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独家]试论水泥行业从产能过剩到黄金十年的嬗变途径

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造就了短缺经济,我们所以进行了改革,并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我们又造就了过剩经济,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宏观调控,这种调控甚至调控到了各个微观层面,可过剩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呢? ......

  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总裁诸葛文达 

  记忆中的小时候,计划经济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是短缺的,不管什么东西都很好吃。改革开放以后,物资开始变得丰富,老家是1983年分的田地,从那时起,再没有被冻挨饿过。

  第一次的宏观调控好像发生在1983年,调控的目的都是因为某样东西多了。此后,松松紧紧的,三五年一次,直到当下。水泥、钢铁、汽车等行业的结构调整,也从那时候一直延续到现在,产能也一直在调控中不断增加。回过头去看,如果按照那时候的调控目标不折不扣的实现,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的,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估计也会打折扣。反过来,用现在的实际产能去看那时候的看目标,那是如何的微不足道,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不靠谱。最不可理解的是房地产的调控,房价涨了,就控制房地产商拿地造房不让他赚钱,结果地价也高了,房价也高了。

  终于到了当下,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水泥产能达到了30亿吨,钢铁产能达到了10亿吨,汽车产能超过了3000万辆,还有大部分行业也达到了类似的极大的过剩程度。放眼望去,几乎都是过剩的行业,包括太阳能、多晶硅、苹果手机、电商等看似高科技的行业,好像都过剩了,而且现在各种新兴行业也越来越容易达到过剩。

  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造就了短缺经济,我们所以进行了改革,并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我们又造就了过剩经济,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宏观调控,这种调控甚至调控到了各个微观层面,可过剩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呢?

  观点一:过剩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宏观调控无法改变过剩经济,不适当的调控甚至会加剧过剩经济的过剩程度。除非重新大锅饭,但我们很快就会享受到短缺的痛苦。

  在历次调控中,中央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调控,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各级官员也很负责任,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是无法改变过剩经济,这说明过剩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无法改变过剩经济,不适当的调控甚至会加剧过剩经济的过剩程度。其原因如下:

  1.政府在某行业过热时采取宏观调控,迫使行业降温,产能增长放缓甚至倒缩。但随着社会对该行业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一旦到该行业产能产生缺口时,必然导致产品价格暴涨,从而引发又一轮投资狂潮,导致产能过剩。

  2.政府在某行业产能有缺口时,会大力鼓励各行各业投资该行业,这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特殊表现,结果该行业产能疯狂增长。当该行业产能增长超过社会对该行业的产品需求的增加时,必然出现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暴跌。我们这时候会追责谁造成了产能过剩,但没有哪个裁判会判自己失责或错误,因此追责毫无意义。

  3.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在某行业过热时,听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话,那么该企业必然在行业发展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反之,如果该企业在行业低迷时,不抓住机遇,逆势扩张,也会被其他企业抢走发展机遇而落伍甚至被淘汰。即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被发展所裹挟,没有被裹挟的,要么是退出,要么就是落后或失败。

  4.宏观调控会导致行业忽冷忽热。在行业过冷时,精明的投资者会去搏取政策放松时的机会;在行业过热时,其他的投资者会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而大量涌入。因此在客观实际上,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的结果也必然是使产能过剩的程度更加严重化。

  5.没有宏观调控,产能也必然会过剩。因为只要有利润,行业的投资必然会扩大;如果没有利润,还是会有大量的投资投入,期待依靠技术进步、扩大产能等手段降低成本获取生机甚至挤垮对手。

[Page]

  观点二,既然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需要琢磨的是如何适应和利用产能过剩,并变产能过剩为产能优势。

  1.产能过剩对社会带来的好处:

  1)产能过剩使得物价稳定在合理位置或合理位置以下,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消费能力。

  2)产能过剩使得国家储备及民间储备得以建立,使得物价趋稳。反之,短缺会导致囤积居奇,物价暴涨,如逗你玩\蒜泥很等屡屡上演。

  3)产能过剩使得投资和消费有可能选择更好质量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使用寿命,并因此而降低了对各种资源的消耗。

  4)产能过剩不会浪费资源,因为只要消费者不浪费,生产者不可能因为产能过剩就盲目生产倒入东海而浪费,它只能主动或被动地控制产能发挥,以确保资金流的运转。

  2.产能过剩对企业带来的好处

  1)产能过剩促使企业追求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产能过剩产生的产能壁垒,使得行业内外的资金不再盲目投资,行业协会也会因此而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限制新增产能的形成,从而为行业的稳定提供了前提条件。

  3)产能过剩迫使行业内各企业改变单一靠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的管理思维, 而是转向内抓管理,外靠品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道路, 从而使行业变得相对理性.

