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英德海螺:在希望的田野上按下 绿色与创新的“快进键”
从英德市区出发,沿着广东347省道大镇至望埠段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路边形色各异的英石、黄蜡石、水纹石等各种奇石,这便是远近闻名的英德八景之一——英石长廊所在地,也是亚洲最大的奇石交易所在地。然而,在这里知名度更高的却是距离英石长廊不到十公里的一座现代化绿色水泥工厂——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英德海螺是集团决战华南战略的“桥头堡”,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初冬时节,走进英德海螺,仿佛置身一片森林公园,青山隐约、绿树成荫,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今天的“遇见海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感受英德海螺的绿意盎然和勃勃生机。 擘画绿色工厂新图景 时间追溯到2003年,集团提出“立足省内、巩固华东、决战华南”发展战略,次年12月27日英德海螺应运而生。“当时艰苦的条件还历历在目,所见之处满目荒夷、杂草丛生,面对困难和挑战,一批又一批的海螺人持续接力,拓荒地、抓工程、抢进度……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直到一座座预热器拔地而起。”时至今日,第一批进厂员工宋邦强仍记忆犹新。 工程建设是几年的事,工厂建设却是每天的事,英德海螺把厂区美化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时至今日,厂区绿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植被覆盖率高达90%,徜徉于这座“森林公园”总让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今年6月的一次家属开放日活动上,员工家属张春兰说:“真不敢相信海螺的水泥厂是这个样子,这里鸟语花香、风景秀丽,走在路上像逛公园,生活在这里就像住在了度假村。” 打造生态保护新名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而这些员工及当地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指数”背后是英德海螺对环境保护的不遗余力,是海螺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实践。近年来,英德海螺从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到绿色运输、绿色产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绿色制造”体系,先后建成了包括绿色低碳运输专用码头、熟料生产线节能技改、光伏发电等在内的11个环保项目,并对生产线实施了湿法脱硫、低氮燃烧、SCR、堆场廊道封闭、雨污分流等一系列技术改造,以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组合拳发力,英德海螺节能减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每年氮氧化物减排10000多吨、二氧化硫减排700多吨、颗粒物减排800多吨、二氧化碳减排29万吨,吨产品能耗下降2.67%,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优于国家标准。“环境保护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并一直在做的事业。”公司负责人蔡胜发表示。 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每天上下班,英德海螺品质处的孙悦都习惯性到中控室看看,他多少有些羡慕这些“后生”——只需通过电脑发送指令,所有工作都由智能化验室无声地进行——自动取样、管道输送、自动分析、智能调整……这和前些年自己工作时有“天壤之别”。 “早年间,生料熟料与水泥的取样检验全部需要人工去完成,一个作业班次要来来回回取样七八趟,两个取样员和一个调度忙得脚不沾地,跟‘打仗’一样。尤其是夜班,爬上爬下十多次,效率低不说,还有安全隐患。”孙悦回忆说。智能化验室项目只是英德海螺推进“智改数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英德海螺先后上线了水泥生产专家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质量控制系统、智能矿山系统、自动装车系统、无人值守系统等海螺先进科研成果,水泥生产基本实现“一键输入、全程智控”,培育和发展了新质生产力。 从“绿色工厂”起航、向“智能工厂”前进,这是英德海螺用二十年的时间,交出的一份“答卷”。而今这场“考试”依旧在进行,这座“年轻的老工厂”又该如何“作答”,我们都满怀期待。新征程、再出发!加油,英德海螺! 屏幕前的你是否参与过英德海螺的建设?你与英德海螺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对英德海螺还有哪些祝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