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计1月CPI同比增速上升 PPI仍处向上趋势

1月份CPI、PPI和进出口数据将于近日陆续发布。业内人士预计,1月CPI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提高,在2.4%左右;PPI方面,预计同比增长6.6%左右,短期内或继续上扬。...

10位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抵御汇率风险 关注国企改革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中国经济遭遇8大不确定性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1月新增信贷有望再创新高 基建贷款料成主力

今年初信贷集中投放的特征仍很明显。银行本着“早放贷、早受益”的原则,势必尽早投放信贷以锁定优质项目。去年1月新增信贷2.51万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纪录,今年1月有望刷新这一纪录。...

年内频现违约兑现 年末遭遇代持危机

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很多传统产业都呈现出产能过剩现象,尤其是钢铁业和煤炭业的去产能和去库存,已经被提到国家经济工作管理的重点。...

混改成国企改革突破口 明年将继续受宠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国企改革方面,会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年GDP目标或定为6.5%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4日起在北京召开,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

多指标回暖 经济现企稳迹象

多位专家认为,物价、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多项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明年经济增速也许会保持低迷,但增长质量改善正在为经济走出周期底部积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基建投资和出口或将成为明年经济运行的亮点。...

深港通今日开通 1年或引千亿资金入A股

国泰君安参照沪港通计算,预计深港通一年将为A股市场带来750亿元-1500亿的增量资金,约占目前深证成指流通市值8.5万亿元的0.9%-1.8%,对市场短期流动性影响有限;另以沪股通开通以来日均4.2%的额度使用率统计,深港通开通一年预计可为A股带来1300亿元左右增量资金。...

“一带一路”步入2.0阶段 工程承包等企业率先受益

“一带一路”预期提升,正步入2.0阶段,未来将继续全力推进。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已与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完成对接,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订单达到1.36万亿美元,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0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与35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总额为3.12万亿元货币互换协议。G20会议后多边协议签署明显加快,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频繁落地,“一带一路”正步入2.0阶段。...

多家煤企扭亏为盈 谨慎看待明年煤价

由于煤炭市场销售形势向好,露天煤业、中煤能源等上市煤企相继预计2016年度业绩将扭亏为盈。分析人士认为,眼下煤炭行业产能依旧过剩,煤炭市场不容过于乐观。若明年煤价走低,且产量继续控制,煤企盈利情况将不及今年。...

强监管震慑“煤超疯” 煤价继续向上空间不大

伴随着供暖季的开启,煤价飙涨,用煤方四处抢煤,煤市乱象不断刺激着供需双方的神经。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偏高的煤价及供应短缺不会成为常态,“去产能”依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先进产能的释放、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及其他政策的实施,煤价继续向上空间不大,将逐步趋于稳定和理性。...

煤超疯遭调控 三大煤企集体表态下调煤价

近日,发改委再次对煤价进行调控,希望控制“煤超疯”,维护煤炭市场的稳定。尽管煤价仍旧在疯涨,但三大煤企却带头集体下调了煤价。分析师表示,在有关部门希望控制煤价的背景下,大煤企降价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但市场煤价仍旧取决于供需,由于目前处于需求旺季,供大于求,煤价暂时并不会下跌。但必须承认的是,“煤超疯”是不理智的,并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

四季度投资增速有望逐月回升 9月CPI料涨1.6%左右

国家统计局即将发布9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货币政策将注重传导渠道,继续推动信贷社融合理增长。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将比上月小幅回升,在1.6%左右,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逐月回升。...

8月CPI预计增长1.7% PPI跌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近期将陆续发布8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8月CPI同比增速将比上月小幅回落,在1.7%左右,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债转股箭在弦上:方案或年底前出台 僵尸企业被排除

8月中旬以来,国务院表态“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权转股权”,多部委研讨的债转股指导意见初露端倪,中钢集团、渤海钢铁集团的债转股方案陆续传出……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债转股已箭在弦上。...

