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刘长发:面对产能过剩 水泥工业路在何方

根据对产能过剩的界定,目前我国水泥产能的过剩程度为绝对过剩,这就意味着我国水泥工业将在长期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运行。应当如何应对呢?那就是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进入2012年,随着国家为应对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而采取的4万亿元投资刺激措施及其辐射效应对水泥需求的拉动效应逐渐消失,旺盛的水泥市场需求骤然降温,2009年以来的全国水泥行业到处欢歌笑语的风景不再,今年上半年,水泥售价大幅降低,企业赢利明显下滑,目前依然未见回暖迹象,于是,全行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产能过剩对水泥工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水泥工业的发展前景普遍担忧。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拥有全球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2011年水泥消费量占全球的57.3%,当前的水泥市场需求尚处在上行区间,仅仅是需求增速的较大幅度降低全行业即感阵阵寒意袭来,一旦水泥消费高峰期过去,出现水泥消费绝对量的减少,依照目前的发展方式,情形将不堪设想,产能过剩条件下水泥工业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了全行业面前。本文拟通过对水泥产能过剩程度的评估,探究引起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产能过剩对水泥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而对产能过剩条件下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作初步探讨。

  一、对目前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程度的评估

  (一)对水泥需求变化规律的认识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地区)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水泥需求的总量带有一个普遍性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图  一个国家(地区)水泥消费变化曲线示意图

  在t1以前为经济起步阶段,水泥消费量较低,进入t1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水泥消费量逐年增大且增速加快;但当接近tr时,水泥消费量接近峰值且增速趋缓直至为零,到达水泥消费的峰值;tr过后,水泥需求量将逐年降低,增速为负值,直到te,水泥需求增速以零为轴线,上下小幅波动,大规模建设阶段结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成熟期,对水泥的需求量趋于一个定值,也被称之为动态平衡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渡过大规模建设阶段,目前正处在水泥消费的动态平衡期,年人均水泥消费量大都保持在300-500公斤的范围内,日本在水泥消费高峰时年消费量超过1.2亿吨,而目前的年消费量不足4000万吨。我国正处在本轮经济建设周期的大规模建设阶段,水泥消费需求尚处在上行区间,根据规划院初步研究,我国水泥消费峰值期大约在2020年左右出现,以目前我国的水泥实物质量计,水泥消费峰值期的年水泥消费量可能落在23.5 ~25亿吨的范围。

  (二)对产能过剩的界定

  通常来说,当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大于产品市场需求时,称之为产能过剩,可分为即期产能过剩和长期产能过剩,所谓即期产能过剩是指某一时间节点的产品供大于求,而长期产能过剩则是指相对于长远稳定市场需求(如图中的E点)的产能过剩情况。对于水泥产品而言,长期来讲,如果把产能控制在图中E值以下,则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阶段的水泥市场需求,但如果把产能放到≥R值,则会使得在水泥消费峰值过后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在规划一个国家(地区)水泥产能发展目标时,可以设定一个产能控制值M,根据规划院的研究,M值可取0.7R左右,这样,如果生产能力控制在M值上下,则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满足大规模建设阶段的水泥需求量,同时也可避免水泥消费高峰期过后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而tm~tm’期间产生的供需缺口(图中划斜线部分),可以通过区域间水泥贸易甚至国际水泥贸易的途径解决,通常所说的控制总量,就是要把水泥产能控制在M值以下。根据图所示的水泥消费变化曲线,水泥产能过剩有如下几种情形:

  1.当水泥产能大于E值小于或等于M值时,为相对过剩,这样一种产能过剩属于合理过剩或必要过剩。

  2.当水泥产能大于M小于或等于R值时,为相对控制过剩,这样一种产能过剩属于不合理过剩,或称失控性过剩。

  3.当水泥产能大于R值时,为绝对过剩,这样一种产能过剩属于完全不合理过剩,或称无控制性过剩。[Page]

  (三)对目前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程度的评估

  新世纪把中国水泥工业带入了发展的春天,短短十余年间,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预分解生产工艺--我国称之为新型干法水泥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0年的12%一跃而为2011年的近87%,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实际生产能力超过16亿吨,且目前尚有200余条生产线在建,待这些项目建成投入运行,预计年水泥产能将突破30亿吨,即使按照我国水泥消费峰值的最高值25亿吨计,超过30亿吨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高出峰值期的水泥需求,与水泥消费峰值R比,至少过剩5亿吨,与合理控制值M比,至少超出12.5亿吨,更长远来看,如果按照日本动态平衡期水泥需求量仅相当于水泥需求峰值的1/3估算,则相对于动态平衡期的需求量,至少过剩21亿吨。根据前述对产能过剩的界定,可以把目前我国水泥产能的过剩程度评估为绝对过剩,这就意味着我国水泥工业将在长期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运行。

