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襄樊市不断为新型墙材发展注入活力

2007/11/13 00:00 来源:

......

  “十五”以来,襄樊市坚持“宣传引导、政策支撑、资金扶持、择优培育、堵疏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墙材。发展新型墙材企业221家,新型墙材产量达到19亿标砖,新型墙材运用比例达到45%。据测算,“十五”期间,襄樊市利用发展新型墙材,节约标煤15万吨、耕地4000余亩,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00余吨。

  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为新型墙材发展提供助力。

  为增强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禁实”与建筑节能意识,“十五”以来,襄樊市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专题文章,转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发布“禁实”通告,刊登“禁实”倒计时,报道“禁实”与建筑节能活动,在人民广场、诸葛亮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用现场解答问题、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新型墙材、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文章、图片100多篇(幅),市建委、墙革办翻印并分发宣传资料、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6000多份,举办建筑节能与“禁实”行政执法专题宣讲会3场。

  二、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新型墙材发展提供动力。

  为给新型墙材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襄樊市先后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市建委的名义出台了13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与之相配套,市建委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制定了《襄樊市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从设计源头、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严把“禁实”关口的要求。同时,市建委将“禁实”执法权委托给市墙革办,指定专人,分片负责,将“禁实”执法落实到位。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襄樊市新型墙材的发展。

  三、发挥墙革基金扶持效应,为新型墙材发展注入活力。

  “十五”以来,襄樊市加大墙革专项基金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用经济杠杆促使工程建设各方业主选用新型墙材。全市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率达到70%%,其中仅襄樊市区征收面就达到100%,年征收专项基金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襄樊市积极发挥专项基金的扶持效应,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骨干生产企业进行资金帮扶。“十五”期间,帮扶资金共计500余万元,帮扶骨干企业20多家,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据统计,全市221家新型墙材企业,生产品种己达三大系列20多个。目前,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新型墙材企业己有2家,500万以上有5家,新型墙体材料己在襄樊市场占主导地位,实现了新老墙材交替的历史性转折。

  四、不断强化市场监管,为新型墙材发展提供推力。

  为推动新型墙材的健康发展,“十五”以来,襄樊市不断强化市场监管。一是严把市场使用关。市建委分别与8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95家施工企业、13家监理企业、9家设计单位签订了襄樊市城区“禁实”与建筑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对市区“禁实”和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多次拉网式检查,并联合新闻媒体对违规项目进行公开曝光。自2006年市区实行“禁实”以来,共签发《“禁实”与建筑节能整改通知书》42份,对3个违反“禁实”规定、屡教不改的工程项目责任主体进行立案查处,最高处罚金额达50万元。目前,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己达50%。2006年底,在全省建筑节能与“禁实”专项督查活动中,襄樊市名列第二。二是严把产品销售关。襄樊市对新型墙体材料实行登记推广管理制度。同时,投资30多万元购买检测设备,配备专车、专人,对进入市场的新型墙材进行抽样检查,对抽样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一方面邀请专家制定解决方案,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工种的技术培训。先后三次举办混凝土多孔砖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生产技术人员150多人,使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新型墙材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1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