  4)产能过剩促使行业内加快进行兼并重组联合,并最终形成有市场控制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的产生,又对其他想进入行业的新旧势力产生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轻易介入该行业。

  观点三,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经过的初级阶段,但不是中级模式。 价格战可能仅仅是得天下的手段,但绝不是守天下的好方法。

  产能永久过剩迫使行业的企业竞争模式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模式转向综合能力的竞争,从而促进了行业的提升。

  价格竞争是一种竞争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战,消灭或减少竞争对手,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在下一轮的市场增长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当某一产品的市场扩大空间几近消失甚至趋向萎缩,而产能却严重过剩,并且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价格战会变得没有作用,两败俱伤的结果是必然的,一不小心被行业外的实力机构整编也是可能的。可见,企业要在这种情况下胜出,需要另外的智慧和赢利模式。这些模式,现在已经有各种尝试,本处不作详述。

  观点四,夕阳行业是很好的好行业。

  要清醒认识到水泥行业是夕阳行业,夕阳行业需要着重考虑的不是产能扩张,而是要着重考虑当前利益及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资金储备,因此,夕阳行业更需要合作共赢,也更容易实现合作共赢,水泥行业即将迎来黄金十年。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率超过了50%。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用不了10到15年时间即可实现城市化率80%的目标。之后,城市化的进程会迅速慢下来,因为即使再发展100年,我们也不可能实现100%的城市化率。

  与城市化率相对应的是水泥的用量在今后的10年可能还能维持在相对的高位,比如每年20亿吨左右。但10年后,估计会迅速下跌到每年10亿吨以内。按照目前的产能,水泥行业今后10年的产能发挥率预计在70%左右;10年以后,将进一步衰减到30%以下。

  由于现有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大,都有了一定的市场纵深,其他超强势企业虽然可以重挫其他企业, 但也难以彻底不费力的吃下(除非他自愿) ,因此,如果采取盲目的竞争模式,结果必然两败俱伤,并且随着市场消费量的逐年下滑,好日子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少。

  既然拼死搏杀的意义不大,那么合作就是必然。就像国与国之间一样,通过多年的战争,如果谁也无法吞并对方,最终还需要按照现有的实际控制线确定疆界,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一阵子。企业间合作的模式有各种各样,在此不作赘述。

[Page]

  现在,我们试图通过模拟测算,来分析一下各种状态下的赢利状况和退出能力,模拟的前提假设条件如下:

  假设1:在某一市场区域,有2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X集团和Y集团,产能各为1亿吨,另有10家中小型企业集团ZI-Z10 ,总产能1亿吨,平均每家1000万吨。该区域市场消费能力为2.1亿吨。

  假设2,在该区域水泥价格为200元/吨时,本地企业可以利用价格优势实现外销3000万吨;在该区域水泥价格为250元/吨时,内销和外销达到抵消平衡点;在该区域水泥价格为300元/吨时,外区域水泥可以销入该区域3000万吨(即本区域消化外区域的过剩产能3000万吨)。

  假设3,外区域水泥输入的平均运费提高金额统一按照50元/吨计算。

  假设4,各集团付现总成本(按照产能发挥70%计)如下:

  X集团200元/吨

  Y集团220元/吨,

  ZI-Z5 集团   200元/吨,

  Z6-Z10集团  220 元/吨 。

  产能发挥降低10%时,成本按照提升10元/吨计算,产能发挥提高10%时,成本按照降低10元/吨计算。

  假设5,每100万吨产能总投资为3亿元,即:

  X集团总投资300亿元,

  Y集团总投资300亿元,

  ZI-Z5 集团总投资各为  30亿元,

  Z6-Z10集团总投资各为30亿元 。

  试模拟计算各种状况下各类企业的盈利状况(模拟计算,与财务核算有差异):

  1.混战状态下的盈利分析:

  假设在混战状态下,平均产能发挥率达到80%,产地销售2.1亿吨,本地区水泥外销3000万吨,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00元/吨。其中:
  X集团产能发挥85%,成本185元/吨,价格195元/吨;

  Y集团产能发挥75%,成本215元/吨,价格205元/吨;

  ZI-Z5 集团产能发挥90%,成本180元/吨,价格190元/吨

  Z6-Z10集团产能发挥70%,成本220元/吨,价格200元/吨

  经计算毛利润如下:

  X集团: 85000万元

  Y集团达到 :-75000万元

  ZI-Z5 集团: 9000万元(合计45000万元)

  Z6-Z10集团:-14000万元(合计-70000万元)

  状态分析:

  1)效益最好的X集团收回总投资需要30年以上(为简化分析,此处未考虑所得税,实际上折旧也是回收投资的渠道之一,此处也不作考虑,下同),即该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也将陷入长期低效的泥潭。

