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水泥需求量超亿吨

2008/05/22 00:00 来源:

......

  地震发生后,除了救援和防疫外,灾后重建也受到各界的关注,而与之有关的水泥产业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昨日,中材国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地区正在建设中的拉法基水泥厂虽然主体工程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局部的传输带、设备部件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需要维修。这个水泥厂正由中材国际旗下的一家公司承建。

  事实上,地震发生后,位于重灾区的水泥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水泥企业损失过亿,多数水泥厂都停产检修。而国都证券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预计,在中短期内,地震灾害将直接带来逾1亿吨的水泥需求。

  据了解,目前受地震影响的水泥厂,除了都江堰的工厂外,拉法基另一个位于江油的水泥厂部分生产设备设施受损已经全部停产,而德阳的利森水泥因地震损失过亿。此外,阿坝州有5家水泥厂、绵阳3家水泥厂、什邡3家、德阳2家水泥厂企业受损严重,均停产检修,最快恢复生产也要在约1~2个月后。

  中材国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们就接到拉法基都江堰水泥厂的电话,虽然主体结构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塔架出现了一定的摇摆,不能正常使用。需要专家进行评估,并对零部件进行更换,才能正常生产,这个过程大概在两个月左右。

  记者从中国水泥协会获悉,除了峨眉山水泥厂、川威水泥厂和四川金顶水泥厂外,灾区各水泥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德阳利森水泥生料库钢筋严重倾斜、下沉,回转窑已弯曲变形。目前全厂仅留有30余人值班,其余人员已安全转移,损失过亿。

  尽管灾区的水泥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灾后重建对水泥的需求将达到1亿吨。

  金元证券分析师徐传豹认为,地震带来的水泥需求量将远超年初雪灾对水泥需求的影响,四川水泥业仍将较快增长。去年四川水泥产销量分别达到5052万和6214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21.95%、26.73%,到2010年产销量有望超1亿吨,相比2007年未来3年需求增量4000万吨左右。

  国都证券也在报告中认为,本次地震造成超过300万座建筑物倒塌,预计在中短期内将直接带来逾1亿吨的水泥需求。

  据了解,目前四川水泥企业有310家,平均企业规模20万吨,低于全国平均24万吨的规模,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27%。

  对于灾后重建对水泥价格的影响,中盛投资分析师杨永强对记者表示,水泥是一个区域性比较强的产业,由于运输半径在300公里以内,运输成本比较高。因此灾后需求量的增大对当地水泥厂的毛利率肯定会有较大的提升,不过这要看政府是否进行价格控制。

  尽管海螺水泥等企业赴川投资建立新的生产线,目标直接瞄准灾后重建。但中材国际有关人士表示,新建一条生产线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而且一条生产线投资就在几亿元,如果仅仅为了灾后重建而设厂,很难保证会有很好的效益。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葛洲坝水泥与嘉华特种水泥举行交流座谈

双方作为水泥行业“特种兵”,业务契合度高,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聚焦做强做优做大特种水泥业务,进一步强化沟通对接,推进优势互补、务实合作。

建材企业未批先建,环境违法遭重罚37.5万元!

某建材企业因未批先建,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37.5万元。

2024-06-06 水泥 搅拌车 砂石

千里奔袭!两广某龙头水泥企业的熟料“杀”向东北!

维护行业大局、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摒弃狭隘利益,携手合作,共克时艰。

向“实”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光伏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增加。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升级,布局未来产业如量子信息等,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水泥价格攀升,新国标与产能调控加速行业整合,供需关系改善可期

水泥价格因成本上升和错峰限产上涨,新国标和产能调控政策加速行业整合,供需关系有望改善。新国标提升生产成本但保障品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府计划控制水泥熟料产能在18亿吨,淘汰低效产能,加强产量监测,助力环保和碳排放管理。这些措施将利好头部企业,促进行业结构优化。

2024-06-06 水泥熟料产能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1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