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装配式建筑“拆图”知多少?

2018/03/19 11:03 来源:丁成章

拆图”的技术“创新点”是什么?本文将为您分析。......

  拆图”的技术“创新点”是什么?

  ——解决了大部分从业人员不会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大技术难题

  什么是“拆图”?

  (一)“拆图”就是仍按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

  2017年6月19日,网上有篇文章,题目是《万科操盘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项目经验,解决行业痛点,太全面了!》,里面对于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作了这样的描述:

  1)设计方法不合理,仍按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

  2)预制构件布置方案设计不合理,未考虑生产、施工等影响因素;

  3)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意识较差;

  4)图纸深度不足,关键连接节点做法未明确。

  也就是说:“拆图”就是仍按“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

  “拆图”的缺点虽然有四条,但归根结底只有第一条——仍按“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其余三条都是由于设计中执行了第一条——仍按“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造成的。

  (二)为什么要“拆图”?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在《2007年以来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的新发展》一文中说得比较直接:

  “我们的研究一开始,就面临‘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的困境。

  最终确定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的‘等同现浇’的技术路线。使后续设计及研发、实践能够有规范可依,并最终落地”。

  为什么要采用“等同现浇”的技术来设计“装配式建筑”?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十设计所设计总监马涛是这么解释的:

  “因为从现在发展和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用一套成熟的系统(笔者注:指“现浇混凝土”)来指导研究(笔者注:指“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首先是安全的,第二是比较简单的。在座的设计单位,都是做装配式的高手,这些人能不能支持全社会的发展?因为你还是需要依靠标准、规范等来指导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如果把一件事弄得纯理论化的话,这个事情就推广不了”。

  马涛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整个建筑行业懂“装配式建筑”的人很少,标准、规范要照顾“左邻右舍”,要兼顾“会与不会”。如果搞真正的“装配式建筑”,尤其是真正的“预先浇筑混凝土建筑”,肯定是玩不下去,结果是大家都下不了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晓锋博士在《PC经济性及有关问题》一文中说的就比较危言耸听了:“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近十年来,出现在各种场合宣传、介绍PC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就是几十个人的小群体,PC行业的人才与行业参与程度,目前还远远无法支撑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中国建筑行业数百万,甚至近千万从业人员中,只有仅仅几十个人的小群体(其中应该还有一些只是热心参与,并不真正懂PC的人士)在参与PC的推广、研发和应用。

  也可以这么说,整个建筑行业几乎就没有人真正懂PC。

  最近,住建部陈宜明总工有个讲话,也基本肯定了上述三人的看法,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整个建筑行业几乎就没有人真正懂PC,只是说法稍微含蓄一点,他是这么说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尽快的完善,成熟PC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现在之所以没有一个或几个很成熟的装配式建筑的体系拿出来供大家复制、推广,这正好也说明我们的装配式建筑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大家正在探索的阶段。我们希望这个阶段的时间尽量短一点,也就是说能有尽快的技术体系发展起来,能够成熟起来。这样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就会更加健康。”

  “等同现浇”这四个字确实难听,所以正式的政府(或官方)文件很少提及。同样,“拆图”这二个字也很难听,所以陈宜明总工换了一个比较学术的词汇——“二次设计”,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在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当中为什么存在二次设计,就是因为一些设计院对于装配式建筑第一不会设计(因为设计院不搞施工,也不愿意过多的去研究建筑,设计院设计完了以后,在施工阶段及施工以后的阶段,包括装修还需要解决些什么问题),这一个是我们现行的体制造成的,我们把一个完整的建筑生产过程分成了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济主体在干,这个经济主体就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这是制度造成的,和设计院长期从事单纯的建筑设计形成的这样一个结果。第二,就是很多设计院不愿意设计,因为设计量增加了但是设计取费却没有因为设计量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多大型施工企业自己有设计院,拿到工程以后由自己的设计院再进行拆分设计,看看哪些构件在现浇的基础上可以把它拆下来,作为单独的构件拿到生产企业去生产,生产完了再运过来在现场进行组装,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人力、物力极大的浪费,这个环节如果不打通,二次设计如果不解决,装配式建筑就很难健康的发展。”

  “等同现浇”是无奈之举,“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整个建筑行业真正懂PC的人少之又少,最终只好确定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的“等同现浇”的技术路线。

  这就可以看出,“等同现浇”设计思想和“拆图”设计方法的“创新点”就是“瞬间”解决了中国建筑行业数百万,甚至近千万从业人员不会“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难题。

  “等同现浇”就是用“现浇混凝土”技术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难题。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什么要“拆图”了。

  因为不“拆图”就没有人会设计“装配式建筑”。

  我们不仅要问:按照“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的建筑还叫“装配式建筑”吗?