  2)效益不好的Y集团需要40年耗尽资本,如果他有局部市场是X集团攻击不到的,是盈利的, 可能更不容易破产。

  3)效益最差的的Z6-Z10集团需要20年耗尽总资产,如果负债比例控制在50%,理论上10年破产,实际可能会快一点。

  4)Z1-Z5集团虽然总规模不大,但因为装备水平较高,管理链条短,资产负债率低等原因,是X集团和Y集团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2.适度控制产能状态下的效益分析:

  假设在适度控制产能状态下,平均产能发挥率达到70%,产地销售2.1亿吨,外销内销相抵为零,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50元/吨。其中:

  X集团产能发挥75%,成本195元/吨,价格245元/吨;

  Y集团产能发挥65%,成本225元/吨,价格255元/吨;

  ZI-Z5 集团产能发挥80%,成本190元/吨,价格245元/吨

  Z6-Z10集团产能发挥60%,成本230元/吨,价格255元/吨

  利润如下:

  X集团: 375000万元

  Y集团达到 : 195000万元

  ZI-Z5 集团: 44000万元(合计220000万元)

  Z6-Z10集团: 15000万元(合计90000万元)


  效益分析:

  1) 效益最好的X集团收回总投资只需要8年, 即如果8年内该企业不再对水泥行业追加投资,理论上它可以把300亿元原始资本赚出, 作为其他投资;而这时候,由于他的主业是盈利的,原有的资产也是很有价值的。

  2) 效益最差的的Z6-Z10集团需要20年挣回总资产,如果负债比例控制在50%,理论上10年收回,实际上可能会快一点(采取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减少负债资产等手段)。

  3.较大程度控制产能状态下的效益分析:

  假设在较大程度控制产能状态下,区域内所有企业统一控制产能发挥率达到60%,全部实现产地销售1.8亿吨,并让外地企业进入3000万吨(30家,每家100万吨),市场平均销售价格300元/吨。其中:

  X集团产能发挥60%,成本210元/吨,价格305元/吨;

  Y集团产能发挥60%,成本230元/吨,价格300元/吨;

  ZI-Z5 集团产能发挥60%,成本210元/吨,价格295元/吨

  Z6-Z10集团产能发挥60%,成本230元/吨,价格290元/吨

  外地进入水泥 3000万吨,成本200+50元/吨,价格280元/吨

  利润如下:

  X集团: 570000万元

  Y集团达到 : 420000万元

  ZI-Z5 集团: 51000万元(合计255000万元)

  Z6-Z10集团: 36000万元(合计180000万元)

  外地企业: 每家3000万元(合计90000万元)

  状态分析:

  1) 在这种状态下,效益最好的X集团收回总投资只需要5年,即如果他的资产负债率50%的情况下,30个月他可以归还所有债务,为企业转向其他领域创造极好的条件。

  2) 效益最差的的Z6-Z10集团需要8年挣回总资产,如果负债比例控制在50%,理论上5年即可收回投资本金,实际上可能会快一点(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减少负债资产)。

  3)Z1-Z10 的企业效益也很好,大型企业集团这时候也要注意Z1-Z10 的企业因为利润驱动而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合作破局 ,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定点打击。

  4) 外地企业长途奔袭,扣除运费,获利并不多。如果他也采取限制产能的做法,他自己获益的同时,本区域企业的效益还将提升。

  5) 如果区域外企业为了提高效益,也合理控制产能,那么他的价格获得提升,即保障了其自身的利益,又避免了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把本区域过剩的产能抛射到区域以外,也是常见的手法,有些人乐此不疲,实际上是害人害己,这一点在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4.极大程度控制产能状态下的效益分析:

  因涉嫌垄断,走向被民众痛恨,被国家打击的反面,故不作详细分析。

  通过几种状态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过度竞争是一种狭隘的竞争,这种竞争甚至会导致某个行业在其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竟然连投资都没有收回,这必然会影响该行业所有企业的转型再生能力。相反的,在适度控制竞争烈度的情况下,优势企业可以更多的获取合理利润,投向其他长生命周期的行业,即实现收获夕阳行业黄金十年的收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从容转型,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观点五,梦想形成超大的单一集团是灾难的开始

  形成大的企业集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集中度,从而适度控制市场,获取合理的长远的效益,但如果企业追求独霸天下,也就埋下了危险的炸弹。

  首先,独大的企业,对内,必然会因为没有了压力而懈怠;对外,必然因为骄横而丢掉了市场。最终,要么消失,要么被切割,又回到了原点。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并将继续证明。大企业需要学习两乐模式,即需要学会强者与强者的合作,否则,它会像暴秦一样,把几十代先王积累的基业在统一天下的暴富中,短短十几年间透支殆尽。

  其次,由于现有的水泥企业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管理能力,优势企业为了达到独大的目标,利用价格战绞杀对手,预计也难以实现其目标。那么,如果他发动持续的价格战,损害的还是他自己,顺便害了别人。如果他把其他企业长期压制在亏损边缘,他自身也只能获取薄利。而时间是最宝贵的,黄金十年,只有10年,少一年就是少了10%。这时候如果其他行业整合完毕,水泥行业必将成为他们的盘中美餐。

  再者,终于有一天,他独霸了水泥天下,可是他突然发现,水泥的消费量降低到了人均300kg以下,他耗尽资金建设或收编的产能没有了用武之地,而员工需要发工资,政府期待税收增加,那是否是一场悲剧呢?


