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全国1-2月水泥产量超预期下滑,后市并不悲观!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宏观经济数据,2022年1-2月水泥产量19933万吨,同比减少17.8%,水泥产量下降幅度大幅超预期,水泥行业陷入谷底了吗?在笔者看来,水泥产量下降主要由以下三点原因引起.........

张立群:5.5%经济增速目标既积极又稳妥 2022年或成为新增长周期起点

“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实现难度如何?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在哪?...

专项债靠前发力要快而准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2022-02-21 地方债
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经济实现开门红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增长动能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基建、制造业成重点 多地投资目标增长超10%

今年以来,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资规模力度明显加大。经过梳理发现,包括河南、安徽等地提出了10%及以上的投资增长目标。从投向领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成为重要发力点。...

2022中国经济趋势报告— 稳中求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逐渐恢复,以及疫情基数效应的不断减弱,我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运行。...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稳投资”快马加鞭

近来全国上下“赶前抓早” 推进项目建设,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22年发行“开闸” 专项债发力稳投资稳增长

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5日,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42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

政策发力点适当前移 基建投资迎来拐点

在中央稳投资部署下,地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进度,并加快发债保障项目资金,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也明显高于去年,但在隐性债务监管并不放松等约束下,基建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此前两位数高增速。...

超前基建!快建大型风光基地!国家发改委“十大红包”来袭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抛出至少10个“大红包”。...

2022-01-19 基建 发改委
3.7万亿!投资金额还在增加!水泥需求蓄势待发!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稳增长”压力下,基建动能上行或拉动水泥需求企稳回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2022年1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吉林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地方债发行提前“开闸” 全年基建投资增长有望达到8%

相较2021年3月新增专项债才开始发行,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时间大幅提前。...

政策打出组合拳 中国经济“开门稳”

稳增长“组合拳”凝聚成力挺经济的强大合力,必将推动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重大项目火热开工 水泥需求有保障

展望全年投资,温彬认为,当前部分重大项目已经开工或蓄势待发,基建投资增长预计迎来“开门红”,全年在托底经济中有望产生明显成效。...

财政部下发1.46万亿新增专项债务限额

围绕“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多地加快了专项债发行进度。...

确保一季度平稳开局 一揽子稳经济举措将落地

稳工业、扩内需、惠企业成为2022年经济平稳开局的关键,地方版详细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生产受限 惠州两水泥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产值有所下滑

惠州塔牌水泥有限公司和华润水泥(惠州)有限公司生产情况受限,产值有所下滑,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同比下降11.9%。...

重大项目新年集中开工各地稳投资“赶前抓早”

多位专家预计,稳投资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不仅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还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经济日报:准确把握基建投资适度超前,避免以“适度超前”名义一哄而上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中央重提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既是基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托底经济增长的重要考量,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

财政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准确把握基建投资适度超前 避免新的地方债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多年的高位运行,已经让人们尝到了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甜头,也有力支撑和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世行预测8% 中国全年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稳增长”信号明显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如何稳住明年经济发展预期? 宁吉喆这样说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通过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扩内需稳外需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做好跨周期调节,聚焦于优化政策结构和保市场主体持续发力。...

2022年重庆经济这样干!

明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重庆经济工作如何干?12月20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基建投资明年上半年有望加快发力

在投资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增速略低于预期: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5%,涨幅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

张立群: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 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国内大循环就会全面畅通,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就会充分释放,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就会极大巩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必将全面落实。...

地方债提前批次额度下达,预期规模最多2.1万亿元

根据此前预算报告,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按照全国人大的授权和60%的限制比例,2022年可提前下达的提前批专项债最大额度为2.19万亿。...

中央经济会议定调!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水泥股集体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水泥需求有望得到改善。13日,水泥股集体回暖。...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基建投资增速料企稳回升

11月以来,发改委批复多个基建项目,同时,河北、广东、山东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推动稳投资驶出加速度。...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坚定前行

2021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基建投资增速料企稳回升

11月以来,发改委批复多个基建项目,同时,河北、广东、山东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推动稳投资驶出加速度。...

海外总产能达千万吨级别,华新水泥加快海外扩张步伐

作为中国水泥行业最早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之一,华新水泥近期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动作频频。 ...

2021-12-13 华新 海外
连提25个稳!中央部署2022中国经济!权威解读

“稳”有多重要?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稳”字一共提到了25次,中央对“稳”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怎么“稳字当头”?

会议除了对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方面政策进行部署外,还就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应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五方面问题进行着重阐述。...

央行连续4日操作1000亿逆回购 年内仍不排除降准

按逆回购口径统计,鉴于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实现净投放500亿元。...

2021-11-30 人民银行
贵州:力争2021—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万亿元

着力补齐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力争2021—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万亿元,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30%和50%以上。...

河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的咋样?已谋划各种项目约2.6万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

《报告》称,在国家部委指导下,河南省制定了1个总体规划、12个专项规划和9个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已于11月18日上报国务院。...

2021-11-24 投资 河南省
发力稳增长 专家预计明年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对于明年经济增长态势,专家普遍持积极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明年经济将延续2021年复苏动力和基础。“预计2022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左右,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

逐步摆脱对基建与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实现楼市“软着陆”

依赖“经营城市”模式进行发展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行为。...

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有所恢复

中国央行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1364亿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多项举措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

三个“变”与“不变”透析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三个“变”与“不变”之间,不难窥见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PMI指数略低于50%“荣枯线”背后的经济变化信号

日前出炉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6%,略低于50%的“荣枯线”,但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达到54.0%。这一先行指标升降之间,既折射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较为复杂的变化态势,也同时释放出中国经济运行中蕴藏的韧性和潜力。...

1 23 4 5 6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