  (四)对引起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回顾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在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水泥新型干法的发展用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如火如荼等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各路英雄,或新建、或并购,跑马圈地,在追求规模扩张方面争先恐后,可谓各显神通;不少不具备水泥生产经验的投资者,凭着对市场商机的敏锐感,也纷纷进入水泥行业淘金;海螺水泥“熟料基地加粉磨站”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为复制,各种规模的水泥粉磨站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浙江现象过后的此现象、彼现象,新型干法水泥投资热在不同区域此起彼伏;短短数年间,动辄数千万吨,甚至上亿吨产能的超大型水泥企业“横空出世”,在中外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如此疯狂的发展,焉能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那么,在疯狂发展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呢?

  1.是受短期利益驱动下的非理性发展行为所致。由于缺少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作指导,不少地区误将未经科学研究和论证的本地区可能出现的最大水泥需求量(大多为凭经验推断)作为水泥工业发展的总量控制目标;许多投资项目缺乏称得上科学意义上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以满足通过项目核准为前提的“可批性研究”成为众多咨询机构普遍遵循的潜规则;有些项目甚至违反项目建设程序,先开工建设,后履行核准申报程序;大型企业间的规模扩张竞赛,成为产能过剩的推手;一些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的大力度招商引资,客观上又为加剧产能过剩推波助澜。

  2.是政府对行业发展管控乏力或失当所致。市场条件下,政府对水泥工业发展的管控有所放松,由于水泥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的空间较大,并未对控制总量引起足够重视,尽管在不少文件中提出了控制总量的要求,但缺少跟进的具体措施;投资体制改革后,水泥投资由批准改为核准且核准权下放到省(区、市),大部分省(区、市)多部门【一般为发改委和经贸(信)委】具备核准权,一些地区由于竞相核准投资项目而使水泥工业发展几乎到了失控程度;针对过度投资引发的产能严重过剩,国务院2009年下发了38号文件,旨在抑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盲目扩张,现在看起来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2010、2011两年每年都有200多条生产线建成投产,且目前依然还有200余条生产线在建。

  3.以资本驱动为主的行业发展机制成为过度投资的推手之一。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逐步形成的,到上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追赶任务,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与此同时,新型干法技术也变成了行业共有技术,消除了产业进入的技术门槛,虽然一方面为产业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但也为商业投机提供了可乘之机,回过头来看,过去十余年间的不同区域水泥投资热,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商业投机炒作起来的。[Page]

  (五)产能过剩对水泥工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经历了3次快速增长时期和两次产能过剩,第一次快速增长时期为“文革”前,以湿法窑、立波尔窑、预热器窑、立窑为发展主体,尤以湿法窑和立窑居多,中央投资主要发展旋窑水泥,地方投资主要发展立窑水泥,在市场和投资双短缺的条件下,并未形成产能过剩,而是长期供不应求,水泥使用按计划调配;第二次快速增长时期为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条件尚未具备,大量立窑工艺在全国纷纷发展,出现了以立窑水泥投资为主体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上世纪90年代,立窑水泥占比一度超过80%,1996年水泥市场第一次出现供大于求局面,也是我国水泥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产能过剩,那次产能过剩是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的产能过剩,且属于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的暂时相对过剩,并未对水泥市场构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第三次快速增长期为进入新世纪后,水泥新型千法的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以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取代落后水泥工艺为主要标志,新型干法水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直到产能严重过剩,这次产能过剩由新型干法水泥高水平重复建设所致,而且属于长期绝对过剩,将对水泥工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在目前企业竞争力参差不齐、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极易引起市场过度竞争,把水泥行业引向长期低效益、无效益、甚至亏损的惨烈运行状态,今年上半年的行业运行情况预示着这种趋势的可能性。

  2.将对行业整体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01~2011年,全国水泥行业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792亿元,如果再加上在建项目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的溢出投资,总投资估计突破1万亿元,如果水泥行业因为产能过剩从此陷入过度竞争,那就意味着将有数千亿元投资血本无归,并因此连带产生相当规模的银行呆坏账,此外,不少项目是通过民间不同融资方式建设起来的,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局部地区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二、面对产能过剩,水泥工业怎么办?

