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网首页 [企业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个人注册] 会员说明 联系我们 0571-8599983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分享到:
  2013-06-09  
水泥产能过剩再掀“口水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水泥作为国务院明确列入重点调控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六大行业之一,产能过剩问题被认为是困扰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近日,身为龙头老大的海螺水泥反驳“产能过剩”,认为目前水泥产能过剩并不严重,该“非主流”论调,一时间石破天惊,引起业界一片哗然。

水泥产能到底过不过剩?

观点一:严重过剩
  坚决遏制新增产能。目前水泥等传统产业产量增速有所加快,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不顾行业发展大局,仍继续新增产能。为管住产能过剩的“入口”,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针对地对一些地区和水泥企业新建新的产能提出了警示。[全文]
  水泥产能已突破30亿吨。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泥产能已突破30亿吨,全国人均水泥产能已超过2.3吨,远超国际人均水泥消费1吨的红线。水泥行业陷入全国性、全局性产能严重过剩困局,被认为是行业不振的罪魁祸首。[全文]
  水泥需求增长难敌产能扩张。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掌握的在建项目正常进度情况测算,2013年全年新点火项目规模在1.2亿吨左右。由此推算,2013年全国新增水泥产能增速在7.5%左右,市场需求大致增长6%,产能过剩的压力将有增无减。 [全文]

观点二:过剩并不严重
  海螺水泥:2012年,世界水泥产销量约39亿吨,中国水泥产销量21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5%。到去年底,全国共有熟料生产线1637条,其中日产2000吨以上的熟料生产线有1257条,熟料总产能为16亿吨,再加上20%的石膏、混合材,换算成水泥,年产能不足20亿吨,根本达不到30亿吨。
  “按国际标准看,国内水泥是17-18亿吨产能,并没有达到市场认为的过剩程度。”当然,这一数据的前提条件是落后产能的淘汰。海螺高管透露,“水泥协会要取消32.5水泥,公司极力主张取消低标号水泥。以高等级水泥标准来看,到2020年国内水泥需求将保持在15亿吨的水平,产能过剩并不严重。[全文]
  红狮水泥:目前全国水泥企业共计3900多家,一条5000t/d熟料生产线产能可以排到全国前150名,意味着国内小产能达到3800家左右。根据欧美国家关于新型干法水泥的定义,应该全是5000t/d以上生产线。可见,所谓全国性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小产能的过剩。[全文]
  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我国水泥总产能已达30亿吨是站在部门角度说的。实际上,水泥是大家干出来的,不是我们批出来的。不管是国有、民营,还是外资,只要有市场、有竞争力、技术先进,都可以参与竞争和发展。水泥工业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淘汰落后,通过市场竞争加快结构调整,从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全文]

过剩不过剩谁说了算?

  产能利用率:水泥产能年利用率的正常范围为70%-80%。据工信部数据,2012年底,全国水泥产能达30亿吨,产能利用率创新低至72.7%。
  人均产能:工信部颁布水泥准入条件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
  然而,目前全国水泥行业真正的产能利用率和人均产能几何?尚待主管部门核实。

是加强调控还是市场化竞争?

观点一:调控管住产能过剩的“入口”
  自2003年12月23日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开始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发布了与水泥产业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文件多达38个,但其产能过剩顽疾仍无法根治。[全文]
  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的38号文明确水泥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和核准。
  为管住产能过剩的“入口”,自去年以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针对地对一些地区和水泥企业新建新的产能提出了警示。[全文]

观点二:市场竞争利于结构调整
  近日,海螺水泥二〇一二年度股东大会在海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交流现场,高管直言“38号文发布后,小企业开始买卖批文,影响更糟糕。我们担心这些控制新产能的批文都沦为一纸空文。”公司反而建议,国家应该放松审批,完全市场化,这样海螺的优势就发挥了。
  在外界的眼里,面对水泥行业轰轰烈烈的协同保价,海螺水泥更多是袖手旁观。海螺高管同样对机构投资者表示,“市场向上时协同效果比较好,向下时效果并不好。其实市场竞争更好,协同会丧失份额,破坏竞争格局。”[全文]

产能过剩客观存在

  从当前现实上海螺也是认为过剩,因为海螺附设了落后产能的淘汰条件。对于落后产能的界定随着经济发展会不断升级。想当初,年产4.4万吨立窑也曾鼓励过。不过,当前对落后产能界定应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或地方有更严的淘汰目录为准。按此目录,真正能框进淘汰的量也不多了。一步走向取消低标号水泥生产似也不太现实,因此,当前产能过剩是客观存在。
  海螺对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和趋势独立自主作出“不随流”判断的勇气值得大家尊重。尤其是对水泥发展走向判断坚持看“高”更是对行业健康发展信心的鼓舞。[全文]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

1、唯市场机制才能承担根治产能过剩的重任
  放松行政审批:水泥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应用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
  提高行业标准。取消P.C32.5级水泥,提高水泥质量标准;大幅提高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运用经济手段加速淘汰低效率和落后产能。[全文]