  答案是肯定的:按照“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的建筑是一种“伪装配式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要站在“系统集成”的高度来实现“装  配式建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现浇混凝土建筑”。

  2017年6月29日,马云在天津《世界智能大会》上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模仿“人”的二条腿跑步来设计汽车,汽车就应该有“二条腿”,而不是现在的“四个轮子”。

  “二条腿”的“汽车”肯定是跑不过“四个轮子”的汽车。而且“二条腿”的“汽车”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这在传统制造业是一个基本常识,例如:

  不能模仿鸟的“翅膀飞行”方式来设计飞机;

  不能模仿老太太缝衣服的“穿针引线”手法来设计缝纫机。

  因为那样模仿出来的产品的功能、效率、成本都达不到模仿对象的水平,更谈不上超过模仿对象了。

  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建筑界,却离奇的出现了所谓的“等同现浇”建造方式,即模仿“现浇混凝土”建造技术来设计和建造“装配式建筑”。

  按照“现浇结构”设计再“拆分”之后带来的问题必然是:

  方案不合理,预先浇筑困难、装配困难;

  价格贵;

  节点在那里?节点怎么设计、预先浇筑什么?事后装配什么?在设计阶段鬼都不清楚。

  目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困难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装配式建筑”,就像三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困难一样,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许多问题,当时看来非常困难,完全无解,只好暂时维持现状。后来,这些问题不是被解决了,而是在无形中消失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人们通过把巨大的难题化解为若干可解的具体小问题,逐渐解决了。大难题好像从来没有被拿出来解决过,但时过境迁人们回头一看,那个大问题不见了。

  发展装配式建筑,看似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在建筑行业建立“装配式建筑特区”。这里的“特区”不是一个地域概念上的特区,而是在建筑行业内部把“装配式建筑”单独划出来,进行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宋海良与新疆住建厅李宏斌共商深化战略合作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与新疆住建厅党组书记李宏斌会谈,双方探讨在新型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建材和“一带一路”等领域的合作。中国能建愿发挥其产业链优势,深度参与新疆重点项目和绿色园区建设,助力新疆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疆住建厅表示支持,期待在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装配式建筑产业倍增,湖南怎么干?

今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装配式建筑纳入“4×4”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省11个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之一,列入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2024年,全省装配式建筑总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

[甘肃省建设投资]甘肃建投深化国企改革,聚焦提质增效,加速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高质量发展

甘肃建投集团通过深化改革,聚焦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集团在新能源、生态治理、钢结构制造等领域取得进展,优化布局结构。同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赋能。此外,致力于“数字建投”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未来,甘肃建投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建一流企业,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建设投资]国企改革深挖创新潜能,甘肃建投建科院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甘肃建投建科院深化国企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和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显著成果。他们聚焦绿色建筑、乡村振兴、科技平台建设等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甘肃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BIM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打造科研创新高地。

[甘肃省建设投资]绿色建材公司职工创新项目荣获甘肃省优,玄武岩石粉应用技术研究获多项荣誉

绿色建材公司的《玄武岩石粉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甘肃省优秀职工技术成果奖,被誉为中国好技术。该项目利用尾矿生产干混砂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且制定了甘肃省地方标准,展示了高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公司鼓励职工创新,已取得一系列高质量创新成果。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20

青海省

¥ 411.41
2024-05-2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2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2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20

云南省

¥ 308.20
2024-05-20

贵州省

¥ 312.57
2024-05-20

四川省

¥ 344.38
2024-05-20

重庆

¥ 331.21
2024-05-2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20

广东省

¥ 312.72
2024-05-20

湖南省

¥ 316.14
2024-05-20

湖北省

¥ 307.95
2024-05-20

河南省

¥ 324.60
2024-05-20

山东省

¥ 319.18
2024-05-20

江西省

¥ 313.39
2024-05-20

福建省

¥ 303.10
2024-05-20

安徽省

¥ 314.72
2024-05-20

浙江省

¥ 328.4
2024-05-20

江苏省

¥ 298.89
2024-05-20

上海

¥ 317.73
2024-05-20

黑龙江省

¥ 440.62
2024-05-2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20

辽宁省

¥ 367.01
2024-05-20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20

山西省

¥ 317.83
2024-05-2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20

天津

¥ 368.21
2024-05-20

北京

¥ 339.43
2024-05-21 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