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声 | 记忆中的年味

山东山水集团 · 2025-01-20 20:07

冬渐深,年渐近,转眼又到年关。在流年记忆的往事里,儿时过年热闹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泛起,久久挥之不去,漫卷了时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村子的人们有的开始杀猪、杀羊、磨豆腐、炸年羔、炒花生,有的蒸馍、蒸包子、炸丸子,有的上供开始祭祖。此时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祭祖点燃的鞭炮声,在空旷的原野响成一片,时不时也能听到穿云箭的响声。

儿时年三十上午,祖母早已准备好了用黄面熬制的浆糊,然后喊我贴对联、贴年画、贴门神。我站在凳子贴,爷爷负责看贴的正不正和对不对。记得当时的春联内容大都贴王安石诗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有时我把上联和下联贴反了,爷爷让我撕下来重贴,经过一番纠正,对联贴完,开始贴门神,门神一般贴在大门口左右两个门板上,大都是关羽和张飞或者是秦琼和尉迟恭两个武将把守门口。春联门神和春联贴好后,又在大门屋檐下挂上红灯笼,此时整个乡村小院已能感受到过年的喜庆,过年的年味就显得更浓了。

除夕是吃年夜饭的时候,祖母和母亲会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着餐桌看着黑白电视里倪萍和赵忠祥主持的春节晚会,因为天冷,吃完饭就在被窝里守岁。零点时分,新年到了,全村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祖母和母亲早早起来上供烧香,然后下水饺,最后喊我起床放鞭炮。年初一是我最期待的,因为我可以穿上母亲缝制新衣服,拿到长辈们发给的压岁钱,当然要给家里长辈行跪拜礼才行,吃过早饭,天色还不明,我便跟随父亲到家族长辈家里磕头拜年。拜年完毕,此时天色微明,我便邀小伙伴们到打谷场里放鞭炮,那时的鞭炮,我们也能玩出花样。我们把不响鞭炮一颗一颗拆散,然后点燃呲花,过足了瘾。当年我还玩上了自制的鞭炮,把邻居烧香的瓷盆炸烂,让邻居大妈追着跑。每忆起此景,心里也忍不住捧腹不止。

袅袅烟火处,年味正浓时。青葱岁月已远去,岁月留痕,年是岁月的符号,回不去的年味,回不去岁月,每到年关渐近时,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怀便涌上心头。记忆的年味开始沉淀,我无法找回那个纯真的自己,留下的只有人间烟火熏陶的年味,愿我们把对家乡的思念、对儿时的梦想延续下去,一半烟火谋生活,一半诗意度日常。

作者:巨野公司 毛建鹏

朗诵:日照公司 时滢飞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15 0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