  前述分析是在假定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产能严重过剩必然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深刻不利影响,但并非完全不可避免。首先,我国目前依然还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水泥需求还处在上行区间,即使水泥消费峰值期过后,水泥消费量也不会突然大幅度下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多为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预计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水泥市场规模还会保持在17.5亿吨/年以上的水平,这就为我们应对水泥产能过剩的影响留出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其次,世界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早已过去,水泥消费峰值过后水泥工业也长期处在产能过剩的状态下运行,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完全可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所借鉴,因此,只要我们积极且理性应对,完全可能把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对行业发展利益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那么面对产能过剩,应当如何应对呢?温家宝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坚决、切实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水泥工业发展的指示精神。

  (一)采取强制措施,控制增量,坚决刹住水泥产能继续扩张的势头

  1.建议政府出台比38号文更加严厉的强制措施,至少“十二五”期间内,禁止一切形式的产能扩张行为。

  2.对在38号文下发后的违规投资行为进行清理并严肃查处,在强制措施出台后,建立强有力的贯彻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坚决遏制住水泥产能继续扩张的势头。

  (二)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存量,把产能过剩对水泥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坚持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的政策不动摇,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资源保障程度的要求,通过产业技术经济政策的调控,减少部分过剩产能。

  2.通过鼓励和支持市场正当和充分的竞争,使部分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的产能退出市场。

  3.通过标准创新,制定并出台结构工程用水泥和非结构工程用水泥标准,规范水泥生产和应用行为,禁止结构工程用水泥用于非结构工程,更禁止非结构工程用水泥用于结构工程,从而从产品供应侧和应用侧两个方向,促进存量优化。

  (三)理性推动企业间兼并重组,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度

  1.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提高产业集中度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产能叠加,简单意义上的产能叠加非但对提高产业集中度无益,而且有使分散的风险转变为集中承担的危险。

  2.在鼓励通过市场充分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过程中不可任意为之,必须旗帜鲜明地避免和制止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对凡是低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低价倾销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启动必要的调查、评估和惩罚机制,另一方面,对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垄断行为开征超额利润税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3.实现产业协同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竞争对手间在市场博弈中势均力敌的条件下,产业协同才会成为可能,形式上的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很难形成产业协同的条件,目前的市场竞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Page]

  (四)应对产能过剩的落脚点在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1.转变企业发展方式首先在于实现企业发展观念由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向追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的转变。

  2.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苦练内功,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入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要致力于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更为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产品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创新企业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3.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编辑:xuqi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冀东水泥布局海外水泥产能,拟收购中非建材

交易完成后,冀东水泥持有中非建材100%股权。

按备案产能生产!四川公开征求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

细则中的“产能”是指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申请审批的备案(批复)产能。

重庆发布钢铁等三大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30年前实现碳峰值

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旨在2030年前实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的碳达峰。方案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能效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和循环产业链建设。通过控制钢铁产能、推动兼并重组、发展短流程炼钢和高品质钢材,以及探索低碳和废物处理技术,力求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逐步降低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同时,加强废钢回收利用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以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关于2023年度广西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的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广西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遵循工信厅联原〔2018〕57号和工信部原〔2021〕80号文件要求,旨在严控水泥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附件提供了详细生产线清单。

2条新投产,5条已置出!湖南省公示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

从生产线情况来看,湖南省内14个地级市/州均有熟料生产线分布,生产线数量最多的是常德市(8条)和郴州市(8条),实际年熟料产能最多的是永州市,为1017.823万吨。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8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8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8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8

云南省

¥ 312.85
2024-04-28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8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8

重庆

¥ 328.95
2024-04-28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8

广东省

¥ 325.61
2024-04-28

湖南省

¥ 316.08
2024-04-28

湖北省

¥ 319.39
2024-04-28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8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8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8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8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8

浙江省

¥ 342.2
2024-04-28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8

上海

¥ 332.73
2024-04-28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8

吉林省

¥ 337.65
2024-04-28

辽宁省

¥ 324.97
2024-04-28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8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8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8

天津

¥ 338.21
2024-04-28

北京

¥ 339.43
2024-04-29 0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