产能过剩行业债券 有陷阱也有馅饼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盈利复苏态势疲弱的大环境下,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的过程可能才刚刚开始。市场人士指出,监管层去产能、去杠杆、防风险意图明确,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压力和再融资难度仍然较大,叠加后续到期债券较多,信用违约风险仍将持续暴露,防风险这根弦不能轻易放松。...

7月CPI涨幅料进一步放缓 下半年稳增长力度将加大

国家统计局本周起将陆续发布7月宏观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或为1.7%左右,比上月进一步放缓。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投资增速或继续放缓,随着下半年政策力度加大可能企稳。...

央企层面改革全面铺开 横向整合、易主转型成重组热点

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资本运作将沿着怎样的路径推进?从蓄势看爆发,今年已有约60家国企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其中包括16家央企公司,还有将近30家国企启动了大股东股权转让。经过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试点和探索,无论是央企内部整合还是央企集团重组、地方国资整合,主要模式都已确立。...

十三五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 带动水泥需求回升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发布,“十三五”期间,铁路网新增规模接近3万公里。有分析预计,投资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

去产能打响攻坚战 三季度将进入实质执行及落地期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去产能正进一步加速。近期,国资委、发改委密集部署去产能,明确了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据悉,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的实施方案有望下发,国资委也制定了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并在央企进行了全面部署。业内人士指出,三季度去产能将进入实质执行及落地期,伴随供给侧改革提速,煤炭、钢铁市场或持续回升,行业重组有望加速。...

受累产能过剩 水泥公司上半年业绩不佳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申万水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发布了2016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金隅股份预增,四川双马扭亏,冀东水泥预计首亏,天山股份续亏,塔牌水泥预减。整体来看,受产能过剩、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水泥制造上市公司普遍业绩下滑。...

供给侧改革发力 水泥等三行业吸金逾10亿元重回“风口”

经历了几个交易日的震荡整理,昨日A股市场再度发力上涨,以供给侧改革概念为主的煤炭、水泥、钢铁等权重蓝筹股成为了推动股指上行的主力。...

机构预测二季度GDP增速6.6% 未来政策更倾向稳增长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二季度经济数据,多家机构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会从上个季度的6.7%放缓至6.6%。...

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速是6.7还是6.6? 下半年风险加剧

二季度GDP增速以及上半年经济增长即将于7月15日左右公布,从目前多家机构看法,以及前海传媒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观点,大多数二季度前景保持乐观,不过有三分之二则对下半年经济前景保持谨慎。...

货币政策且看且行 未来降准仍存可能

英国公投选择脱欧之后,全球央行联手宽松预期升温,加之年中时点流动性边际趋紧,再度引发市场对央行降准的期待,货币宽松会否加码也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

稳投资将多管齐下 基建仍唱主角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释放出稳投资的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表示,展望下半年,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能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将持续担负投资主力重任,增速有望在20%以上。...

9位大佬发声中国经济 反驳关于“产能过剩”的当下流行观点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下半年积极财政将持续发力 地方债发行规模料增加

下半年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托底经济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业内人士表示,调控政策将向“宽财政+稳货币”转变,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在减税降费、优化支出结构和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在教育、医疗、农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加快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和地方税务体系的建立。...

民间投资乏力:基建被挤出 地产难分羹

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减速,累计同比增长率下降到5.2%,只相当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5%)的一半。最近中金公司研究部的一份报告对民间投资进行了解析,其中揭示了制造业对于民间投资的重要性。...

山水的公章去哪了:中国债市奇葩事件考验投资者神经

近期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讽刺地将“山水的公章”“中城建的娘”并列为“挡在安然兑付路上的大山”,用来形容债券持有人的奇遇:山水水泥连续违约,争夺控制权的新老管理层围绕公章归属互相指责;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突然宣布股东变更后,点心债价格大跌。...

城市低碳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工业减排是重点,同时需要科学规划

能源结构转型只是低碳转化的一个方向,但是即使努力加速转型,直至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有50%会是煤炭,即使到2050年也很难实现新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如果只是靠新能源转换,中国不太可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有望近期公布 投资额或达6000亿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加速趋势下,PPP有望成为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重要抓手。目前地方政府推动PPP项目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中央层面推进PPP项目的步伐也在加快,预计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将于近期公布,项目总投资额有望达6000亿元。...

