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北方烧成车间:以“微创新” 撬动降本增效大杠杆
面对设备老化、流程冗余、能耗高等发展难题,伊春北方烧成车间以“刨丝剥茧”的毅力,将“降本控费、提质增效”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设备微改造、流程精优化、全员微创新”三大实践路径,破解生产难题,让每一度电、每一克煤都释放出最大价值,用实践证明“小改进”可以撬动“大效益”。
设备微改造:从“被动维修”到“主动创效”的破局
窑尾袋收尘清灰系统曾是生产“顽疾”,离线清灰方式运行阻力较高,脉冲阀和气缸工作频繁,设备故障率高,气缸漏气还可引起气缸不提升导致系统压差增加、阻力增大,导致被迫减产、停窑事故。烧成车间技术团队通过“断电电磁阀+直通储气罐”的微改造,使系统阻力降低至213Pa,年减少料损7.5万元。
圆形堆取料机断链保护改造又是一处“亮点”。企业圆形堆取料机是大连世达生产的YDQ1200/750/110堆取料机,在生产中刮板链条容易断链从而导致设备事故。设备本身原有自带尾轮断链保护,但保护效果不好,刮板大面积攒堆情况时有出现。烧成车间通过在刮板头轮增设15米拉绳开关,将断链事故处理时间从最初的几个小时压缩至即时跳停,避免原料磨待料停机导致的窑减产损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流程精优化:从“经验驱动”到“数据说话”的跨越
窑尾煤粉仓下料波动曾让熟料质量如坐“过山车”,时高时低。烧成车间利用错峰停窑契机,开展节流孔板缩径试验。他们将孔径从146mm逐步调至120mm,记录20组压力电流数据,最终确定最优参数。改造后输送压力稳定在18.4KPa,输送压力提高,压力不波动,稳定了熟料煅烧,提高了熟料质量,年减少用料损失21万元。在改造过程中,车间建立了“试验-记录-对比-优化”的标准化流程,让每项调整都有迹可循、有数可依,实现了对质量的精准预测。
全员微创新:从“少数人干”到“千斤重担人人挑”的转变
在烧成车间,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已成为常态,一线工人已然成为“创新主角”。电工班提出“电磁阀集中控制”方案,年节电1.2万度;巡检工发明“皮带跑偏报警”,有效减少停机时间;中控员优化“煅烧温度曲线”,使煤耗稳步下降。这些“草根创新”背后,是车间建立的“提案-评审-实施-奖励”闭环机制,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的源点。在过去的两年多,车间累计实施微创新项目4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万元,生动诠释了降本增效不是领导层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
从设备改造到流程优化,再到全员创新,烧成车间用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在车间一线、在设备旁边、在流程中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一个个难题。当每个员工都成为“成本管家”,每道工序都追求“极致效率”,这些来自基层的“微创新”必将汇聚成推动企业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成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编辑:李彬恺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