  可见,珍惜当下,合作共赢,收获黄金十年,并适时转型,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等到水泥用量衰减时,水泥行业的资金已经得到回收并形成其他有效的资产,对企业、股东、员工、社会、国家才是真正的负责。

[Page]

  观点六,2013年泛长江流域水泥行业市场形势谨慎乐观,行业效益预计恢复性增长50-100% 。

  即将过去的2012年,泛长江流域的水泥行情正如笔者在2011年年末的预测一样:看淡。2011年行业协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是2012年看淡的主要依据,因为人性的特点是好了伤疤必然会忘了疼,并变得贪婪,自私,结果必然如此,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结果。

  好在龙山爆炸又一次提供了行业反弹的转机(某些企业因祸得福也会再思),实干兴邦和新型城镇化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核心,水泥企业管理者的心态也在经过大半年的搏杀后又变得相对的心平气和,笔者对泛长江流域2013年的水泥行情保持谨慎的乐观,预计平均价格会比2012年回升30-50元/吨 ,效益会比2012年增加50-100%。

  2013年,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以下几个看点:

  1.海螺水泥的经营和考核模式有何转变?

  2.西南水泥在川渝地区的协同效果有无加强?

  3.区域封闭的策略在部分地区能否成功实现?

  以上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仅当抛砖之用,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

编辑:王中倩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诸葛文达:试论水泥行业的未来

10年内需求下跌到10亿吨以内是超高概率的!

[评论]豪瑞分拆北美业务,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2023年,豪瑞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前所未有的强大,提前两年实现了2025战略目标。全面展示了该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卓越业绩和战略成果。与此同时,豪瑞打算分拆北美业务上市……

2024-03-22 原创 深度评论

[评论]地下管网改造能来带多少水泥需求?

2024年2月份,住建部表示未来每年将改造10万公里以上的地下管线,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笔者推算,此类项目每年将带来水泥需求量1000-2000万吨左右……

2024-02-29 原创 深度评论

[评论]注册成立新公司,海螺又有大动作?

2月20日,镇江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该公司由海螺水泥全资持股,海螺水泥并未对设立子公司的缘由做出解释,这引起行业的极大关注,行业低迷之时,海螺这个动作意欲何为,向市场释放什么信号呢?

[评论]节后水泥市场表现如何,后续怎么走?

3月份南方地区随着气温回暖,预计需求率先恢复,但北方地区仍然滞后,加之“两会”召开及项目部署和资金落地需要时间,预计今年一季度市场压力较大。

[评论]产能布局优化调整,西部建设加速开拓新市场

为应对行业总需求下行趋势,西部建设积极调整产能及市场布局,在传统优势区域减量提效,并努力开拓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新市场。目前,新拓市场销售和产能占比正在持续提升当中……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3-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6.51
2024-03-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3-28

青海省

¥ 416.22
2024-03-28

甘肃省

¥ 372.95
2024-03-28

陕西省

¥ 337.92
2024-03-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3-28

云南省

¥ 333.10
2024-03-28

贵州省

¥ 323.46
2024-03-28

四川省

¥ 335.19
2024-03-28

重庆

¥ 314.76
2024-03-28

海南省

¥ 402.19
2024-03-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2.68
2024-03-28

广东省

¥ 345.22
2024-03-28

湖南省

¥ 312.87
2024-03-28

湖北省

¥ 292.32
2024-03-28

河南省

¥ 303.42
2024-03-28

山东省

¥ 301.62
2024-03-28

江西省

¥ 323.45
2024-03-28

福建省

¥ 311.74
2024-03-28

安徽省

¥ 308.50
2024-03-28

浙江省

¥ 317.92
2024-03-28

江苏省

¥ 281.08
2024-03-28

上海

¥ 312.73
2024-03-28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3-28

吉林省

¥ 331.13
2024-03-28

辽宁省

¥ 302.53
2024-03-28

内蒙古自治区

¥ 341.23
2024-03-28

山西省

¥ 324.87
2024-03-28

河北省

¥ 347.07
2024-03-28

天津

¥ 338.21
2024-03-28

北京

¥ 349.43
2024-03-28 21: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