2、“禁”“减”可抑制水泥产能过剩
  曲靖市水泥工业协会朱学良认为:当下要抑制水泥产能过剩必须从“禁”、“减”两个方面入手,促使水泥行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运营轨道。
  “禁”:就是禁止一切形式的水泥熟料新增产能的出现,这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确保现有的量不增加。
  政府:应该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的规定并加以落实;
  职能部门:要抛弃局部利益的思想,积极参与抑制水泥新增产能项目的审批工作。
  投资者:应有前瞻性的眼光以全局性的境界来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减”:就是淘汰一切落后水泥产能,同时对一些已获得核准文件的项目劝其暂缓建设,整合现有的水泥产能,确保在现有量的前提下减少。
  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节能减排,以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相关政策要求来抑制水泥新增产能。
  职能部门:对于已经取得水泥熟料建设核准文件的项目,可以采取延期建设等方式来抑制水泥新增产能。
  投资者:对于“倒卖”水泥核准文件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以不能变更投资者的方式来抑水泥新增产能。[全文]

结束语:
  高价并购、市场协同和严控审批,是产生水泥产能过剩的原因。只有运用市场机制,放松行政审批,降低批文价值,业主就会失去新建生产线的动力,产能过剩就会迎刃而解。[全文]

如何看待水泥产能过剩之争?

对于海螺水泥反驳产能过剩的观点,您有何看法?

 
观点

  中国水泥网评论员冉冉:水泥是实行市场调节价的产品,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制定,并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从投资上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的方式效果不佳,因为地方政府会变通,部分投资者进行“投机”,致使投资方向与实际产生扭曲。郭文叁认为国家应该放松审批,完全市场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即充分发挥市场这一只无形手的作用也许比单靠行政管理更有效。[全文]
  中国水泥网网友A:低强度的32.5级水泥,再加上施工不规范,造成了多少建筑事故?想想地震中那么多的惨死的孩子,难道不该痛定思痛,提高水泥强度标准?
  中国水泥网网友B只有放开市场竞争,中国才能产生世界十强水泥企业。所谓市场协同,实际上就是不容置疑的市场垄断,国家必须予以坚决、强有力的打击。
  中国水泥网网友C:厮杀后的10年会迎来水泥行业好光景吗?市场竞争对于大水泥集团是好事,而小水泥企业就面临挑战了。
  中国水泥网网友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看现在的光伏行业,在各地地方政府考核招商引资政绩下,无节制扩产,最后没有一个赢家。
  中国水泥网网友E:如果水泥行业一味地被干预,缺少市场竞争,发展到最后将会像今天移动、联通、电信几个国企鼎立,用户叫苦不迭的局面吧?
  中国水泥网网友F:海螺水泥不愧是龙头企业,底子硬,看来前些年的抱团作价已经让很多的水泥企业在技术、管理等都麻木了,寻求竞争以后必定是另一番景象,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很残酷,但只有这样行业才会发展,政府和协会扮演的角色是守夜者,所以站在市场角度,我还是支持海螺寻求竞争的看法的。
  中国水泥网网友G:根据国际标准,国内水泥差能并未达到市场认为的过剩程度,以高等级水泥标准来看,到2020年国内水泥需求将保持在15亿吨的水平,差能过剩并不严重。支持海螺观点。
  中国水泥网网友H:政府最应该干预的,是保证社会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国家环保标准。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产量,让高污染的生产线继续存在。希望政府提供一个能自由竞争最大程度发挥效益而通向环保的市场!
  中国水泥网网友I:水泥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盲目的扩充性生产和恶性的价格竞争都使很多的水泥企业苦不堪言,如何走出困境,为水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缓解水泥产能过剩现象并不是通过政府一味的阻止,而是延伸水泥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延伸水泥产业链就是要做强以水泥熟料为龙头的主业,加快拓展骨料市场,加大发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并且发展研发设计和商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相关多元产业,这样水泥企业才会减少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中国水泥网网友J:水泥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应用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放松行政审批后,项目批文失去价值,业主就不会千方百计、不计代价取得批文,而会考虑产能过剩后,得不到投资回报而放弃新建,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促进水泥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本期责任编辑:许玉婷 刘冰
邮箱:news@ccement.com
更多热点新闻,欢迎扫描二维码收看
联系我们  -   行业资讯  -   水泥价格  -   地区频道  -   在建项目  -   水泥指数  -   水泥备件  -   热词搜索  -   网站地图
  • 客服热线:400-8888-870
  • 媒体运营:0571-85871513
  • 杭州总部:0571-85300321
  • 会员咨询:0571-85999833
  • 研 究 院:0571-85871670
  • 投稿邮箱:news@ccement.com

©1997-2022 水泥网版权所有 | 浙ICP备20002115号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30066 |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近期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