建)大概位于200元至400 元之间(地域之间吨产能投资额的差别较大),其中包括了对石灰石矿山开采权、粉磨站以及熟料生产线的投资额。如果该企业在并购中以该指标为定价基准,一般会将符合当地情况的每吨产能投资额乘以企业的全部产能。

  现在每吨产能投资额在并购竞争中不断飙升。2005年11月,世界第一大水泥企业拉法基斥资3.78亿人民币(包括后补充协议)收购了四川双马大股东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66.5%股份。当时申银万国的调研报告中显示,四川双马实际在运行的仅为本部7条湿法窑生产线,合计产能约200万吨。据此得出,法拉基收购时每吨投资成本约为284元。类似的,海德堡在入股冀东水泥陕西子公司后,曾欲出资13亿元收购冀东水泥29%的股份,根据冀东水泥1500万吨的产能计算,每吨水泥的收购成本约为298元。

  而至2007年9月,华伦集团从秦岭水泥大股东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处获得20.08%的股权时,付出了6.34亿人民币的代价。当时500万吨的产能已是秦岭水泥的乐观估计。所以,秦岭水泥在各水泥巨头的轮番竞价后,每吨水泥的收购成本至少已经达到了634元,高出国内水泥市场吨投资成本(300元左右)的一倍多。“这其中当然不乏其他谈判因素作用,但并购成本的升高是毋庸置疑的。”这位联合证券的分析师表示。

  不过,并购专家冀书鹏提醒投资者应更加全面看待水泥企业的价值,“光有产能还不够,还需要考虑这个产能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强弱。首先需要足够的市场需求,否则这个产能没有任何价值;另外吨产能利润空间要大。”

  水泥产能的消费能力与企业所辐射市场的水泥需求大大相关,在选择市场需求旺盛区域的情况下,辐射区域面积的大小也对水泥产能的消费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辐射区域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运输能力。

  “海螺水泥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其占据了长江中下游这条黄金水道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除了海螺,以及在抵挡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布局的拉法基,国内水泥企业都不具备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了。”冀书鹏说。

  据了解,在安徽铜陵、安庆、池州、马鞍等城市都配有海螺水泥的专用码头,2006年仅沿江港口海螺水泥的吞吐量就达2000多万吨。其在江苏、浙江的水泥、熟料粉磨站均布置在沿江和沿大运河两岸。

    “获得股权的多少也会对并购的定价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控股企业可能会比参股企业的价格高出50%”冀书鹏说,“被购企业对区域市场的定价能力、协定后续生产线投入资金额等都影响定价。”据了解,现在水泥资产定价又采用“吨企业价值”也就是“EV”指标,即企业市值加上净负债除以产能。而在A股近两年来的牛市行情,上市公司市值在上升。所在水泥收购成本在不断上涨。  

    外资搅动中国水泥业收购大战

    当前,中国水泥行业的收购战缘起于几年前外资的“大举入侵”。

    2004年10月20日,国内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山水集团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在山东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摩根联合鼎晖投资正式入股山水集团,以5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山水全部水泥相关资产部分的30%股权。然其计划的2007年香港上市并未实现。

  2005年12月28日,海螺水泥集团与战略投资者MS Asia Investment Limited(摩根士丹利的附属公司)和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海螺水泥1.8亿股股份分别转让给这两家战略投资者。但是该协议尚未得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的批准。2006年7月,高盛收购内蒙古蒙西水泥40%的股权。虽然蒙西集团水泥产能当时只有700万吨,但是这次收购让高盛正式步入国内水泥行业。2007年8月30日,高盛入股浙江红狮集团,并计划向红狮投资6亿元人民币,取得红狮集团25%的股权。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红狮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福建,未来它将在浙江西南部,并向福建市场进行扩张。”

  除去上述国际投行的大举收购,国际水泥巨头企业拉法基也开始了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布局。2005年11月15日,双马集团的大股东--绵阳市国资委及双马集团工会与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公司(简称“拉法基中国”)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双马集团89.72%的国有股权和10.28%的股权转让给拉法基中国。根据四川双马半年报透露,2007年5月,这项股权转让协议获得了证监会的最终审批。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宋志平《经营30条》100条金句

“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在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宋志平老师是优秀国有企业家的典范,在他任期内,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两家资不抵债的央企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2024-04-03 并购 股权 宋志平

少则几亿,多则百亿投资!海螺水泥持续布局

海螺水泥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展示了其在水泥主业的持续巩固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推动。杨军董事长指出,公司的骨料产能已位居国内前列,且骨料销量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商混产业也实现了稳定的销量和效益增长。海螺在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上的投资表现出手阔绰,项目不仅覆盖水泥业务,还扩展到其他建材产业。展望2024年,海螺水泥计划继续加强水泥主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寻找并购机会,并推动骨料和商混产业发展,以此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利润增长提供支撑。

冀东水泥: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将是行业的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

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未来水泥需求将呈现出下行走势,行业将进入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

华新水泥海外扩张加速!熟料产能规模直追海螺

这对低迷的行业和华新将产生哪些影响?“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一剂良药吗?

并购、股权合作、新建...海螺水泥加快商混布局

当前,水泥需求下滑严重,为提升市场份额,海螺水泥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布局混凝土市场,增强终端市场控制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9

甘肃省

¥ 382.91
2024-04-2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9

云南省

¥ 312.85
2024-04-2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9

重庆

¥ 328.95
2024-04-29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9

广东省

¥ 324.44
2024-04-29

湖南省

¥ 316.08
2024-04-29

湖北省

¥ 319.39
2024-04-29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9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9

安徽省

¥ 313.99
2024-04-29

浙江省

¥ 342.2
2024-04-2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9

上海

¥ 332.73
2024-04-29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9

吉林省

¥ 358.29
2024-04-29

辽宁省

¥ 324.97
2024-04-2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9

山西省

¥ 315.65
2024-04-2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9

天津

¥ 338.21
2024-04-29

北京

¥ 339.43
2024-04-30 10: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