政策集中发力 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稳投资”对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正进一步突出,一揽子政策将集中发力。据悉,今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已安排,下一步将扩大专项建设基金的规模,并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战略,目前已安排专项基金七百多亿用于支持两批项目。...

基建项目加快落地 PPP成稳增长利器

财政部近日表示,将加快推进PPP立法,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PPP项目规范管理。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制约PPP项目落地的因素正出现积极变化。PPP将在基建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建投资增长将出现反弹回升,且可持续性较强,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力量。以“共治”理念推进PPP立法,加快立法节奏是下一步PPP推进的重点。...

中国经济筑底趋稳但仍有隐忧

随着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显现,中国经济运行透露筑底趋稳信号。不过,这一企稳到底是中长期的经济复苏,还是短期的反弹,还有待时间检验。而在经济企稳背后,也暗藏着一些隐忧。...

当前房地产到底有多火爆 看看这些数据就清楚了

财政部数据显示,1-2月房地产营业税1160亿元,增长20.2%;房地产企业所得税652亿元,增长14%;房产税337亿元,同比增长12.7%。而2015年全年,房地产营业税增长8.5%;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下降3%,房产税收入财政部未发布。...

西水股份不卖水泥“卖保险” 去年净利翻倍

对于上市公司西水股份来说,2015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8.65%。这份靓丽的成绩单主要源自其彻底的转型。2015年11月25日,西水股份成功地通过资产重组由传统行业转变成保险行业企业。中联重科3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拟发起设立财产保险公司。...

十三个热词帮你看懂2016年全国两会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概念,今年进一步要求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人们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看到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互联网怎样加速融合,为中国产品、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两会财经热词透视改革新动向

“两会时间”将于本周开启。综合机构、专家观点来看,稳增长、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国资改革、绿色发展、“一带一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将成为今年两会的财经热词。...

部委接踵放招供给侧改革 多份配套文件有望上半年出台

2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稿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工作重点。而在这份报告稿即将提交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前,各大部委已纷纷出招。...

传统行业去产能 如何不引发“失业潮”?

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传统行业去产能不会引发新一轮“失业潮”,去产能带来的过剩劳动力将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就业,发改委也将加快出台降成本普惠性政策稳定就业。...

基建投资增速今年望维持在15%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增速回升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助推投资增长的政策力度有望加大。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财政政策力度将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地方债务置换与新增规模将显着增加,PPP项目将加速推进,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

1月份CPI今日公布 涨幅或重返“2时代”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机构普遍预计,受大范围寒潮天气、春节效应等因素影响,蔬菜等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将重返“2时代”。...

PMI低位开局 经济运行呼唤供需双侧发力

1月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低迷,专家普遍认为,这与季节性因素和国内外经济持续放缓下需求偏弱有关。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来自去产能、去库存,数据显示,1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中国2015年财政赤字2万亿 2016平衡收支恐更难

1月29日,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国家账本”中的财政收支差备受关注。...

中金重磅研究:中国经济重演1998-2002大通缩!

被称为旧动能的传统势力正在喘息。产能过剩如幽灵般挥之不去,钢铁、煤炭、有色、石化无一幸免,几乎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2015年,中国经济的焦点在新旧之间反复切换,躁动不安。急于寻路的中国经济,继续在冰辙上艰难蛇行,没人能精确断言下一个春天何时降临。1998年的困境和出路值得今日借鉴。...

水泥、煤炭、钢铁……全国各省去产能计划都在这了!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毋庸置疑,面对着步履蹒跚的系统,国家以及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产能。...

水泥等过剩行业减产30%可能带来100万失业

1月11日,新华社援引中金公司的报告分析称,推进产能过剩对失业率影响甚微。钢铁、煤炭开采、水泥等过剩行业减产30%可能带来100万失业,相当于城镇就业的0.3%,小幅推升失业率。...

社科院报告:“十三五”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6日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占我国国民经济比重将缓慢降低,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将略低于GDP的增速。...

1 2 3 45 6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